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甲狀腺病中醫藥治療的特色與優勢

甲狀腺病是臨床常見病,西醫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甲狀腺功能異常: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等;②甲狀腺炎性疾病:包括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硬化性甲狀腺炎等;③甲狀腺腫瘤:包括甲狀腺囊腫、甲狀腺瘤、甲狀腺癌等。近年來甲狀腺疾病發生率日益增高,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能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用現代科學的手段研究中醫,汲取中醫和西醫兩方面的精華,加以有機地結合,有利于提高不同甲狀腺病的治療療效。

一、甲狀腺病中醫藥方面的悠久記載

甲狀腺病類屬于中醫“癭病”等。甲狀腺疾病的認識最早發源于我國,夏商世紀的甲骨文就有“癭之初文”記載,春秋戰國時期,《淮南子·墜形篇》及《莊子》就有癭疾的治療預防記載。《呂氏春秋·盡數篇》“輕水所,多禿與癭人”提出癭病與地理環境有關。含碘藥物治療甲狀腺病我國記載最早,晉代葛洪《肘后備急方》記載了運用海藻組成方劑,治療癭病。如該書中治癭病的十個方劑,均用有含碘豐富藥材海藻、昆布等組成,其中九個以海藻為君藥。歐洲大約從12~14世紀開始用海草灰治療甲狀腺腫。1812年有人從海草灰中分離出一種物質,命名為碘,并證實海草灰治療甲狀腺腫能使甲狀腺腫消退的就是這種物質。《三國·魏略》記載有用手術治癭的故事。“自愿令醫割治,十人割癭九人死。”最早進行了手術治療的嘗試。1910年Kocher有關甲狀腺外科手術的創造性成就,使他于1909年榮獲了諾貝爾獎金,奠定了甲狀腺外科的基礎。使用動物甲狀腺治療疾病我國記載源于隋唐,這個時期含碘藥物與動物甲狀腺組織(靨)已普遍被用來治療癭腫,《外臺秘要》記載治療癭病的方劑36首,其中用海藻或昆布的方劑27首,用羊、鹿甲狀腺組織(靨)的方劑6首,用海藻、昆布與羊、鹿甲狀腺組織(靨)的合用方劑31首。而Marine(1910)闡明了碘缺乏與甲狀腺腫的關系。20世紀初期,是實驗內分泌學的開始。采取兩個主要手段,其一是切除動物的某個腺體,觀察動物會出現什么癥狀或現象;其二是把腺體的提取物注射入切除腺體動物的體內,看它能不能糾正病態和恢復正常功能。1914年Kcndall純化了結晶的甲狀腺素。

二、迅速減輕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痛苦

消除或減輕臨床癥狀是中醫藥治療甲狀腺病的主要優勢之一。如甲亢病主要指Graves病,表現為怕熱、多汗、易倦、煩躁、無力、手抖、食欲亢進、體重減輕、便次增多、月經紊亂等癥狀,不同患者上述癥狀輕重、多寡不一。臨床甲亢患者常可表現某一個或幾個癥狀特別突出,有的患者不僅發病過程中,某些癥狀特別明顯(如低熱、多汗、食欲亢進、便次增多、月經紊亂等),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即使使用西藥抗甲狀腺藥物,甲狀腺功能檢測指標恢復正常,但還可存在某些癥狀,運用中醫藥理論作指導,抓住甲亢患者主要表現,進行辨證施治,常能迅速控制癥狀,縮短療程,減輕患者痛苦。在治療甲亢過程中,能縮短起效時間,縮短了控制癥狀所需的時間,迅速緩解癥狀,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減少西藥的毒副作用,其消除甲狀腺腫、降低心率、增加體重、消除疲倦等作用優于抗甲狀腺藥物。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常表現有便秘、畏寒等,大多屬脾腎陽虛,使用溫補脾腎之方藥,有利于迅速改善上述癥狀,而且有利于加快甲減檢測指標的恢復。半硫丸以溫腎助陽,通陽泄濁為法,配合小劑量優甲樂片(左甲狀腺素鈉片),對證屬腎陽虛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有明顯療效,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畏寒、面色無華、神疲乏力、記憶力下降、腹脹、便秘等癥狀,升高FT3、FT4,降低TSH,降低血清中TGAb、TMAb滴度,顯著減少優甲樂的替代劑量,快速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試驗組和對照組無不良事件發生率。故我們認為,運用半硫丸治療甲減有一定的療效。治療后試驗組與對照組的主要癥狀均有改善。兩組比較,試驗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尤其對畏寒怕冷、腰膝酸軟、便秘等癥狀的療效顯著,其有效率達90%以上。說明半硫丸對患者的臨床癥狀有顯著的改善作用,療效優于優甲樂片。通過中醫藥辨證論治或綜合治療,一般很快可以消除或減輕癥狀,使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樣地學習工作和生活,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三、發揮各自長處,提高臨床療效

甲亢患者的近期療效以服用西藥組明顯,而遠期療效則以服用中藥組顯著。中西藥同時服用,既克服了單純用中藥療程長、見效慢的不足,又抑制了只使用西藥復發率高的缺點,從而提高了甲亢患者的治愈率。有報道,緩解時間在5年以上者,西藥組(40例)僅有5%(2/40);中藥組(40例)為75%(30/40);中西醫結合組(120例)為70%(84/120)。不難看出,中藥組和中西醫結合組遠期療效高,但是中藥組見效慢(一般為2~6個月),西藥組復發率高,中西醫結合組則明顯優于上述2個組。

