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腹部外科實踐
  • 吳咸中 王鵬志
  • 1934字
  • 2020-07-31 11:08:52

第六節(jié)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腹癥疼痛

中醫(yī)認為急腹癥病因可概括為氣、血、寒、熱、濕、食、蟲等七類,這些致病因素可以單獨致病,且可相互轉化而生病。急腹癥涉及的膽、胃、大腸等均為腑。中醫(yī)運用 “六腑以通為用”的理論,在治療急腹癥疼痛方面具有顯著療效。中醫(yī)對疼痛的病機有獨到的見解,概括起來有以下三條:即 “不通則痛”、“不榮則痛”和 “不調則痛”。不通則痛主要是氣滯和/或血瘀。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情志不遂,肝氣郁結,可致氣滯腹痛;若外邪侵襲,使氣機不暢,經絡痹阻,可造成全身疼痛。不榮則痛主要表現在陽失溫煦和陰失濡潤兩方面,因陰陽氣血不足,經脈臟腑組織失去溫煦和濡養(yǎng)而產生疼痛。不調則痛是指因氣跡不循常規(guī)或陰陽平衡失調引起疼痛。在急腹癥疼痛治療方面,中醫(yī)在一些方面彌補了西醫(yī)治療的不足,顯示了良好的發(fā)展前景。在臨床實踐中再配合西醫(yī)治療,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西醫(yī)治療

1.禁食水,持續(xù)胃腸減壓。

2.法莫替丁40mg靜注以抑制胃液分泌。

3.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4.用能量合劑、碳水化合物等進行靜脈營養(yǎng)。

5.輸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代謝性酸中毒。

6.監(jiān)測心率、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

7.對癥治療。

二、中醫(yī)治療

(一)急性胃痛

包括西醫(yī)的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十二指腸炎、胃神經官能綜合征以及其他各種原因引起的胃痙攣疾病,臨床上可分為實熱證和虛熱證兩大類。

1.實熱證

(1)特點:

突然劇烈腹痛,腹硬如板狀,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舌紅苔厚,脈弦數。常見于潰瘍穿孔。

(2)治療:

中醫(yī)治療宜泄熱通腑,可先用承氣湯灌洗,24小時后改用大柴胡湯加減,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并發(fā)出血時可服用大黃3g,每日2~3次,嚴重者需加用西藥止血。穿孔早期針刺中脘、足三里,強刺激針1小時,可促進穿孔閉合。

2.虛寒證

(1)特點:

綿綿腹痛或者突發(fā)腹痛,間歇發(fā)作,苔薄白,脈弦細。常見于慢性胃炎、胃痙攣等。

(2)治療:

中醫(yī)治療宜溫中緩急,和胃止痛,可選小建中湯加減。針刺上脘、中脘、足三里、內關、胃俞、合谷等穴位,也可用藥袋或熱水袋熨敷腹部,并持續(xù)15~20分鐘。

(二)急性胰腺炎

1.特點

突發(fā)劇烈腹痛,惡心嘔吐,可伴發(fā)熱、黃疸,舌淡紅,苔白或黃,脈弦或弦滑數。

2.治療

發(fā)病初期,以氣郁為主者,宜疏肝理氣、清熱解毒,方劑選大柴胡湯加減;以腑實為主者,宜清里攻下,選清胰湯或承氣湯加減。如為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并麻痹性腸梗阻,方劑中加甘遂末16~19g(沖服);如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并壞死、滲出或形成膿腫或假膿腫者,適當加重通里攻下藥物的藥量,加入紅藤、穿山甲、皂角刺、三菱等成分。針刺內關、足三里、下巨虛或中脘、內關、梁門、陽陵泉,強刺激,留針20~30分鐘。

(三)急性膽囊炎、膽石癥

1.特點

大多數膽囊炎和膽石癥并存,且互為因果。

2.治療

(1)氣郁型:

多見于發(fā)病初期的膽絞痛,宜疏肝利膽,理氣開郁,選柴胡疏肝散加減。

(2)濕熱型:

多見于化膿性壞疽性膽囊炎,宜清熱利濕,選龍膽瀉肝湯加減。

(3)正虛邪陷:

屬膽囊炎的嚴重階段,多伴有肝功能損害,應以防止肝性腦病為主,宜芳香開竅、清熱解毒,用安宮牛黃丸之類藥物治療,并配合西醫(yī)搶救。可針刺外觀、陽陵泉、太沖、足三里、膽俞、肝俞等。可用阿托品0.5mg或山莨菪堿10mg作雙側陽陵泉、足三里、外關穴注射,每日一次,或者用維生素K 34mg作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一次。

(四)急性腸梗阻

1.特點

陣發(fā)性腹痛、腹脹、嘔吐,嚴重者可嘔吐膽汁或者糞液。

2.治療

熱結型宜通里攻下、疏通氣機、活血化瘀,選桃仁承氣湯加減。如嘔吐劇烈不能內服者,可先用大承氣湯保留灌腸,同時針刺內關、足三里,數小時后再將大承氣湯自胃灌入。氣結型宜理氣寬胸,選五仁湯加減。針刺選足三里、中脘、合谷、曲池、內庭、天樞穴等。對麻痹性腸梗阻可行足三里穴位注射,雙側穴各用新斯的明0.25mg。推拿按摩適用于早期腹脹不明顯,無腹膜刺激征的腸扭轉、腸粘連性腸梗阻。

(五)腹膜炎

1.特點

急性腹痛,初始疼痛部位不定,但很快遍及全腹,伴有發(fā)熱、惡心、嘔吐等。

2.治療

(1)早期(郁滯型):

屬正盛邪衰,宜行氣清里,選柴胡清解湯加減。

(2)中期(濕熱型):

屬熱腐成膿,宜攻下實熱,佐以清熱,選黃連湯或石膏知母湯加減。

(3)晚期(毒熱型):

屬熱毒侵入營血,宜清營涼血,選清營湯或犀角地黃湯加減。如發(fā)生 “熱厥”而致氣陰兩傷,屬正虛邪實,相當于毒血癥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精神萎靡、口干舌燥、四肢厥冷、脈沉細無力。治療應急用四逆湯或獨參湯以救逆回陽,并重用清熱解毒之方劑。中藥保留灌腸:用于嘔吐較重,不能服藥者,或者為使腹膜炎盡快吸收及促進腸蠕動恢復,方劑大承氣湯為主,加延胡索、川楝子、毛冬青,煎水至200ml保留灌腸,2次/日。另一方劑為:生大黃30g,芒硝30g(沖),枳殼15g,川樸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5g,毛冬青30g,水煎至200ml,保留灌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阳市| 虞城县| 上虞市| 云林县| 鹤壁市| 鄢陵县| 武义县| 河池市| 克什克腾旗| 呈贡县| 伊宁市| 海原县| 库尔勒市| 广安市| 萨迦县| 东乡| 乐都县| 望奎县| 郧西县| 逊克县| 南岸区| 浏阳市| 文成县| 股票| 嘉义县| 韶山市| 栾城县| 合作市| 巢湖市| 乐东| 恩平市| 靖安县| 巫溪县| 清水县| 大港区| 韶山市| 绥宁县| 五华县| 长顺县| 巴青县| 乌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