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產科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規劃教材)
- 王晨虹
- 1195字
- 2020-02-22 12:10:28
第三節 枕先露的分娩機制
分娩機制(mechanism of labor)是指胎先露在通過產道時,為適應骨盆各個平面的不同形態被動地進行一系列適應性轉動,以其最小徑線通過產道的全過程。包括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等動作。各動作是連續的,下降貫穿分娩的全過程?,F以枕左前位為例說明分娩機制(圖6-9)。
1.銜接(engagement)
胎兒雙頂徑進入骨盆入口平面,胎頭顱骨的最低點接近或達到坐骨棘水平,稱為銜接。胎頭呈半俯屈狀態進入骨盆入口,以枕額徑銜接,由于枕額徑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徑,胎頭矢狀縫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徑上,胎頭枕骨在骨盆左前方。經產婦多在分娩開始后胎頭銜接,部分初產婦在預產期前1~2周內胎頭銜接,若初產婦臨產后仍未銜接,應警惕有無頭盆不稱。
2.下降(descent)
胎頭沿骨盆軸前進的動作稱為下降。下降與其他動作同時進行,貫穿整個分娩過程。子宮收縮力是造成下降的主要動力,羊水壓、腹壓以及宮底直接壓在胎兒臀部,通過胎軸使胎頭下降;子宮收縮時,宮腔變長,胎身隨之伸直,胎身的變長也能促使胎頭下降。胎頭的下降動作呈間歇性,當子宮收縮時胎頭下降,間歇時胎頭又稍退回。初產婦因宮口擴張緩慢,軟組織阻力較大,所以胎頭下降緩慢,經產婦則較快。臨床上將胎頭下降程度作為判斷產程進展的重要標志,尤其在活躍晚期和第二產程。
3.俯屈(ぼexion)
當胎頭繼續下降至骨盆底遇到肛提肌阻力,處于半俯屈狀態的胎頭進一步俯屈,胎兒的頦部更加接近胸部,使胎頭銜接時的枕額徑(11.3cm)俯屈后改變為最小的枕下前囟徑(9.5cm),以適應產道形態,有利于胎頭進一步下降。
4.內旋轉(internal rotation)
當胎頭下降到骨盆底遇到阻力時,胎頭為適應骨盆縱軸枕部向前向中線旋轉45°達恥骨聯合后面,使其矢狀縫與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徑相一致為內旋轉。內旋轉從中骨盆開始至骨盆出口平面完成,以適應中骨盆與骨盆出口前后徑比橫徑大的特點,胎頭一般在第一產程末完成內旋轉動作。
5.仰伸(extention)
胎頭經過內旋轉后,俯屈的胎頭即達到陰道外口,宮縮、腹壓和膈肌收縮迫使胎頭下降,而肛提肌收縮和盆底阻力又將胎頭向前推進,使胎頭沿骨盆軸下段向下向前的方向轉向上,胎頭枕骨下部達恥骨聯合下緣時,以恥骨弓為支點,使胎頭逐漸仰伸。胎頭的頂、額、鼻、口、頦相繼娩出。當胎頭仰伸時,胎兒雙肩徑進入骨盆入口左斜徑上。
6.復位(restitution)及外旋轉(external rotation)
胎頭娩出時,胎兒雙肩徑沿骨盆入口左斜徑下降,胎頭娩出后,為使胎頭與胎肩恢復正常解剖關系,胎頭枕部向左旋轉45°,稱復位。胎肩在盆腔內繼續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線旋轉45°時,胎兒雙肩徑轉成與骨盆前后徑相一致的方向,為保持胎頭與胎肩垂直關系,胎頭枕部需在外繼續向左旋轉45°,稱外旋轉。

圖6-9 枕左前位分娩機制示意圖
7.胎肩及胎兒娩出
胎頭完成外旋轉后,胎兒前(右)肩在恥骨弓下先娩出,繼而后(左)肩從會陰前緣娩出,胎體和下肢隨之取側位娩出。
必須指出,分娩機制各動作雖分別介紹,但卻是連續進行的,下降動作始終貫穿于分娩始終。
推薦閱讀
- 經方醫案(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經方學院特色教材)
- 國家衛生城市標準(2014版)指導手冊
- ??萍寄芘嘤柦坛蹋憾茄屎眍^頸外科學分冊
- 溫病條辨精選原文評析(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Ⅰ期臨床試驗設計與實施
- 防疫員
- 針灸醫籍選讀(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實用辨證論治程式通論:第2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內科學(第4版)
- 中華影像醫學:介入放射學卷(第2版)
- 醫學心理學與精神病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升本)規劃教材)
- 藥用植物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麻醉性鎮痛藥:芬太尼族藥品臨床應用手冊
- 醫學影像物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數字骨科學(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