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論》臨證實踐錄
- 崔章信
- 1546字
- 2020-02-16 15:27:03
黃連阿膠湯證
1.臨證原理
同少陰病。
2.方劑簡介
(1)意義: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陰虛火旺證的名方,即老年屬于陰虛火旺失眠證。后世多有發展。
(2)組成:
由黃連、黃芩、阿膠、雞子黃、白芍五味藥組成。
(3)功用:
清心火、滋腎陰。
(4)主治:
少陰病陰虛火旺證。《傷寒論》經文303條曰:“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3.辨證論治
以《傷寒論》經文第303條辨證論治如下:
依據臨證原理,確定“心中煩,不得臥”為主癥,“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黃連阿膠湯主之”為病位、病性、病程,以方測證。
“心中煩,不得臥”,由于腎水素虧,邪從熱化;因為腎水不足,心火亢盛,心腎不交,水火不濟所為。此證常有咽干口燥,苔黃質紅,少津,脈沉細數等。
“少陰病”,指出病位在心腎,病性在心腎虛衰。由于邪犯少陰,因體質不同,而易生寒化、熱化兩種證候,若素質陽虛,則外邪從陰化寒,而成少陰寒化證;若素質陰虛,從陽化熱,而成少陰熱化證;“得之二三日”,由于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便呈現“心中煩,不得臥”,說明腎水素虧,邪從熱化為之;“黃連阿膠湯主之”,以方測證,當知心腎不交。
所以綜上所述,病位、病性、病程、以方測證,可以確定主癥“心中煩,不得臥”為心腎不交失眠證。
病證已明,論治有據。“清心火,滋腎水”成為必然,選方黃連阿膠湯主之。
4.臨證筆錄
心煩不寐證
孫某,男,30歲。初診:2008年5月6日。
病史:
患者為車工,上班因不慎手腳外傷,出血過多,導致心煩不寐2個月,加重半個月。近日,心煩不寧,夜寐輾轉不眠,精神不正常,無端小事,亦能引起大怒,暴跳不已。為防精神病,前往醫院檢查,排除精神疾患。服藥無效,欲吃中藥調養。
中醫檢查:
慢性病容,面色萎黃。舌苔薄黃,舌質紅,脈沉細數。主癥為失眠,性癥、體征皆支持心腎不交失眠證。失血過多,導致心陰血不足,不得制約心火;外傷失血驚恐而傷腎,腎水不足,不得制約心火,終而形成心腎不交。治以清心火,滋腎陰。選方:黃連阿膠湯加味。擬方:炒酸棗仁30g、茯神15g、黃連6g、黃芩12g、阿膠12g(烊化沖服)、白芍10g、雞子黃2枚沖服。水煎服七劑,仍不能入睡,上方加磁石粉30g,繼服七劑,入眠好轉。再予七劑,以資鞏固。
心語:
黃連阿膠湯加味治療老年陰虛火旺證大有良效。對于辨證來說,舌紅,脈細而數是必備的。此類陰虛火旺(心腎不交)證,社會上大量存在,應該作為科學研究。
水不制火證
王某,男,20歲。初診:2008年5月10日。
病史:
患者讀書不多,科學知識甚少,結婚后夜夜過生理生活,不久便感到腎虧,滑精,腰痛,進而導致失眠,多夢,精神疲憊,頭暈心悸等癥,其母陪兒看中醫。
中醫檢查:
慢性病容,目緣黧黑,兩顴泛紅。舌苔薄,舌質紅,脈細而數。因為心主火,腎主水,水火互濟,共同維持生理。病始傷腎,導致腎陰不足,不得制約心火,心火獨旺。心火旺,消灼腎陰,最終形成水火失濟,心腎不交而失眠,故治則應為清心火,滋腎陰,交通心腎,選方:黃連阿膠湯加味。擬方:黃連10g、黃芩12g、阿膠10g(烊化沖服)、白芍10g、雞子黃2枚沖服、酸棗仁40g、茯神15g、龍齒30g。連服七劑,依然失眠,甚至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滑泄,腰痛,依然如故。醫圣張仲景在《傷寒論》第16條曰:“(臨證不效)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我又從頭審查一遍,未發現什么,原方不動,再服七劑,果然睡眠有改善,一夜可睡3~4小時。再服七劑,諸癥基本已愈。舌質已潤不紅,脈沉不數。
注:筆者根據中國文化特色加入(臨證不效)。以下同。
心語:
當服藥后,諸癥無改善,大夫如病人,常常缺乏自信,改變治則方藥。本例當屬此類。正確的處理,應該遵守醫圣仲景的告誡“(臨證不效)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精神,從頭望聞問切,收全病史資料,再次辨證論治,如無問題,則堅持思路治療;若有問題,則改正,重新辨證論治,選方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