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學研讀
- 曲生健
- 1095字
- 2020-07-10 08:55:01
緒論
針灸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運用針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門臨床學科,其與中醫運氣學和方脈學等共同構成了完整的中醫學科體系。針灸,即針和灸兩種防治疾病方法的合稱。“針”指針刺,即用各種針具刺激人體特定部位(如腧穴)以防治疾?。弧熬摹敝饕赴?,是用艾絨(由艾葉制成)等物燃燒后,利用其溫熱和藥性刺激人體特定部位(如腧穴)以防治疾病。針與灸兩種方法雖不相同,但都是以中醫學臟腑、經絡、腧穴等基本理論為指導的中醫外治方法,其在臨床中常相互配合使用,故多相提并論,合稱為針灸。
針灸是以中醫學基本理論為指導的中醫臨床學科,針灸學的內容主要包括:臟腑經絡與腧穴理論、針灸方法以及在其指導下的針灸臨床治療等。
中醫學認為,人體以五臟為中心,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路,其內屬五臟六腑,外絡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等,從而溝通內外,貫穿上下,把人體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聯系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是保持人體完整性、統一性,各組成部分相互聯系、協調和相對平衡的紐帶系統。經絡學說是指導針灸臨床的理論核心。腧穴一般是指人體臟腑經絡之氣(功能體現)輸注(反映)于體表的重點部位,常是針灸施術之處。腧穴理論也是指導針灸臨床治療的重要依據。針灸方法即針刺和艾灸治療疾病的操作方法,即針灸施術的技術手段。針灸治療是在中醫學基本理論,包括經絡、腧穴、針法與灸法理論指導下,實施針灸治療各科病證的臨床應用學科。
針灸療法不但理論與實踐性強,還具有適應證廣,療效顯著,操作簡便,經濟安全等特點。所以,雖歷經數千年,至今仍能深受人們的廣泛關注與青睞,并成為全人類治病保健的共同財富。
針灸起源于中國古代,其萌芽、形成與發展經歷了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首先,隨著人類早期醫療實踐活動的開展,原始的針灸方法和針灸工具即逐漸產生和被使用。然后,在不斷積累經驗的基礎上,伴隨中國傳統文化的萌芽與快速發展,人體經絡現象首先被認識,進而經絡學說開始逐步形成,其成果也得到了實際應用。并在中醫學基本理論體系形成的過程中,針灸學理論體系也隨之逐漸產生和不斷完善。與此同時,由于針灸工具不斷改進,針灸技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其后,在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與科學技術進步的過程中,針灸學也隨之迅速發展,其主要體現在經絡理論體系形成并發展的基礎上,通過長期醫療實踐,腧穴理論得到逐步發展與完善。進而形成了中醫學基本理論指導下,以臟腑經絡腧穴理論為核心的針灸學術體系。在此基礎上,針灸學經過了歷代醫家的不斷傳承和實踐、研究與發展,至今針灸療法已經傳至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針灸學已成為世界醫學的重要內容??梢哉f,針灸醫學發展史貫穿于整個中華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