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曲霉病臨床診治評析
- 邱晨 陸普選 吳詩品
- 588字
- 2020-03-06 16:27:22
第一節 病原學
曲霉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約占空氣中真菌的12%,主要以枯死的植物、動物的排泄物及動物尸體為營養源,為寄生于土壤中的腐生菌。曲霉是一類性狀相似的絲狀真菌的總稱,屬于曲霉屬。曲霉的營養菌絲具有分隔;菌絲的一部分形成長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頂端產生燒瓶形或近球形的頂囊,表面產生許多小梗(一般為雙層),小梗上附著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頂囊、小梗和分生孢子合成孢子頭(圖1-1-1)。已知的曲霉至少有170種以上,分生孢子可以是黃色、綠色、黑色、褐色、橙色等顏色。這些顏色不一樣,是菌種鑒定的依據。分生孢子梗生于足細胞上,并通過足細胞與營養菌絲相連。曲霉孢子穗的形態,包括分生孢子梗的長度、頂囊的形狀、小梗著生是單輪還是雙輪,分生孢子的形狀、大小、表面結構及顏色等,都是菌種鑒定的依據。曲霉最適生長溫度為25~30℃。引起人類疾病最常見的是煙曲霉,其次為黃曲霉和黑色曲霉。其他少見的曲霉還有白色曲霉、灰綠曲霉、寄生曲霉、土曲霉、雜色曲霉和小巢形曲霉等。


圖1-1-1 曲霉的形態
散布在空氣中的分生孢子在有利的條件下菌絲可伸長增殖。菌絲形成分隔即可產生兩個獨立的細胞。此外稱為子囊孢子的有性孢子也具有增殖的能力。顯微鏡下在病變部位可見大量的中性粒細胞浸潤,其中可見呈Y字形分支即45°分支的有隔壁的菌絲(圖1-1-2)。

圖1-1-2 曲霉涂片
大量菌絲和孢子,菌絲纏繞形成團狀,菌絲有隔,可見45°分支(PAS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