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技能培訓叢書:醫護技實踐技能操作手冊
- 胡秀英
- 1962字
- 2020-07-31 15:05:57
第六節 導尿術
導尿術是在嚴格無菌操作下,用無菌導尿管經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目的】
1.為尿潴留患者引流出尿液,減輕其痛苦。
2.協助臨床診斷和治療
為膀胱腫瘤患者進行膀胱化療;采集患者尿標本做細菌培養;為患者測定膀胱容量、壓力及殘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劑或氣體等。
3.用于患者術前膀胱減壓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術中持續排空膀胱,避免術中誤傷。
4.某些泌尿疾病手術后留置尿管,便于引流和沖洗,減輕手術切口張力,促進切口愈合。
5.為有血尿或膿尿患者沖洗膀胱。
6.患者昏迷、尿失禁或會陰部有損傷時,留置導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潔,避免尿液的刺激。
7.準確記錄休克或危重患者的尿量、尿比重,為制訂搶救方案提供依據。
【適應證】
1.尿潴留患者減壓。
2.尿液檢查。
3.尿量監測。
4.不明原因的可疑尿路梗阻。
5.尿動力學監測。
6.膀胱尿路造影、沖洗等。
7.術前準備。
【相對禁忌證】
1.急性尿路感染、急性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月經期等的患者。
2.尿道術后、骨盆骨折、尿道損傷的患者應咨詢專科醫生。
【準備】
1.操作者準備
穿戴整齊,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準備
一次性無菌導尿包:內有會陰初步消毒用物(一次性手套1只,一次性鑷子1把,消毒棉球十余個);無菌手套1雙、洞巾1張、一次性彎盤2個(盤內裝有:適宜型號的Foleys尿管1根、無菌液狀石蠟棉球1個、消毒棉球4個、紗布1張、一次性鑷子2把、一次性尿袋1個、標本瓶1個、10ml無菌注射器內有無菌生理鹽水10ml)。小橡膠單及治療巾、彎盤1個、安全別針1個。另備屏風、便盆、便盆巾、浴巾。
3.患者準備
①了解導尿的目的、意義、過程及注意事項,愿意配合操作,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清潔外陰,做好導尿的準備。
4.環境準備
清潔、安靜、光線適宜或有足夠的照明。
【操作程序】
1.評估患者的病情、臨床診斷、導尿的目的;患者的意識狀態、生命體征、合作程度、心理狀況;患者體位、膀胱充盈度及會陰部皮膚黏膜情況等。
2.備齊用物攜至患者床旁,查對并再次解釋。關閉門窗,屏風遮擋患者,協助患者取合適的臥位。
3.協助患者取仰臥屈膝位,兩腿略外展,露出外陰。浴巾遮蓋近側下肢,被子遮蓋對側下肢保護患者。小橡膠單和治療巾墊于患者臀下。
(1)女性患者消毒、導尿
1)初步消毒:打開導尿包,取出初步消毒用物,進行初步消毒,順序為陰阜→大陰唇→小陰唇→尿道口。自上而下、先對側后近側、由外向內、一次一個棉球進行消毒。
2)再次消毒:將導尿包放于患者兩腿之間打開,戴無菌手套,鋪洞巾,按操作順序整理好用物,潤滑導尿管前段2.5~5cm。再次消毒,消毒的順序是尿道口→對側小陰唇→近側小陰唇→再次尿道口,自上而下、一次一個棉球進行消毒,消毒尿道口時稍停留片刻。
3)插管:囑患者做深呼吸,換一把鑷子夾持導尿管對準尿道口輕輕插入尿道4~6cm,見尿液流出再插入1cm左右。
(2)男性患者消毒、導尿
1)初步消毒:取出初步消毒用物,依次消毒陰阜→陰莖各面→陰囊,然后用無菌紗布裹住陰莖將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自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轉擦拭尿道口、龜頭及冠狀溝,一次一個棉球進行消毒。
2)再次消毒:將導尿包放置在患者兩腿之間并打開導尿包,根據無菌操作原則戴手套,鋪洞巾,按操作順序整理好用物,潤滑導尿管前段,一手取無菌紗布包住陰莖將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另一只手持鑷子夾取消毒液棉球再次消毒尿道口、龜頭及冠狀溝,一次一個棉球進行消毒。
3)插管:囑患者做深呼吸,用無菌紗布固定陰莖并提起,使之與腹壁成60°角,換一把鑷子夾持導尿管對準尿道口輕輕插入尿道20~22cm,見尿液流出再插入1~2cm。將尿液引入集尿袋內。若需作尿培養,用無菌標本瓶接取中段尿5ml。標本瓶妥善放置。
如是一次性導尿,則平穩緩慢地拔出尿管。
若為留置導尿:插入導尿管后,見尿液流出再插入5~10cm,根據導尿管上注明的氣囊容積向氣囊注入等量的0.9%氯化鈉溶液,輕拉導尿管有阻力感,即證實導尿管固定于膀胱內。連接引流袋,將引流袋妥善固定于床沿下。
4.導尿完畢,拔出導尿管撤下洞巾,擦凈外陰,整理用物,協助患者穿好褲子,睡臥舒適。
5.記錄導尿時間、尿量和患者的情況。
【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原則。為女患者插尿管時,如導尿管誤入陰道,應更換無菌導尿管重新插管。
2.尿潴留患者一次導出尿量不超過1000ml,以防出現虛脫和血尿。
3.為男性患者插尿管時,遇有阻力,特別是尿管經尿道內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狹窄部、恥骨聯合下方和前下方處的彎曲部時,囑患者緩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4.長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定時夾閉尿管,并定時進行膀胱功能訓練及骨盆底肌的鍛煉,以增強控制排尿的能力。
5.囑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間保證充足的入量,預防發生感染和結石。
6.告知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間防止尿管打折、彎曲、受壓、脫出等情況發生,確保尿管通暢。保持尿袋高度低于恥骨聯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7.患者尿管拔除后,觀察患者排尿時的異常癥狀。
(郭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