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副交感神經抑制藥

芍藥(白芍 赤芍)

【名稱】

學名:Paeonin albiflora.Pall.( 注:今作 Paeonia lactifl ora Pall或 Paeonia veitchii Lynch)。
別名:將離、犂食、余容、鋌。
釋名:時珍曰:芍藥猶綽約也。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為名。羅愿《爾雅翼》言:制食之毒,莫良于芍,故得藥名,亦通。

【科屬】

毛茛科,芍藥屬(亦作牡丹屬)(《植物學大辭典》)。

【品考及產地】

其種有二:曰木芍藥也,曰草芍藥也。木芍藥是其真也。服食家言:白花勝赤花,嘗試其功。
赤白惟均,服食家之說,不可從矣。草芍藥世所謂宇多芍藥也,不可用矣(《藥征》)。
《一本堂藥選》曰:凡選芍藥,不拘山生圍種,花紅花白,惟取根形肥大如指,折之堅硬,外面淡紅色,內作淡白色,味苦澀,兼有香氣者為佳。紫黑色者勿用,蓋芍藥經年久遠,則盡變成紫黑色(《和漢藥考》)。
赤芍七月出新,山西太原陵邱縣者,為京條赤芍,皮寬色白者佳;河南出者,皮結肉白略佳;山西并亳州、關東等處出者,皮結肉帶紫色更次(《藥物道地錄》)。
赤、白芍藥古代不分,宋以后始分之。李時珍以為根之赤白,隨花之赤白而異?!吨参锩麑崍D考》錄《寓簡》其說,又不同曰:予官維揚,春暮縱觀芍藥,真一時勝賞。厘祠殿之側,有老圃業花數世矣。一日以花來獻予,售以斗酒。因問之曰:人知賞花耳,吾欲知芍藥之根所以赤、白,有異種耶?曰:非也。花過之后,每旦遲明而起,斸土取根,洗濯而后暴之,時也遇天晴日猛烈,抵暮,中邊皆燥,斷而視之,雪如也;倘遇陰云,表里滋潤,信宿然后干,色正赤無疑矣。蓋得至陽之氣,則色白而善補,醫家用之以生血而止痛;其受陽氣不全者,則色赤而善瀉。功用不侔,自然之理也。
按吾嘗詢諸藥肆,赤、白原非一種,白芍產浙江、四川等處,赤芍產陜西鳳山等處。故白芍曰杭白芍,而赤芍曰京赤芍。其形態亦有異,赤芍之皮黑而易碎,性甚柔;白芍皮紅,甚堅硬。

【形態】

多年生草本,春月自宿根簇生新苗,高至三四尺,莖與葉皆帶赤色,葉復葉,其小葉往往三裂甚深,初夏莖頂開花,花大而美麗,有單瓣復瓣,其色有種種(《植物學大辭典》)。
圓柱狀之根,長四五寸,大三四分許,外部暗褐色,有皺紋(《臺灣漢藥學》)。

【藥用之部】

根。

【修治】

白芍:冬月必以酒炒,下痢腹痛必炒用(丹溪)。
赤芍:今人多生用,惟避中寒者以酒炒,入女子血藥以醋炒(《本草述》)。
八九月掘取其根,以竹刀刮去黑皮洗凈,微蒸過曬干。蓋不蒸過則干而柔皺,且易霉蛀,減耗氣味,甚于蒸過之少力,故以微蒸為宜,若蒸久則損失性味(《一本堂藥選》)。

【性味】

味苦、甘,有收斂性。

【成分】

藥理學博士長井長義嘗于芍藥中發現安息香酸(又名苯甲酸,Benzoic acid)。故醫學博士豬子吉人亦認定安息香酸為芍藥之有效成分。凡須應用安息香酸,或安息香酸鹽類者,投以芍藥,其效相同。
明治四十年十一月,《藥學雜志》第300號,刊有藥學士朝比奈泰彥、奧野政造合著之《芍藥辨》,并謂其中含有安息香酸、樹脂(少許)及葡萄糖等成分(《和漢藥考》)。
含有淀粉、鞣酸、砂糖、揮發油、安息香酸(5%)、白樹膠質等(《和漢藥物學》)。
含有安息香酸和蔗糖(房雄)。

【用量】

小量錢半至三四錢( 4.5~12克),大量兩許( 30克左右)。

【處方用名】

杭白芍、京赤芍。

【作用】

(1)生理作用:
“安息香酸”服其過量,胃略覺燒熱;排泄時則變成馬尿酸,而增加尿之酸度(《賀氏療學》)。
(2)醫治作用:
芍藥為一種收斂藥。欲使充分出現發汗、祛痰、瀉下、利尿諸作用,以不用此藥物為通則(《皇漢醫學》)。
注:由苯甲酸或苯乙酸等所組成之芳香酸酯類,多呈平滑肌抑制作用。此種抑制作用,為內含阿托品樣之向神經性作用(Neurotropic Action)成分,和系含罌粟堿樣之直接向肌性作用(Musculotropic Action)成分有關(張昌紹《現代藥理學》)]。

