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技能培訓叢書:醫護技實踐技能操作手冊
- 胡秀英
- 1763字
- 2020-07-31 15:05:57
第七節 鼻飼法
鼻飼法是將胃管經鼻腔插入胃內,從管內灌注流質食物、營養液、水分和藥物的方法。
【目的】
對不能經口進食者以鼻胃管供給食物和藥物,以維持患者營養和治療的需要。
【適應證】
1.昏迷患者或不能經口進食者,如口腔疾患、口腔和咽喉手術后的患者。
2.不能張口的患者,如破傷風患者。
3.早產兒和病情危重的患者以及拒絕進食的患者。
【禁忌證】
1.鼻咽部有腫瘤或急性炎癥的患者。
2.食管靜脈曲張、上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和重度高血壓患者。
3.吞食腐蝕性藥物的患者。
【準備】
1.操作者準備
穿戴整齊,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準備
無菌治療巾內置:胃管、壓舌板、50~100ml注射器、治療碗2個(分別盛有鼻飼液和溫開水、溫度38~40℃)、鑷子、紗布、棉簽。無菌治療巾外放置:手套、潤滑油、膠布、別針、聽診器、調節夾或橡膠圈、彎盤、紙巾、治療巾。
3.患者準備
了解鼻飼法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愿意配合操作,簽署知情同意書。
4.環境準備
清潔、安靜、光線適宜或有足夠的照明。
【操作程序】
1.評估患者的病情及治療情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與合作程度;觀察患者鼻腔黏膜有無腫脹、炎癥,有無鼻中隔偏曲,有無鼻息肉等。
2.根據醫囑備齊用物攜至患者床旁,核對患者的床號、姓名,并再次向患者及家屬解釋操作目的、過程及配合方法,根據病情協助患者采取半坐臥位或坐位,無法坐起者取右側臥位。
3.取下患者活動的義齒,妥善放置。
4.將治療巾圍于患者頜下,彎盤放于方便取用處。
5.再次觀察鼻腔,用濕潤的棉簽清潔鼻腔,選擇通暢一側準備插管。
6.戴手套,測量胃管插入長度,做好標記。測量方法:前額發際→劍突或耳垂→鼻尖→劍突,一般成人胃管插入45~55cm。
7.滑潤胃管前段,塞好胃管尾段的塞子。
8.沿選定側鼻腔插入胃管,插入至10~15cm處(咽喉部)時,囑患者做吞咽動作,隨吞咽動作迅速插入胃管至預定長度。
9.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檢查胃管在胃內的方法有三種:①用注射器抽出胃液;②將胃管末端浸入水中無氣體逸出,如有大量氣體逸出,說明誤入氣管;③用注射器快速從胃管內注入10ml空氣,同時,將聽診器置于胃部,能聽到氣過水聲。
10.確認胃管在胃內后,用膠布將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頰部。
11.先注入少量溫開水,證實胃管通暢無異常后再抽吸鼻飼液或藥液緩慢灌注,鼻飼完畢后,再注入20ml溫開水沖洗胃管,避免鼻飼液積存于胃管腔中而變質,造成胃腸炎或堵塞管腔。
12.將胃管末端反折,用紗布包好,固定于枕旁或衣領處。
13.協助患者清潔面部,整理床單位,囑患者維持原臥位20~30分鐘,整理用物,并清洗消毒,洗手。
14.記錄插管時間、患者反應及鼻飼液種類及量等。
15.拔管:停止鼻飼或長期鼻飼需要更換胃管時需拔出胃管。
(1)攜用物至床前,核對及說明拔管原因。
(2)戴好手套,置彎盤于患者頜下,胃管尾端放置于彎盤處,揭去固定膠布。
(3)用紗布包裹近鼻孔處胃管,請患者深呼吸,在患者呼氣時快速拔出。脫去手套,清潔患者面部,協助患者采取舒適臥位,整理用物。
(4)洗手,記錄拔管時間和患者反應。
【注意事項】
1.插入胃管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醫患之間必須進行有效的溝通,讓患者及家屬理解該操作的目的及安全性。
2.插管的動作應輕柔、穩重,特別是通過咽喉、食管的三個狹窄處時(環狀軟骨水平處,平氣管分叉處,食管通過膈肌處),以避免損傷食管黏膜。
3.在插管過程中患者如出現嚴重不適反應如惡心、嘔吐、流淚時,須暫停操作,囑其深呼吸,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待其反應漸漸緩解以后方可繼續進行操作。如患者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發紺等現象,表明胃管插入氣管,應立即拔出,休息后再重新插入。胃管插入不暢時應檢查口腔,了解胃管是否盤在口咽部,或將胃管拔出少許,再緩慢插入。
4.為昏迷患者插管時,插管前先協助患者去枕,頭向后仰,當胃管插入15cm時,將患者頭部托起,使下頜靠近胸骨柄,再緩緩插入胃管至預定長度。
5.每次鼻飼量不應超過200ml,間隔時間不少于2小時;鼻飼液的溫度應保持在38~40℃;藥片應研碎,溶解后注入。若注入新鮮果汁,應與奶液分開注入,防止產生凝塊。注入鼻飼液的速度不宜過快或過慢,以免引起患者的不適。
6.長期鼻飼者應每天進行口腔護理。
7.每天檢查胃管插入的深度,鼻飼前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并檢查患者有無胃潴留,胃內容物超過15ml時,應當通知醫師減量或者暫停鼻飼。
8.更換胃管時應于當晚最后一次管喂后拔出,翌日晨從另一側鼻孔插入胃管。
(郭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