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淺表器官超聲檢查指南
- 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
- 2571字
- 2020-02-16 14:10:32
十、眼球玻璃體病理膜常見疾病的超聲評估
(一)視網膜脫離
1.灰階超聲
(1)部分性視網膜脫離:玻璃體暗區內出現弧形帶狀強回聲,后端連于視神經乳頭,前端始于鋸齒緣,脫離的視網膜與視神經乳頭之間呈15°~30°角,稱為視神經乳頭斜入現象(圖1-25)。
(2)完全性視網膜脫離:帶狀強回聲呈“V”或為“Y”形,“V”或“Y”形兩個肢條飄浮于玻璃體內,或與周邊部球壁相連,其尖端與視神經乳頭回聲相連。條狀回聲的形態、長度可不相同,可以是兩條弧形如同海鷗的兩條翅膀,稱為“海鷗征”(圖1-26)。

圖1-25 不完全性視網膜脫離
玻璃體內一條帶狀回聲,與視神經乳頭及周邊球壁相連;其上見血流信號
(3)新鮮的視網膜脫離,強回聲帶光滑、菲薄,凹面朝向玻璃體腔。陳舊性視網膜脫離由于視網膜各層神經細胞萎縮變性以及視網膜內的Muller細胞及膠質細胞增生,還有色素上皮細胞增生,強回聲帶增厚,邊緣毛糙不光滑。
(4)運動試驗陽性,后運動試驗陰性。

圖1-26 完全性視網膜脫離
玻璃體內見條狀回聲,呈“V”形,尖端與視神經乳頭相連;其上見血流信號,與視網膜中央動靜脈相延續
2.多普勒超聲
(1)多普勒超聲:強回聲帶上可見點狀及條狀血流信號,且與視網膜中央動脈血流信號相連續,此點有助于與玻璃體內的其他帶狀回聲相鑒別。
(2)脈沖多普勒顯示為與視網膜中央動、靜脈相同的血流頻譜。
3.診斷評價
當眼底不能窺視,無論哪種類型的視網膜脫離,超聲檢查均為首選。超聲二維聲像圖特征及彩色血流檢測特點可以明確診斷。
(二)脈絡膜脫離
1.灰階超聲
軸位切面上可以探及至少兩個條帶狀回聲,呈半環狀,條帶狀回聲較厚(與視網膜脫離的條帶狀回聲比較,因為脈絡膜脫離時內層的視網膜也隨之脫離)一般位于眼球的周邊部,與眼球赤道附近的球壁回聲相連,不超過赤道部,兩條帶狀回聲凸面相對,凹面向玻璃體內,其下為無回聲區。脈絡膜全脫離兩條帶狀回聲呈“X”形,中部相吻合。冠狀切面掃查時可探及多個弧形帶狀回聲,有多個點與眼球壁相連,形態如“花瓣”狀(圖1-27)。

圖1-27 左眼脈絡膜脫離
玻璃體內見弧形相對的條帶狀回聲,帶狀回聲較厚,其上可見點狀血流信號
2.多普勒檢測
隆起的帶狀回聲上可見血流信號,血流頻譜呈低速動脈型血流頻譜,與睫后短動脈的血流頻譜特征相同。
3.診斷評價
脈絡膜脫離常繼發于眼外傷及眼內手術之后,且患者沒有顯著的視力障礙,易被忽視。外傷造成屈光間質混濁或大量出血眼底無法進行檢查時,超聲檢查因有其特殊的形態學改變,結合多普勒血流檢測,可以明確診斷。脈絡膜脫離一般不需特殊治療,臥床休息后通常1~2周可自愈。
(三)玻璃體后脫離
1.灰階超聲
根據玻璃體后界膜與球壁回聲之間的關系將玻璃體后脫離分為完全型與不完全型
(1)完全型:
玻璃體連續條帶狀回聲不與后極部眼球壁相連,運動試驗及后運動試驗均陽性,且自眼球一側向另一側呈波浪狀運動。在后極部可見玻璃體后界膜回聲局限性增強,為Weiss環回聲,此點是診斷玻璃體后脫離的重要特征之一(圖1-28)。
(2)不完全型:
由于玻璃體后界膜與視神經乳頭、黃斑等結構緊密連接,故超聲所見玻璃體后界膜與視神經乳頭、黃斑或其他后極部的球壁回聲相連。運動時后界膜隨眼球運動方向擺動,而非波浪狀運動,與視網膜與脈絡膜脫離鑒別點為帶狀回聲纖細,回聲低(圖1-29)。
2.多普勒檢測
帶狀回聲上無血流信號。
3.診斷評價
玻璃體后脫離好發于60歲以上老年人,單純的玻璃體后脫離無臨床意義,但玻璃體后脫離合并玻璃體積血及視網膜脫離時,超聲檢查時應明確,以便臨床醫生選擇治療方案。
(四)玻璃體內積血機化條
1.灰階超聲
(1)較早期的積血呈片絮狀稍高回聲或弱點狀回聲,運動及后運動試驗均陽性。