【效能】

(1)《本經》:芍藥,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別錄》: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
甄權:治臟腑壅氣,強五臟,補腎氣,治時疾骨熱,婦人血閉不通,能蝕膿。
《大明》:女人一切病,胎前產后諸疾,治風補勞,退熱除煩,益氣,驚狂頭痛,目赤明目,腸風瀉血痔瘺,發背瘡疥。
時珍:止下痢腹痛后重。
(2)黃宮繡曰:芍藥有白、有赤。白者味酸微寒,無毒。產后不宜妄用者,以其氣血既虛,芍藥恐伐生氣之意也。然用之得宜,亦又何忌,如仲景黑神散、芍藥湯,非皆產后要藥耶?惟在相證明確耳。惡芒硝、石斛。畏鱉甲、小薊。反藜蘆。赤芍其義另詳。
(3)張石頑曰:赤芍藥性專下氣,故止痛不減當歸。蘇恭以為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和血,端不出《本經》除血痹、破堅積、止痛、利小便之旨。其主寒熱疝瘕者,善行血中之滯也。故有瘀血留著作痛者,宜之。非若白者酸寒收斂也。其治血痹、利小便之功,赤白皆得應用,要在配合之神,乃著奇績耳。
(4)《藥征》:主治結實而拘攣也。旁治腹痛,頭痛,身體不仁疼痛,咳逆下利,腫膿。
《一本堂藥選》:療腹痛,痢疾,目赤,疝瘕,寒熱傷風,寒利腸胃,散惡血,治痔疾,癰疽,內托婦人血閉,痘瘡。
《荷蘭藥鏡》曰:生根略有麻酸氣,干根則無。微甘苦,性收斂,為鎮痙止痛之藥。因神經感動而發之痙攣、搐搦諸癥,神經性肌肉攣急,頭旋眩暈,癲癇睡魘,小兒癇瘛,子宮沖逆痛,痛風等癥,用之俱有殊效(《和漢藥考》)。
(5)用為鎮痙鎮痛,通經止瀉,驅蟲等方劑(《臺灣漢藥學》)。
內服為鎮痙鎮痛、通經止瀉藥,治腹痛下痢、月經不調、身體之知覺減退等。又本品應用于腹痛者,尤于有熱感的腹痛、寄生蟲腹痛,添加莪術;于冒寒氣引起的腹痛,通常加肉桂;于食傷腹痛,不用本品(《和漢藥物學》)。
房雄云:有鎮痛的作用,可治療腹痛和腰痛等癥;有解熱的作用,可治感冒和肺?。挥挚芍螊D人經血證,很有功效(《民間藥及其利用法》)。
(6)曹拙巢曰:《本經》云芍藥苦平,味苦不可妄指為酸,猶鹿之不可為馬也。自宋元醫家,乃強指為酸寒斂陰,一犬吠影,百犬吠聲,乃以謎謬至今,無敢正言其非者。芍藥初非珍品,又系無毒,可以一試立見。仲景用之桂枝湯中,正以苦泄能通營分之瘀。近人施之婦人疝瘕,亦能止痛,所以然者,亦以血分之瘀,得芍藥之疏而始和也。譬之宿食在中脘,得大黃而痛始定,豈得謂大黃之酸斂乎!通則能和,斂則不和,今有病血瘀氣痛者,飲醋略止,再發再飲,則無救矣。然則通之之謂和乎,抑斂之之謂和乎,此正不辨而自明也。又有風寒襲表,一身盡痛者,得麻黃發汗而痛止,表之所以和者,為麻黃之能開泄也。太陽之門戶有二:①為皮毛,肺主之,故“太陽傷寒”無汗,為外邪阻遏皮毛,第一重門戶受病,麻黃湯中用杏仁,所以泄肺經之汗,而達之皮毛者也;②為肌腠,脾主之,“太陽中風”有汗,為外邪阻遏肌腠,為第二重門戶受病,桂枝湯中用甘草、生姜,所以泄脾經之汗,而出之肌腠者也。病在皮毛,故皮毛間無汗;病在肌腠,故皮毛間有汗。肌腠為孫絡散布之處,固非桂枝之辛溫入血分者,不足以通之,然亦非芍藥之苦泄,不足以助之也。

