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大青龍湯證

1.臨證原理
同太陽病。
2.方劑簡介
(1)意義:
大青龍湯是《傷寒論》治療不汗出而煩躁的名方,臨床常用,多有發展。后世《濟陰綱目》大青龍加黃芩湯,即本方加黃芩。
(2)組成:
麻黃湯加生石膏、生姜、大棗而成。
(3)功用:
辛溫解表,清熱除煩。
(4)主治:
《傷寒論》經文第38、39條有論述。第38條:“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體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主之?!?
3.辨證論治
以《傷寒論》經文第38條具體辨證論治如下:
依據臨證原理,確定“而煩躁者”為主癥,“太陽中風,發熱惡寒,身疼痛,脈浮緊,大青龍湯主之”為太陽傷寒表實證,性癥、體征,以方測證。
“不汗出而煩躁者”,由于風寒外束不汗出,陽氣無從宣泄,郁而化熱所為。“發熱惡寒,身疼痛,脈浮緊”為太陽傷寒證,由于風寒在表,衛氣被束,營陰郁滯,輸送營血抗邪不利之證。“不汗出”是煩躁的前因,煩躁是后果。不汗出,則水分就不能帶走熱量而煩躁為之;“太陽中風”實為太陽傷寒證,為外感風寒而發??;“大青龍湯主之”,以方測證,乃為風寒表實兼里熱(煩躁)證。所以綜上所述,性癥、太陽傷寒表實證、體征、以方測證可以確定煩躁為太陽表實兼里熱證,即俗稱“寒包火”證。
病證已明,即可論治。“清熱解表,清熱除煩”必然成為治則,方選大青龍湯主之。
4.臨證筆錄
寒包火證
例一:
許某,女,20歲。
病史:
患者由于穿衣薄而少,時逢寒流,患太陽傷寒證,身熱煩躁,分毫無汗,胸悶尤甚,自覺難以透氣。習慣吃中藥治病,故前來看中醫。
中醫檢查:
觀其舌苔薄白,舌質淡紅,脈浮緊而數,咽部不痛。風寒襲人,《內經》說“毫毛畢立”,實質起到隔熱作用,以保護體溫。若里氣不和,風寒乘虛而入則發病,外有風寒束表,內有郁熱,故而煩躁,所謂俗稱“寒包火”。治則:發汗解表,清熱除煩。達到《內經》所云“體若燔炭,汗出而散”之目的。選方:大青龍湯。擬方:麻黃6g、杏仁9g、桂枝10g、生姜1og、大棗5枚,生石膏30g、甘草6g。服一劑立效。
心語:
汗出可降低體溫(水分帶走熱量),故曰“體若燔炭,汗出而散”。我國近2000年前,認識到此理,實屬難能可貴。
例二:
關某,男,40歲,夏季。
病史:
時值夏季,高溫酷熱,傍晚因為氣溫高亢,肌表汗腺大都張開,時至午夜,風寒外邪乘虛而入,導致感冒。臨床見有胸悶、煩躁、無汗,舌苔薄白,舌質淡紅,脈浮而數。
中醫檢查:
苔薄、舌質紅、脈浮緊而數。證為外有風寒束表,內有里熱煩躁,俗稱“寒包火”。治則:辛溫發汗,內清里熱。選方:大青龍湯。擬方:生石膏30g、麻黃6g、杏仁10g、桂枝10g、生姜6g、大棗5枚、甘草6g。水煎服,兩劑,服一劑,諸疾告愈。
心語:
我信奉《內經》所云“體若燔炭,汗出而散”,心中煩躁等癥皆愈。我臨床50多年,這是最快病愈的一例。說巧也巧,最慢最長的一例,我曾治一例心腦血管病,長達13.5年,每日服一劑,大年初一亦不間斷。
例三:
于某,男,20歲,學生。
病史:
患者平素汗多,此因游泳受寒而感冒。發熱頭痛,無汗,胸悶煩躁,遷延數日不愈,其苦難忍,因害怕打針,故來看中醫。
中醫檢查:
發熱身痛,面色紅,氣息促,舌苔薄白,舌質尖紅,脈浮數,“寒包火”矣。予兩劑大青龍湯,服之“體若燔炭,汗出而散”,汗帶走熱量,病情而愈。
心語:
中醫有關“恒溫”的理論甚少。氣為熱源,是保持體溫恒定的能量條件?!秲冉洝吩弧昂撩吜ⅰ保钦f隔熱作用,“體若燔炭,汗出而散”,前者指發熱,后者指發汗退熱。古人在2000年之前,觀察如此精細,實難可貴!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昌市| 昌乐县| 泗洪县| 措勤县| 察隅县| 读书| 龙山县| 信宜市| 家居| 玛纳斯县| 尚义县| 蓝山县| 板桥市| 灵寿县| 闻喜县| 新竹县| 沙湾县| 云龙县| 文化| 诸暨市| 沙河市| 武隆县| 昌宁县| 延津县| 集贤县| 兴隆县| 团风县| 安徽省| 巴林左旗| 磴口县| 铜梁县| 思茅市| 金平| 定边县| 安吉县| 海林市| 黔江区| 庆元县| 锦屏县| 昭通市|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