圖1-28 完全性玻璃體后脫離
玻璃內見條帶狀回聲,不與視神經乳頭及周邊球壁相連;條帶狀回聲上未見血流信號
(2)出血量增多及時間久后呈團狀、塊狀、條狀,粗細不均、長短不等、雜亂無序的高回聲,陳舊性積血可伴發網脫、玻璃體脫離。
2.多普勒檢測
塊狀、條狀、團狀回聲均無血流信號
3.診斷評價
少量積血可自行吸收,出血量多不能吸收時因可繼發視網膜脫離、青光眼等病變而需手術治療。
(五)永存玻璃體動脈
胚胎發育8個月左右,原始玻璃體動脈應退化消失,如果不退化或退化不全,則形成永存玻璃體動脈,血管周圍包繞膠質纖維及中胚葉組織,動脈可完全閉塞,也可含有血流。常合并白內障可分為完全型及不完全型兩種

圖1-29 不完全性玻璃體后脫離
眼球內見條帶狀回聲,與視神經乳頭及周邊球壁相連;條帶狀回聲上未見血流信號
1.灰階超聲
(1)完全型:殘存的玻璃體動脈從視神經乳頭延續至晶狀體后方,表現為玻璃體內條帶狀回聲(圖1-30)。
(2)從視神經乳頭至晶狀體后方。
(3)不完全型:分為三種類型:①殘存的玻璃體動脈附著在晶狀體后方,表現為晶體后方見團塊或條狀強回聲,與晶體后囊相連;②殘存的玻璃體動脈在視神經乳頭前,表現為視神經乳頭前方團塊或條狀強回聲,與視神經乳頭相連;③殘存的玻璃體動脈漂浮在玻璃體中,表現為玻璃體中央團塊或條狀強回聲。

圖1-30 完全型永存玻璃體動脈
左玻璃體內見粗細不均的條帶狀回聲,從視神經乳頭延續至晶體后方,其上可見血流信號
2.多普勒檢測
玻璃體內條帶狀強回聲或團塊強回聲可見或未見血流信號。
3.診斷評價
永存玻璃體動脈殘留可表現為白瞳,超聲應與兒童常見的視網膜母細胞瘤鑒別。而兩者的聲像圖是不同的,行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
(六)永存原始玻璃體增生癥
其病因為原始玻璃體和玻璃體血管發育障礙。晶狀體后面的原始玻璃體發生增殖性改變,形成膜樣結締組織,并導致晶狀體混濁。90%為單眼發病且伴小眼球,見于嬰幼兒,臨床表現為白瞳(圖1-31)。
1.灰階超聲
表現為前部型或后部型。
(1)前部型:

圖1-31 永存原始玻璃體增生癥
右眼軸短,未見晶狀體回聲,右玻璃體內見條帶狀回聲,從視神經乳頭延續至眼前節,其上可見血流信號
晶體后的增生纖維血管與晶體后囊緊貼,導致晶體后囊膜缺失,超聲表現為白內障;混濁膨脹的晶體導致前房變淺,睫狀突變長(散瞳后),為該癥的特征性表現;玻璃體內“T”形高回聲,前端包繞晶體,后端與視神經乳頭相連,運動試驗陰性。
(2)后部型:
病變位于在玻璃體后部,可單獨發生,或伴有前部型。
2.多普勒檢測
玻璃體異常回聲內可探與CRA、CRV相似的血流。
3.診斷評價
先天性白內障合并原始玻璃體增生,如超聲術前明確診斷,臨床醫生的手術方式將不同于單純性白內障,術后的效果也不一樣(表1-2)。
表1-2 玻璃體病理膜鑒別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