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三針臨癥配穴法(第2版)
- 柴鐵劬
- 1040字
- 2020-02-19 17:17:48
修訂自序
感謝讀者對這本小書的厚愛,出版10年,印刷近20余次。為了滿足廣大讀者對這本書的需求,補充近10年來我的臨床心得感悟,決定對此書進行修訂。
10年前的初版,詳盡總結了靳三針的全部配穴及其臨床應用,這門特殊的針灸治療技術和流派特色得以完整地呈現給讀者,這是針灸“術”的層面。10年后的今天,我已過知天命之年,尤其是離開針灸推拿學院院長的職位后,有了更多時間靜心深潛于學術之中,有了更多的機會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講授中醫、講授針灸、講授《黃帝內經》,使我對中醫之道、針灸之道有了更深的認識。所以這次修訂,實在是這10年悟道的總結。術以載道,道無術不顯;道乃術之根,無道毛焉附?!醫學臨床思維模式的建立是做一個好醫生的前提和基礎。體悟中醫之道,是做一個好中醫、好針灸醫生的前提。這次修訂,大量增加的就是中醫“道”的內容,希望對讀者“悟道”有所幫助。
孔圣《大學》開篇即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明德必由之途是定、靜、安、慮,而后方能有得。今日大學幾成職業培訓學校,本末已倒置,何能近道?每個學年,我都力爭盡綿薄之力開辦一次講座,告訴莘莘學子,大學五年,應“馳騁運動場,橫掃圖書館”。運動場給你一個強健的體魄,圖書館給你一個獨立思考的人格,穿越時空,與無數先賢智者對話。醫學從來不是一門孤立的自然科學,而是深深植根于自己的文化母體之中,中醫學尤其如此。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淀,不可能成為一個好中醫,這已為無數的名醫成長之路所證實,這也是本書修訂重點充實的領域之一。
我太太是個內心很寧靜的中醫內科醫生,寧靜得幾不食人間煙火、不知功名為何物,我們兒子的手機微信上媽媽的名字是“仙女媽媽”,這份寧靜成就了她成為一個我最佩服的好中醫,我們整個大家族因她而蒙福。在我們移居多倫多數年之后,一大群廣州病友仍遠隔重洋找她尋醫問藥。在加拿大這片人間凈土,我們有了更多的機會實踐我們純中醫的夢想。我常常想,那些虛名、虛假的光環蒙蔽了多少人的眼睛,誤導了多少莘莘學子,貽害了多少慕虛名而求診的病患。醫學,這原本最高尚、最容不得虛假的職業,濁沙激蕩,異化得令人嘆惜。人生、人世間真是有太多無言以說的無奈。
靳老駕鶴西去,倏忽已近10年。先賢云:立德、立功、立言,為人生三不朽。靳老已去,三針不朽。愿已在凈土的靳老,遙佑三針之花,香飄寰宇。
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針灸學博士 柴鐵劬
2018年初于羊城江灣知缺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