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老王得癌癥了?!大夫,快幫我也查查
■ 黃曉明

小綠:“隔壁老王前兩天不舒服,去醫院一查竟然是癌癥!還是晚期!醫生,我也想查查!”

癌癥,或者說惡性腫瘤,已經和心血管疾病一樣成為很多國家(包括中國)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老百姓都談癌色變,因為每天都在發生很多“隔壁老王”的故事。聽說腫瘤篩查是早期發現癌癥的好方法,是不是每個人都查查就放心了呢?
什么是腫瘤篩查
這里的腫瘤是指惡性腫瘤,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癌癥。
所謂篩查就是在沒有癥狀的正常人群中通過某種檢查發現早期疾病。腫瘤篩查確實是早期診斷惡性腫瘤的好方法,很多研究都證明對乳腺癌、宮頸癌、結直腸癌進行腫瘤篩查能有效降低腫瘤的死亡率。
但是惡性腫瘤種類有很多,即使都叫“翠花”,不同的“翠花”長相不同,命運也各不相同。有的腫瘤惡性程度高,發展迅速,比如胰腺癌、小細胞肺癌;有的腫瘤發展很慢,比如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
所以說,并不是所有的腫瘤都適合進行篩查,能進行篩查的腫瘤有三條重要標準:
①腫瘤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病痛負擔,并有較高的患病率。
②腫瘤早期發現后有相應的治療手段。
③有合適的篩查手段。
如果把惡性腫瘤比作魚,早期腫瘤就是小魚,還有很多正常組織或良性病變就是小蝦。
腫瘤篩查就像撒網捕小魚,河里的魚比較多,撒下網抓到魚的機會就大,這就好比人群患病率比較高的腫瘤,它們就值得篩查。
有的小魚長得很慢,能和小蝦和平共處,這種小魚其實不需要捕殺,就像那些發展很慢的腫瘤,篩查意義不大。
還有的魚非常兇,雖然小但能迅速吃光小蝦,不給你捕殺的機會,就像那些發展迅猛但治療手段不多的腫瘤,篩查意義并不大。
篩查手段就像是漁網,合適的漁網是最難獲得的,孔大了會漏掉小魚;孔小了小蝦也會被誤抓。不同的腫瘤篩查需要不同的“漁網”,但是遺憾的是,醫學發展到今天,還沒有一種腫瘤有完美的篩查“漁網”。
漏掉小魚的情況叫做 假陰性,也就是實際有腫瘤但沒有被發現。誤抓小蝦的情況叫做 假陽性,也就是檢查發現有問題但實際并不是腫瘤。


小綠:“醫生,現在我知道什么是篩查了,那我還是查查吧,看起來也沒有什么壞處...... ”
腫瘤篩查的副作用

醫生和患者都很容易看到腫瘤篩查的好處,通過篩查發現的早期腫瘤患者如果得到很好的治療,比如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就只需手術切除,不需要承受放療化療的痛苦。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腫瘤篩查同樣也有副作用,這種負面的影響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和患者所認識。
腫瘤篩查的副作用總體有以下三方面:
①篩查手段本身給患者帶來的傷害。
②假陽性和假陰性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焦慮和恐慌。
③某些腫瘤的過度診斷。
并不是所有的篩查手段都是100%安全的,有些檢查本身就存在檢查相關并發癥。
比如美國把結腸鏡檢查及鏡下腺瘤切除作為結直腸癌的篩查方法,通過篩查,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確實都有了明顯下降。但是結腸鏡本身是有創檢查,有可能出現腸道穿孔、腸道準備過程中電解質紊亂、麻醉意外等并發癥。
作為健康人,在選擇這些篩查手段時需要對檢查可能的風險有所了解。
前面提到沒有完美的“漁網”,任何檢查都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問題。
醫學中常用 敏感性和 特異性來評價某種檢查手段。敏感性高就是假陰性率低,也就是小魚不漏網;特異性高就是假陽性率低,也就是不把小蝦誤當成小魚。
舉個例子:在臨床中,一個敏感性90%、特異性96%的篩查實驗已經很難得了,如果用這種實驗來篩查某種患病率是0.6%的腫瘤(乳腺癌的患病率和此類似),每篩查1000人會發現6例真的腫瘤患者,40例假的腫瘤患者。這40人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進一步的確診檢查,而這些確診檢查往往是有創傷性的——試求這40人的心理陰影面積!
有些腫瘤生長非常緩慢(有些甚至還會出現退化),不會對患者造成任何麻煩。如果通過篩查發現此類腫瘤,對患者并無真正的幫助,這被稱為 過度診斷。
換句話說,如果不進行篩查就永遠不會發現此類癌癥。最近有美國研究者反思,通過大規模篩查實驗診斷出的前列腺癌中有多達50%屬于過度診斷。
所以,腫瘤篩查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篩查什么?如何篩查?什么人篩查獲益最大……這些問題都非常復雜,在這里只想提醒大家,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腫瘤篩查,請淡定面對篩查結果。

小綠:“原來腫瘤篩查這么講究!謝謝醫生,查不查按你說的辦!”

黃曉明,1999年畢業于北京協和醫學院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醫學博士。現任北京協和醫院普通內科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