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論》臨證實踐錄
- 崔章信
- 763字
- 2020-02-16 15:27:02
桃花湯證
1.臨證原理
同少陰病。
2.方劑簡介
(1)意義: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虛寒下利(膿血)證的名方,獨占一格,后世多有發(fā)展。
(2)組成:
由赤石脂、干姜、粳米而成。
(3)功用:
溫澀固脫。
(4)主治:
虛寒下利證?!秱摗方?jīng)文306條曰:“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3.辨證論治
以《傷寒論》經(jīng)文第306條辨證論治如下:
依據(jù)臨證原理,確定“下利,便膿血者”為主癥,“少陰病,桃花湯主之”,為病位、病性,以方測證。
“下利,便膿血者”,由于腎陽虛衰,火不暖脾土,虛寒下迫大腸,故下利。下利日久,腎氣愈傷,關(guān)門不利,而滑脫不禁。虛寒下利,由陰及陽,氣不攝血,血肉腐熟而下利膿血,其色晦暗無光澤,腥冷不臭,喜溫喜按。“少陰病”,確定病位在心腎,病性為虛寒下利;“桃花湯主之”,以方測證,當(dāng)推理為虛寒下利(膿血)證。
所以綜上所述,病位、病性、以方測證,可以確定主癥“下利,便膿血者”為虛寒下利證。
病證一明,論治有據(jù)。溫澀固脫,選方桃花湯主之。
4.臨證筆錄
慢性泄瀉
文某,女,50歲。初診:2001年4月6日。
病史:
患者下利膿血半年,加重月余。素有潔癖,釀成脾腎陽虛,體質(zhì)耐不得一點寒冷,飲食稍涼則泄,一日十?dāng)?shù)次登廁,常常隨矢氣而流出黏液,氣味腥冷,毫無熱臭。偶帶膿血,小腹隱隱作痛,喜熱喜按,納呆衰少,神疲乏力,形寒肢冷。
中醫(yī)檢查:
慢性病容,機體消瘦。舌苔薄白,舌質(zhì)淡,切脈觸指冰涼,脈沉微欲絕。性癥、苔脈體征皆支持虛寒下利,故概括為證乃虛寒下利。治以溫澀固脫。選方:桃花湯加味。擬方:赤石脂40g、干姜10g、粳米30g、灶心土30g、訶子10g。服完七劑,下利膿血減輕,再予七劑,下利膿血半年已愈。為防復(fù)發(fā),予香砂養(yǎng)胃丸、香連丸,隔日交替服3g。
心語:
《傷寒論》許多方劑看來簡單,能有效嗎?持懷疑態(tài)度。應(yīng)該在熟讀原文的情況下,反復(fù)實踐,反復(fù)應(yīng)用,總會步步深入,求得傷寒論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