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肌力損害的評估(肌力測定)
對肌力損害作出評價是良好的病殘診斷所必不可少的,在康復醫療中具有重大意義。最簡單的方法是對患者肌肉施加不同的壓力,并且按照患者克服該阻力的能力對肌肉進行分級。
具體方法是:將患者置于一個適宜位置,囑其活動患肢到最大的活動范圍,測其肌肉對抗地心引力或不同阻力的能力,然后按所指定的肌肉或肌組活動能力區分等級,用感覺和視力判斷該肌肉的活動能力。肌力可分6級:
0級:肌肉完全無收縮(完全癱瘓)。
1級:肌肉稍微有收縮。可以看到或摸到該肌肉收縮,但不能使關節活動(接近完全癱瘓)。
2級:肌力差。肌肉收縮可以使關節活動,順著地心引力運動,但不能抗引力(重度癱瘓)。
3級:肌力尚可。僅有抗引力收縮,但如同時加上阻力,則不能運動該肢體或關節(輕度癱瘓)。
4級:肌力良好。有抗引力或抗阻力的收縮(接近正常)。
5級:肌力正常。有抗強阻力的收縮(正常)。
以上簡單的手法,只是用來測定肌肉的癱瘓程度,而且只能表現肌力大小而不能表明肌肉收縮的耐力。此評估僅供在老人家庭康復過程中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