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逐水

十棗湯  《傷寒論》
歌訣
十棗非君非湯劑,芫花甘遂合大戟,
攻逐水飲力峻猛,懸飲水腫實證宜。
【組成】

芫花、甘遂、大戟、大棗。

【用法】

上3味等分為末,或裝入膠囊,每服0.5~1g,每日1次,以大棗10枚煎湯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養。

【功用】

攻逐水飲。主治一為懸飲,癥見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硬脹滿,干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脈沉弦。二為水腫,癥見一身悉腫,尤以身半以下為重,腹脹喘滿,二便不利。

圖表
注釋
●十棗非君非湯劑

方名“”者,一是說明方中用大棗十枚;二是強調大棗在該方中緩其峻毒、顧護胃氣的特殊作用;三是提示不宜伍用甘草,因其與甘遂、大戟、芫花相反,同用則可增加其毒性。

●芫花甘遂合大戟

指出本方的組成為大戟、芫花、甘遂同用各等分。三藥雖同為峻下逐水之品,而大戟善瀉臟腑之水,甘遂長于行經遂之水,芫花入肺,能逐上部之水,合而用之無堅不摧。

●攻逐水飲力峻猛,懸飲水腫實證宜

本方在《傷寒論》中主治懸飲,乃因水飲停留所致,實水內停的主證包括:一身悉腫,腹脹喘滿,二便不利;所見諸證皆由水飲犯肺、犯胃、阻滯清陽所致。方藥雖僅有四味,但確為逐水之峻劑。方中大戟、芫花、甘遂均有毒性,使用中要明確其服用方法及禁忌證。

應用要點

1.本方為瀉下逐水的代表方,又是治療懸飲及陽水實證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咳唾胸脅引痛,或水腫腹脹,二便不利,脈沉弦為辨證要點。

2.使用本方應注意四點:一是三藥為散,大棗煎湯送服;二是于清晨空腹服用,從小量開始,以免量大下多傷正,若服后下少,次日加量;三是服藥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養脾胃;四是年老體弱者慎用,孕婦忌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武市| 保山市| 涪陵区| 美姑县| 寿宁县| 洛浦县| 大丰市| 冷水江市| 边坝县| 新疆| 淮北市| 永善县| 白河县| 环江| 突泉县| 西宁市| 子长县| 陕西省| 五常市| 临沧市| 从江县| 马公市| 卓尼县| 抚州市| 长治县| 平湖市| 察哈| 黔西县| 六盘水市| 乌什县| 鹰潭市| 延津县| 永定县| 柞水县| 高密市| 江山市| 杂多县| 阳高县| 肥乡县| 禹州市| 鸡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