對緩解期的甲亢患者,如何防止復發是我們應該重點研究的問題。有報道將西藥組和中西醫結合組在1~5年內的復發率做了比較:在不同的觀察時間中,西藥組復發率高于中西醫結合組,總復發率為95.0%(28/40),中西醫結合組為30.25%(36/119),P<0.01。說明中西醫結合組復發率比較低,但復發問題仍然存在。從復發的誘因看,一是感染,所以必須重視和預防重癥病毒性感冒的發生和治療。二是精神刺激和緊張、勞累,所以要加強心理(精神)治療。三是過食含碘食物,所以還要重視對患者的飲食治療,對于發病和緩解期的患者都要按照甲亢的病證規律擬定出飲食原則,實行“辨證施食”和忌食辛辣、含碘等食物的飲食療法。總之,對于甲亢患者的治療,除了中西藥合用,還應配合心理治療、飲食治療、氣功治療,對防止緩解期甲亢患者舊病復發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有應用自制中藥甲亢丸加131I治療中、重度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1269例,并與單獨應用131I治療甲亢的1115例做對照, A組1115例,第一療程治愈367例(占32.9%)。第二療程治愈56例(占5.04)。B組1269例,第一療程治愈424例(占63.9%),第二療程治愈34例(占2.69%)。結果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甲亢明顯優于單獨應用131I治療,而且可以縮短療程,減少131I的用量,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也說明筆者自制中藥甲亢丸對131I治療甲亢有很好的協同作用。

四、中醫藥亞臨床甲狀腺病防治特點與優勢

亞臨床甲狀腺病的中醫藥干預治療研究。亞臨床甲亢、亞臨床甲減、亞臨床克汀病等是當前甲狀腺病的研究熱點,可以早期中醫藥干預治療,旨在減少這些疾病向甲亢、甲減或克汀病方向發展。或有癥狀早期患者干預治療,減輕癥狀,促進康復,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臨床常見的亞臨床甲亢是一種以血中促甲狀腺激素(TSH)降低,而甲狀腺激素正常為基本特征的甲狀腺疾病。隨著TSH測定方法的改進,亞臨床甲亢的檢出率有明顯增高的趨勢。在治療本病時,首先要確定患者的亞臨床甲亢并非一過性的,如果TSH水平持續性受抑制,可應用很小劑量的抗甲狀腺藥物治療,使血清TSH處于正常水平。亞臨床甲亢患者應注意低碘飲食,防止過度疲勞,避免情緒波動。如果有合并心血管系統臨床表現者,可酌情進行β受體阻滯劑治療,減慢心率,減輕心肌肥厚,改善心肌舒張功能,預防心室重構。在亞臨床甲亢的治療中,進行早期干預,可有效地防止骨質疏松、心臟病等疾患的發生,縮短了病程,同時可以阻止其向臨床甲亢發展。

五、減輕西藥不良反應,達到增效目的

在對于甲亢的治療中,采用中藥輔以小劑量的抗甲狀腺西藥治療,可減輕抗甲狀腺病西藥損害肝臟引起肝功受損,以及抗甲狀腺病西藥損害血液系統引起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有報道:在統計的采用中藥輔以小劑量甲巰咪唑治療的389例患者中,未見一例出現嚴重白細胞或粒細胞減少病例。同時這種治法能有效地防止單純甲巰咪唑使用過量等致甲亢向甲減轉化,減少和緩解甲亢恢復期突眼征與甲狀腺腫大加重。究其緣由,可能是中藥益氣養陰的扶正效益,彌補了甲巰咪唑單純拮抗甲狀腺激素的合成、缺乏顧及整體的作用。

六、防治或減少甲狀腺病并發癥

治療甲狀腺病并發癥是中醫藥最突出、最顯著優勢之一。各種不同甲狀腺病均有不同并發癥,有的并發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Graves病甲亢可以并發甲亢危象、白細胞減少、肝功能損害、甲狀腺相并性腎病等。中醫藥能延緩或逆轉甲狀腺病并發癥,挽救生命。我們常用小劑量的復方甲亢片治療亞臨床甲亢。由湖北省中醫院研制的復方甲亢片,由白芍、生黃芪、生地、玄參、鉤藤、夏枯草、牡蠣等中藥及小劑量甲巰咪唑組成,實驗研究已經證實,復方甲亢片不僅能有效降低甲狀腺功能,及時控制甲亢癥狀,而且在防治甲亢合并白細胞減少甚至粒細胞缺乏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張政,呂艷芝.祖國醫學對甲狀腺腫的認識和治療.中國地方病學雜志,1996,15(3):165-166

2.陳如泉.甲狀腺疾病中西醫診斷與治療.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

3.聶有智,趙一鳴,李樹庭.中西醫結合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近遠期療效分析.山東中醫雜志,2000,19(8):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包头市| 民和| 海安县| 彰化县| 凉山| 抚顺市| 安乡县| 永昌县| 博爱县| 海淀区| 韶山市| 策勒县| 通河县| 莆田市| 张北县| 忻州市| 长春市| 农安县| 浮山县| 察隅县| 前郭尔| 阳城县| 玛曲县| 巴塘县| 缙云县| 炉霍县| 磐石市| 巫溪县| 卢湾区| 岳池县| 松原市| 萍乡市| 阿鲁科尔沁旗| 小金县| 昌乐县| 建水县| 印江| 尼玛县| 吉木乃县| 贵南县| 宝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