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腧穴的命名

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名稱,因為這些腧穴皆分布在一定經絡線上,故稱經穴。從腧穴的命名反映一定的理論概念。孫思邈《千金翼方》說:“凡諸孔穴,名不徒設,皆有深意。”楊上善撰注《黃帝內經明堂》,曾對經穴名稱逐一詮釋。惜原書散佚,現僅存手太陰肺經一卷。以后張介賓等醫家對腧穴名義續有解釋。清代程知(扶生)著《醫經理解》對腧穴命名意義曾做了如下概括:“經曰:肉之大會為谷,小會為溪,謂經氣會于孔穴,如水流之行而會于溪谷也。海,言其所歸也。淵、泉,言其深也。狹者為溝、瀆。淺者為池、渚也。市、府,言其所聚也。道、里,言其所由也。室、舍。言其所居也。門、戶,言其所出入也。尊者為闕、堂。要會者為關、梁也。丘、陵,言其骨肉之高起者也。髎,言其骨之空闊者也。俞,言其氣之傳輸也。天以言乎其上;地以言乎其下也……”言簡意賅,深得命名要旨。
腧穴的命名,始于《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氣穴所發,各有處名”。古代勞動人民及醫務工作者,根據腧穴的分布特點、作用、主治等內容,在實踐中反復認識,逐漸地歸納、概括,從而賦予腧穴一定的名稱。古人對腧穴的命名,取義十分廣泛,可謂上察天文,下觀地理,中通人事,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歸納起來,腧穴命名的依據及方法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自然類
1.以天文學上的日月星辰命名,如日月、上星、璇璣、華蓋、太乙、太白、天樞等。
2.以地理名稱結合腧穴的形象而命名
1)以山、陵、丘、墟來比喻腧穴的形象,如承山、大陵、梁丘、商丘、丘墟等。
2)以溪、谷、溝、瀆來比喻腧穴的形象,如后溪、陽溪、合谷、陷谷、水溝、支溝、中瀆等。
3)以海、澤、池、泉、渠、淵來比喻腧穴的氣血流注,如少海、小海、尺澤、曲澤、曲池、陽池、曲泉、涌泉、經渠、太淵、清冷淵等。
4)以街、道、沖、處、市、廊來比喻腧穴的通路或處所,如氣街、水道、關沖、五處、風市、步廊等。
(二)物象類
1.以動物名稱來比喻某些腧穴的部位,如魚際、鳩尾、伏兔、鶴頂、犢鼻等。
2.以植物名稱來比喻某些腧穴的部位,如攢竹、禾髎等。
3.以建筑物來形容某些腧穴的部位,如天井、玉堂、巨闕、內關、曲垣、庫房、府舍、天窗、地倉、梁門、紫宮、內庭、氣戶等。
4.以生活用具來形容某些腧穴的部位,如大杼、地機、頰車、陽輔、缺盆、天鼎、懸鐘等。
(三)人體類
1.以人體解剖部位來命名
1)以人體解剖名稱來命名,如腕骨、完骨、大椎、曲骨、京骨、巨骨等。
2)以內臟解剖名稱來命名,如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胃俞、腎俞、膽俞、膀胱俞、大腸俞、小腸俞等。
2.以人體生理功能來命名
1)以一般生理功能來命名,如承漿、承泣、聽會、勞宮、廉泉、關元等。
2)以氣血臟腑功能來命名,如氣海、血海、神堂、魄戶、魂門、意舍、志室等。
3.以治療作用來命名,如光明、水分、通天、迎香、交信、歸來、筋縮等。
4.以人體部位和經脈分屬陰陽來命名
1)以內外分陰陽來命名,如陽陵泉(外)、陰陵泉(內)等。
2)以腹背分陰陽來命名,如陰都(腹)、陽綱(背)等。
3)以經脈交會分陰陽來命名,如三陰交(陰經)、三陽絡(陽經)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灌阳县| 集安市| 开江县| 吕梁市| 敦化市| 徐水县| 北安市| 浦城县| 盱眙县| 涟水县| 石林| 甘谷县| 定兴县| 田阳县| 宁陕县| 姚安县| 龙川县| 孟津县| 阳高县| 宜宾市| 南通市| 汉阴县| 涞源县| 文登市| 凤翔县| 海安县| 介休市| 茶陵县| 根河市| 平安县| 崇明县| 保山市| 邯郸市| 平度市| 云梦县| 惠州市| 贵州省| 牙克石市| 高陵县| 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