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驚悸吐衂下血病方歌

驚自外至,為氣之亂;悸自內惕,為氣之怯。血從陰經並沖任而出,為吐;從陽經並督脈而出,為衂。下血證,遠近,俱詳載《湯頭註》。
驚證火邪由瘀結, 桂枝去芍漆龍礪
非虛是痰心驚悸, 麻黃半夏蜜丸捷。
驚證屬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礪救逆湯。桂枝 三兩,甘草 二兩,龍骨 四兩,牡礪 五兩,生姜 三兩,棗 十二枚,蜀漆 三兩,煨去腥。此治驚證挾火,重在治其瘀結,以復其陽,散結寧心,去逆為主。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半夏、麻黃,等分,蜜丸。此治悸證方。但悸病,有心虛火旺者;有腎虛不交于心者;有腎邪凌心者;有心臟本虛;有痰飲所致。此則別無虛證,惟痰飲為患。
柏葉馬通艾膠姜,吐血不止溫散藏。
先便后血 黃土湯,先血赤 豆當歸嘗。
陽亢陰虛迫衂吐, 三黃通瘀法清涼。
吐血不止者,柏葉湯。柏葉、干姜 三兩,艾葉 三把,加馬通汁 一斤,合煎。《千金》有阿膠 三兩。《淺註》云:凡吐血,熱傷陰絡,當清熱;熱傷陽絡,理其損。服諸涼藥,而血不止,是熱伏陰分,必用溫藥,宣其熱,則陰分不為熱所迫,而自止臟絡矣!下血先便后血,此遠血也,黃土湯;方歌藥見《條辨》“下焦湯頭註”。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豆當歸散;方見“狐惑”。高士宗云凡便血,或糞前后,但糞由大腸內出,血從腸外出,自肛門之宗眼出也。此腸中血海之血,不從沖脈上行外達,反滲漏于下,用力大便,血隨宗眼而出也。尤在涇云先便后血,由脾虛氣寒,失其統御之權,而滲漏于下,脾去肛門遠,故曰遠血。先血后便,由大腸傷于濕熱,熱氣大盛,而迫血,下大腸,與肛門近,故曰近血。心氣不足,吐血、衂血,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 各二兩。《淺註》云此治吐血之神方,妙用芩連之苦寒,瀉心經之邪熱,則以補心經之不足,尤妙大黃通其血,而不使其稍停余瘀,釀成欬嗽、虛勞之根。葆按:斯言難以概論,若體壯,初起,由六淫邪火,迫血而吐,胃氣強,此湯為神;或體弱久病,因七情虛損,咳血勞嗽,胃氣憊,則宜禁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张家口市| 正安县| 锦屏县| 喜德县| 巫山县| 保靖县| 图们市| 关岭| 西城区| 鄱阳县| 太仆寺旗| 湖北省| 商水县| 偏关县| 信阳市| 苏尼特右旗| 额敏县| 稷山县| 尖扎县| 三门县| 阿克陶县| 务川| 兰州市| 新余市| 清河县| 淮北市| 同德县| 唐山市| 伊通| 库伦旗| 额尔古纳市| 任丘市| 永修县| 逊克县| 武川县| 永善县| 宜昌市| 临武县| 柳河县|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