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針灸學的主要內容與學習方法

針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臨床學科,是中醫治病保健的主要方法之一。針灸學主要包括中醫學基本理論,如陰陽五行、臟腑氣血、四診八綱等指導下的經絡、腧穴、針灸方法與臨床各科疾病及其針灸治療等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因而針灸學既有著豐富而深奧的理論內容,也包含了精細高超的操作技術。所以學習和使用針灸,首先必須學好和掌握中醫學基本理論,以作為學習針灸和掌握針灸診療方法的指導思想,尤其要通曉人體經絡腧穴理論,以為針灸臨床辨證和取穴配穴的基礎,同時還必須具備嫻熟的針灸操作技術和更多的臨床診療實踐經驗。

1.打好中醫學理論基礎

針灸療法與中藥方脈療法一樣,都是在中醫學基本理論指導下的具體臨床治療方法。因此,學習針灸首先應當具有深厚的中醫學基本理論功底,包括樹立牢固的整體觀念、辨證思想,培養中醫辨證思維方法,掌握好如陰陽五行、臟腑經絡、四診八綱等中醫基礎理論,才能較好的學習和理解針灸學的基本知識,領會和掌握運用各種針灸技能。中醫學基本理論和思想方法應始終貫穿于整個針灸臨床診療過程,才能在臨證中辨證立法準確,用穴施術合理,治療效果顯著。針灸臨證治療的辨證立法、配穴處方、針灸補瀉等無不以中醫基本理論為指導,否則難以發揮針灸療法的真正臨床優勢。

2.掌握好經絡及經絡理論

經絡學說是中醫學基礎理論的重要內容,也是針灸學的理論核心,因而經絡理論是學習針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所謂“凡治病不明臟腑經絡,開口動手便錯”(《醫門法律》)。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其內連屬于五臟六腑,其外聯絡于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經筋皮部,并循行分布于全身上下、表里內外,是人體保持整體性的紐帶系統。內臟病變可以通過經絡反映或表現于外部,從而成為中醫診斷疾病之臟腑經絡所在的依據;反之,體表外部的腧穴也能夠通過經絡作用影響于內臟,從而作為針灸治療人體內部臟腑經絡病證的施術部位。因此,學習針灸必須熟練掌握經絡理論,明確經絡的臟腑屬絡關系、循行交接部位、流注分布規律等生理功能以及經絡主病與主治病證等,才能真正學好并正確使用針灸。

3.熟悉腧穴及腧穴理論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定部位,也常是人體疾病時,經絡診斷和針灸施術的特定位置。針灸臨床中對某些腧穴的探查,可以通過其經絡關系及其特定意義了解疾病的臟腑經脈所在;反之,針灸刺激有關腧穴可以通過經絡作用,調動人體內在的抗病能力,調節機體臟腑的虛實狀態與生理活動功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腧穴理論主要包含了腧穴的名稱、定位與取穴方法、臟腑經脈所屬、主治病證及其在經脈中的特定意義。腧穴的選擇與取穴準確是針灸治療取效的必要保障,而腧穴的經脈所屬與特定意義則是闡述其治療作用和主治病證的主要依據。因此熟悉腧穴和腧穴理論,是針灸臨床正確取穴和合理配穴以治愈疾病的基本保障。

4.熟練針灸操作方法

針灸方法即各種針刺與艾灸治療方法,包括針和灸法及其相關方法的使用與技術操作,是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灸治病必須通過對人體腧穴施針和(或)灸的具體操作來實現,所以針灸方法應用得當與否,是關系針灸治療效果的重要環節,熟練掌握各種針灸操作方法,具備嫻熟的針灸操作技術,是針灸醫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應當強調的是,要在學習各種刺灸理論的基礎上,必須重點加強針灸方法的實際操作訓練,以便在臨證時做到治法得當,操作嫻熟,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從而取得理想的針灸治療效果。

5.加強臨床學習與實踐

中醫學的實際主要是實踐醫學,針灸學是中醫專門研究和運用針刺與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門臨床學科。針灸臨床應在掌握和熟悉中醫學基本理論、經絡腧穴理論以及各種刺灸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學習掌握各科疾病的癥候表現、病因病機、病證及其針灸治療的原則與配穴方法等,樹立針灸學理、法、方、穴、術統一的臨床思想,并要在實踐中學習,反復實踐,才能臨證辨證正確,用穴配穴得當,治法選擇合理,補瀉應用適宜,真正發揮針灸療法的作用與臨床優勢,成為名副其實的中醫針灸醫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盘水市| 神农架林区| 沁源县| 革吉县| 华蓥市| 健康| 台安县| 滕州市| 梁山县| 烟台市| 汪清县| 阿鲁科尔沁旗| 澄江县| 遂平县| 泌阳县| 宁津县| 乐安县| 东海县| 阳泉市| 舞钢市| 包头市| 石楼县| 莱芜市| 若羌县| 夏津县| 会泽县| 乌海市| 宜丰县| 正安县| 佳木斯市| 车致| 佳木斯市| 陆川县| 乌拉特前旗| 临猗县| 正安县| 玛纳斯县| 都昌县| 万州区| 锦州市| 孟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