【禁忌】

血虛者,忌赤芍。

【次公按】

自宋元而后,上工大師之論芍藥,莫不以為酸寒收斂,非黃宮繡一人而然也。拙巢先生根據《本經》,獨以為苦平開泄,殊有卓見。然吾人居今日論芍藥之功效,實不能受臭味之支配。芍藥之功用,以味酸而斂固非,以味苦而泄亦非是。至論桂枝湯中之芍藥,乃桂枝之佐藥,而非監視桂枝者,其言殆足信矣。清鄒澍著《本經疏證》,已先拙巢先生言之:“營陰結于內,衛陽不得入,則嗇嗇惡寒,淅淅惡風,翕翕發熱,營與衛周旋不舍,則鼻鳴干嘔,營與衛相持而終不相舍,則汗出矣,與桂枝湯。芍藥、桂枝,一破陰,一通陽,且佐以生姜,解其周旋不舍之維,使以甘、棗,緩其相持之勢,得微似有汗,諸證遂止。此實和營布陽之功,斷斷非酸收止汗之謂也。”(錄自《本經疏證》卷7第15頁)
后世以仲景于傷寒下之后脈促胸滿,桂枝湯去芍藥主之,為芍藥酸寒收斂之鐵證。愚以為此后人斷章取義,不善讀書之過。要知芍藥之主治,在痛而不在滿,脈促胸滿,非芍藥所主,故去之。設腹滿時痛者,則芍藥在所必用。如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而時痛者,桂枝加芍藥湯主之,是其證也(此節摘取鄒澍之說)。
仲景去芍藥之方劑,又有傷寒下之后,微惡寒者,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此節與脈促胸滿原系一章)。
據余云岫之研究,仲景于惡寒惡風所以用附子之故,乃是皮面血液不足,所以惡寒惡風,手足冷厥了,這也許是心力不足的緣故,也許是血管收縮的緣故。心力不足,就用第一個強心的作用來治他;血管收縮,可用麻醉藥把那“血管運動神經”麻醉了,血管便放大起來,皮膚的血就多了,就溫暖起來了(見《余氏醫述》)。
用附子所以強心,所以使血管放大,從反面觀之,可知皮膚血液不充分者,非芍藥所宜,血管收縮者,非疏泄血分之芍藥所能為力。
或曰:芍藥既非酸斂,則芍藥之“瀉肝”“柔肝”“泄肝”“斂肝”,將全無根據,胡以婦人肝病用之多效?夫古籍之所謂肝病,大都類乎今日西醫之所謂神經系疾患,婦人性多悒郁,神經受病,神經性疼痛必多,芍藥能和緩止痛,故肝病用之多效。
自《和劑局方》有四物湯之制,近世遂視白芍藥為婦人養血重品,于是仲景用芍藥之精義,乃無人領會。吾嘗謂宋元以來之醫家,頭腦均顢頇,若芍藥真個補血,則考仲景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大黃與芍藥相提并論,則仲景豈非不通之尤。故吾人欲知芍藥之真確功效,寧暫屈宋元以后之上工大師為不通,為頭腦顢頇。
《司馬相如列傳》:芍藥之和,此“和”字頗能盡芍藥所長。東洞翁以芍藥主結實拘攣,此亦和之效也。結實拘攣在宋元以后為肝急,芍藥酸斂、平肝,故能治之。實則結實拘攣是組織神經之緊張收縮,芍藥能和之,當是具有和組織神經之作用。
痢疾(包括赤?。?,芍藥有殊效,生理作用尚不可知,或亦定痛作用,不然,則疏泄膿液,與外科用芍藥同一原理。
寧波鄭松館先生謂:近世藥肆以芍藥浸水中三五日,然后用之切片,天然性味,損失必多,故芍藥必用至五六錢乃有效。按余與曹拙巢先生治張姓女孩,芍藥必用至二兩。
《和漢藥物學》引豬子博士說:芍藥含多量之安息香酸或安息酸鹽。按安息香酸有防腐、興奮、祛痰之效,此恐不足盡芍藥之功,雖化驗所得,亦當闕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丰县| 瓮安县| 遵义县| 南郑县| 同江市| 交口县| 广东省| 鄂伦春自治旗| 正阳县| 天津市| 兰考县| 永宁县| 张掖市| 仙居县| 怀化市| 桂阳县| 新和县| 探索| 泰和县| 珠海市| 澄江县| 营山县| 衡水市| 五常市| 伊春市| 柳林县| 平陆县| 江山市| 黄山市| 江都市| 泾川县| 马山县| 谢通门县| 黄龙县| 庆阳市| 临沧市| 内黄县| 垫江县| 定远县| 兴义市|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