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重癥醫學(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狀態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診治方法的臨床醫學學科,是一門新興的醫學學科,是醫學進步的重要標志。2008年7月4日,重癥醫學正式被批準成為獨立的二級學科。2009年1月19日,衛生部公布《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增加一級診療科目——“重癥醫學科”。在經歷了SARS、禽流感、甲流等傳染病及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重癥醫學在我國迅速發展壯大。而隨著系列指南性文件的增加和完善,重癥醫學的規范化進程也在不斷提高,重癥醫學科的學科建設水平已成為醫院綜合水平的重要標志。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指出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具有天然的深刻的內在聯系,提出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實行捆綁式發展的戰略。近年來,隨著重癥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作為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亞專科——重癥呼吸,其診療技術及手段不斷提高,如許多專科指南的頒布、呼吸治療師進入臨床等,規范了專科醫療行為,呼吸支持技術得到進一步提高。許多高度智能化呼吸機及通氣模式得到發展,如高頻通氣、通過膈神經帶動的NAVA呼吸機,還有如經鼻高流量氧療等新技術新設備,給患者與醫者更多的選擇機會與更佳的舒適感。不斷推向市場的新型藥物,如抗感染技術的進步,挽救了許多瀕危的生命。但也必須看到,仍有許多問題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如重癥肺炎診斷方面,雖然醫學檢驗技術帶來革命性發展,但病原學快速、精準檢測仍顯得困難重重。隨著大量現代技術及超廣譜抗菌藥物的臨床運用及濫用,甚至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如機械通氣技術帶來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長時間機械通氣后產生呼吸機依賴、大量抗感染手段引發抗生素相關性腸炎、耐藥菌感染的控制等一系列難題,多種重癥狀態下產生危重病相關性多發性神經炎和肌病等均缺乏切實有效的方法,診斷治療困難重重,甚至惡性循環,為重癥呼吸亞專科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廣東省中醫院重癥醫學科是國家衛計委重點專科、廣東省重點專科,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芳村重癥醫學科承擔重癥呼吸亞專科學科建設任務。2003年9月芳村重癥醫學科成立之時,有幸邀請到廣東省名中醫劉偉勝教授擔任科室學術帶頭人。2004年12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倡導建立“中醫強省”戰略下,醫院建立名師傳承機制,張忠德副院長與韓云主任有幸成為國醫大師、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內科學首席專家晁恩祥教授第一批師承廣東弟子。在眾老師指導下,專科團隊認真拜讀、學習老師們的著作,在日常臨床重癥救治工作中積極運用老師們的寶貴臨床經驗,探索重癥肺病臨床救治過程中,在充分利用機械通氣、抗感染、營養支持等現代技術前提下,尋找中醫藥切入點,凸顯中醫藥干預的環節優勢或階段優勢,積累總結臨床救治經驗。
本書從重癥肺病名醫傳承理論與實踐探索角度進行梳理總結,在系統復習、整理兩位恩師在重癥肺系疾病的理論經驗基礎上,同時收集運用其他名醫經驗編撰而成。本書分為四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對肺臟的病理生理進行系統梳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別介紹兩位恩師在重癥肺病方面學術經驗,分醫家小傳、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等部分,第四部分為典型案例匯總,分為疾病概要、臨床學步、經驗拓展等部分。
在跟師學習及整理醫案的過程中,深受兩位恩師的悉心指點與大力支持!感謝恩師在芳村醫院重癥醫學科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毫無保留的指導,并在成書之際擔任主審、作序鼓勵。
此外,本書在整理成文過程中得到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教授、呼吸大科主任林琳教授、廣東省中醫院晁恩祥名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同門許銀姬教授、張文青教授、楊榮源教授、李際強教授、影像科張思偉教授、檢驗醫學部徐寧主任、羅強主任及醫務處胡學軍處長的大力支持及幫助,在此致以衷心的謝意!
我們希冀這本書能夠為運用名醫學術思想及經驗治療重癥肺病的同道們提供參考,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整理過程中,我們也深知本書的局限性,僅僅是我們臨床中運用名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的初步成果。由于跟師學習時間有長短,拜讀名醫著作的領悟能力有高低,臨證思考有深淺不同,加上重癥肺病的復雜性,在現代救治技術高度參與下,很可能改變了原有疾病的自然進程,臨床實踐時,未必與老師經驗原意能高度一致,故書中名醫經驗整理與觀點、臨床實踐還存在許多不足,希望同道們批評指正。
編 者
2017年9月18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竹市| 陇川县| 遂溪县| 张家港市| 巴南区| 曲阳县| 如皋市| 安国市| 光泽县| 化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枣强县| 南雄市| 唐山市| 金川县| 武隆县| 通道| 浦北县| 从化市| 石狮市| 唐河县| 涟水县| 唐山市| 习水县| 鄂尔多斯市| 沈阳市| 昆明市| 六安市| 五家渠市| 台山市| 河北区| 册亨县| 深泽县| 呼图壁县| 丁青县| 福清市| 叶城县| 富裕县| 云霄县| 宣城市|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