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憲九胰腺病學(第2版)
- 趙玉沛
- 930字
- 2020-02-28 16:50:10
第2節 胰腺組織的發育
胰腺組織來源于腹側胰芽和背側胰芽,最初以實質性細胞索的形態存在,可見到比較多的細胞分裂象。在間充質內,胰腺導管以芽生的方式反復分支,中空形成原始胰管,外部形成單層柱狀上皮,再反復分支,形成各級導管。導管形成時末端膨大,胚胎第13周左右形成外分泌部的腺泡,原始胰管周圍的間充質可以誘導腺泡上皮分化。胚胎第16周左右,胰腺開始出現被膜,形成疏松的小葉結構,相對成人來說,小葉內的結締組織較多,同時腺細胞內出現酶原顆粒。此時,胰腺方可分為內分泌部及外分泌部。
胚胎第13周出現外分泌部腺泡,第14~16周導管的分支和腺泡逐漸增多,腺泡細胞開始分化,內含糖原顆粒,可與胰島細胞區別,后者不含糖原。電鏡下可見細胞器不發達,酶原顆粒少。第17~22周,導管上皮內糖原消失,而腺泡細胞的酶原顆粒增多。第16周開始有少量分泌物見于胰腺導管,此時分泌的胰液含有胰蛋白酶原。第24周時胰液內含有胰淀粉酶,第32周時胰脂肪酶出現于胰液內。一般認為第16~25周期間,胰腺腺泡細胞的酶原顆粒少,外分泌功能尚不完善,而內分泌部在胰腺內所占的體積較大,所以是臨床移植治療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合適時期。
胰島的發生早于外分泌部腺泡。胚胎第9周,原始胰管的二級或三級導管壁上局部上皮細胞增生,向外突出并脫離導管系統,成為游離的胰管旁細胞團,這就是胰島原基。胰腺發育過程中,背胰含有較多的胰島,所以說背胰比腹胰形成胰島的潛力大。胰島A細胞的分化較B細胞早,且有誘導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電鏡觀察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均可見胚胎第10周的胰島內存在A細胞。胚胎第12周時出現D細胞,而B細胞略晚。胚胎第13~14周,B細胞才出現于胰島的中央,A細胞和D細胞則居周邊部分。第28~32周,A細胞有退化現象,可能與胎兒此階段生長速度變緩,對胰高血糖素的需要減少有關。第18周A細胞和B細胞均出現周期性脫顆?,F象,表明此時具有分泌活動,但用熒光抗體染色和免疫分析法均可證實第12~13周胎兒的胰島內存在胰島素樣抗原。第26周后胰島內偶爾可見D1細胞和胰多肽細胞(pancreatic polypeptide cell,PP細胞)。PP細胞為非開放型,與外分泌部腺泡細胞相鄰,所釋放的胰多肽可隨胰液排入十二指腸。另外,在第17~20周的胰腺外分泌部亦可見散在的A細胞、B細胞和D細胞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