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吳茱萸湯證

1.臨證原理
同少陰病。
2.方劑簡介
(1)意義: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陽虛陰盛、正邪相爭證的名方,后世多有發(fā)展。
(2)組成:
由吳茱萸、人參、生姜、大棗四味藥而成。
(3)功用:
溫中祛寒,降逆止嘔。
(4)主治:
陽虛陰盛、正邪相爭證。《傷寒論》經(jīng)文第309條曰:“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3.辨證論治
以《傷寒論》經(jīng)文第309條辨證論治如下:
依據(jù)臨證原理,確定“吐利”為主癥,“少陰病,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病位、病性、性癥、預后、以方測證。
“吐利”,由于胃中虛寒,濁陰上逆而吐;因陽虛陰盛,下迫大腸而下利。有注家說,四逆證以下利為主,吳茱萸湯證以吐為主,是有相當?shù)览淼??!吧訇幉 辈∥辉谛哪I,病性為陽虛;“手足逆冷”,由于陽虛不能溫煦四肢,故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欲死說得嚴重,其實是陰邪雖盛,但陽氣尚能與陰邪相爭;“吳茱萸湯主之”,以方測證,當知胃中虛寒,濁陰上逆證。
所以綜上所述,病位、病性、性癥、預后,以方測證,可以確定“吐利”為胃中虛寒,濁陰上逆證。
病證已明,論治可談?!皽刂醒a虛,降逆止嘔”治則應運而生,選方吳茱萸湯主之。
4.臨證筆錄
吐利煩躁證
耿某,女,45歲。初診:2009年1月1日。
病史:
患者吐利而煩躁年余,加重月余。開始惡心嘔吐,懷疑早孕,但在醫(yī)院檢查已排除。后因飲食不潔,復又下利溏薄,小腿轉筋,手足冰涼,心煩意躁,醫(yī)院診為慢性胃腸炎,給輸葡萄糖、鹽水,服維生素罔效,后看中醫(yī)。
中醫(yī)檢查:
舌苔薄白,舌質淡,脈沉微欲絕。辨證:慢性病容,小腹冰涼,一派寒象。證乃胃腸虛寒,胃氣上逆則嘔,濁陰下迫大腸則泄,虛陽浮動,上逆擾亂神志,則心煩意躁,陽虛不得溫煦下肢,則抽筋,陽虛無力鼓脈,則脈沉微欲絕。治則:治以溫陽祛寒,選方:吳茱萸湯加味。擬方:吳茱萸6g、高麗參10g、生姜12g、大棗5枚、灶心土30g。七劑服完,未料到效果特好,嘔利,心煩意躁基本已愈,上方加桂枝12g,再予七劑,手足冰涼轉溫,諸疾皆愈,脈象沉細尚有力。
心語:
吳茱萸湯證辨證倒是簡單,吐利、煩躁、抽筋,舌淡脈沉細欲絕,只要癥狀見兩項,舌脈支持,即可確定中陽虛寒,投以吳茱萸湯即生效。
傷食嘔吐證
趙某,女,30歲。初診:2008年5月8日。
病史:
患者開水果店,因而常食生冷瓜果,為時一長,則患胃病。開始嘔吐,嘔吐食物,夾有黏液,月達十余次,納谷減少,機體消瘦,神疲乏力。每到醫(yī)院,即診胃炎。服藥三四種,全然無效用。經(jīng)人介紹,來看中醫(yī)。
中醫(yī)檢查:
慢性病容,機體消瘦。舌苔薄白,舌質淡,脈沉而弱,肌膚冰涼。飲食生冷,傷及脾胃,苔脈體征、性癥皆確定脾胃虛寒證。治以溫中祛寒,降逆止嘔。選方:吳茱萸湯加味。擬方:吳茱萸10g、高麗參10g、生姜10g、大棗5枚、姜半夏9g。水煎服七劑,嘔吐停止,舌尖見紅;去生姜,繼服七劑,納谷增加,精神轉佳。胸腹?jié)M悶,上方加厚樸10g,服用七劑,胸腹?jié)M悶已愈。續(xù)用七劑,以資鞏固。
心語:
病人多食生冷瓜果,釀成脾胃虛寒證,治療辦法,除大夫開藥外,患者勿食生冷瓜果,避免患上脾胃虛寒證,至關重要。對于復發(fā)該病,亦具有重要意義。
痰厥頭痛證
邱某,男,38歲。初診:2008年3月3日。
病史:
因赴東北出差著涼而頭痛2年,加重3個月?;颊咚赜袊I吐清涎病史。每著涼即頭痛,以頭頂為甚,頭痛發(fā)作劇烈時,有撞墻輕生想法,伴有嘔吐涎沫,納谷無味,筋疲力盡,四肢厥逆。多次赴醫(yī)院診斷為神經(jīng)血管痙攣性頭痛。中西藥物沒少吃,時而有效,時而無效,無奈之中,決定看中醫(yī)。
中醫(yī)檢查:
急性病容,緊鎖眉頭。舌苔薄白,舌質淡、水濕,脈沉微。頭頂痛,吐涎沫。肢厥冷、檢查、苔脈皆支持痰厥頭痛,如378條所述“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選方:吳茱萸湯加味。擬方:吳茱萸10g、黨參15g、生姜10g、大棗5枚、清半夏9g。服完三劑,頭痛減半,繼服四劑,頭痛停止。嘔吐涎沫亦愈。
心語:
吳茱萸性味辛苦大熱,入肝胃。凡是頭頂痛,伴吐涎沫,手足厥冷,證屬胃寒,肝氣犯胃,投吳茱萸湯加半夏,多半見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右旗| 达拉特旗| 攀枝花市| 宣恩县| 永新县| 隆德县| 汶川县| 隆德县| 建水县| 香港 | 武隆县| 桦川县| 红原县| 衡南县| 胶南市| 逊克县| 肃南| 社会| 申扎县| 克山县| 右玉县| 治多县| 杂多县| 栾川县| 德安县| 化德县| 水城县| 繁峙县| 竹溪县| 建宁县| 望都县| 建宁县| 东方市| 大安市| 汾西县| 宣恩县| 高陵县| 东海县| 宝兴县| 通化市|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