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胎兒安危的監測

胎兒安危的監測,包括確定是否為高危兒和胎兒宮內情況的監護。
(一)確定是否為高危兒
高危兒包括:1.孕齡< 37周或≥42周;2.出生體重 < 2500g;3.巨大兒;4.出生后1min Apgar評分≤4分;5.產時感染;6.高危孕產婦的胎兒;7.手術產兒;8.新生兒的兄姐有新生兒期死亡;9.多胎或雙胎兒。
(二)胎兒宮內情況的監護
1.胎動計數
主要通過孕婦自測。若胎動≤3次/小時或≤10次/12小時,或減少50%者提示胎兒缺氧可能,應進一步對胎兒做全面評估,如無應激實驗和(或)生物物理評分。
2.超聲檢查
妊娠11~13 +6周測定胎兒頸部透明層厚度(NT)及胎兒發育情況。妊娠中期:妊娠18~24周時全面篩查胎兒有無畸形。妊娠晚期一般在32周以后,進一步了解胎兒生長發育情況。
3.胎兒心電圖(fetal electrocardiogram,FECG)
是通過母體或胎兒體表記錄的胎兒心臟動作電位及其在心臟傳導過程的圖形。胎兒窘迫時T波振幅增加、雙相ST段。
4.超聲血流動力學監測
測定臍血管和子宮血管的血流主要通過收縮期最高血流速度(S)與舒張期最低血流速度(D)的比值(S/D值)、阻力指數(RI)及搏動指數(PI)等指標以評估胎兒胎盤循環,S/D值、RI及PI值隨孕周增加下降,在舒張末期臍動脈無血流時提示胎兒將在1周內死亡。
5.胎兒電子監護
可連續觀察并記錄胎心率(FHR)的動態變化,了解胎心與胎動及宮縮之間的關系,評估胎兒宮內安危情況。監護可在妊娠32周開始,高危妊娠孕婦酌情提前。
(1)胎心率的監測
1)胎心率基線(BFHR):
為無胎動及宮縮的情況下10分鐘以上的FHR平均值。正常FHR在110~160bpm,FHR > 160bpm或< 110bpm,歷時10分鐘,稱為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胎心率的基線擺動包括胎心率的變異振幅及變異頻率。變異振幅為胎心率波動范圍,一般在6~25bpm之間。變異頻率為1分鐘內胎心率波動的次數,正常為≥6次(圖5-10)。胎心率的基線擺動提示胎兒有一定儲備能力,基線變平即變異消失提示胎兒儲備能力喪失。
圖5-10 胎心率基線與擺動
2)一過性胎心率變化:
指胎心率受子宮收縮、胎動、觸診及聲響等刺激發生的暫時性加快或減慢,隨后又能恢復到基線水平。是判斷胎兒安危的重要指標。
加速(acceleration):是指宮縮時胎心率基線暫時增加15bpm以上,持續時間> 15秒,是胎兒良好的表現,可能是胎兒軀干或臍靜脈暫時受壓引起的,散發的、短暫的胎心率加速是無害的。但臍靜脈持續受壓則發展為減速。
減速(deceleration):是指隨宮縮出現的短暫胎心率減慢。分3種:①早期減速(early deceleration,ED):FHR減速幾乎與宮縮同時開始,FHR最低點對應宮縮曲線的高峰,下降幅度< 50bpm,持續時間短,恢復快(圖5-11)。一般發生在第一產程后期,是宮縮時胎頭受壓引起的,不因孕婦體位及吸氧而改善。②變異減速(variable deceleration,VD):FHR減速與宮縮無恒定關系,下降迅速且下降幅度大(> 70bpm),持續時間長短不一,恢復迅速(圖5-12)。一般認為是宮縮時臍帶受壓興奮迷走神經所致。③晚期減速(late deceleration,LD):FHR減速多在宮縮高峰后開始出現,時間差多在30~60秒,下降緩慢,下降幅度< 50bpm,持續時間長,恢復緩慢(圖5-13)。是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缺氧的表現。
圖5-11 FHR早期減速
圖5-12 FHR變異減速
3)正弦波型曲線:
即指無胎動反應的基礎上,FHR基線呈平滑正弦波擺動,其頻率3~5次/分鐘,持續時間≥20分鐘。提示胎兒缺氧(圖5-14)。
(2)預測胎兒宮內儲備能力
1)無應激試驗(non-stress test,NST):
是指無宮縮、無外界刺激下的胎心率監測。通過胎動時胎心率的變化了解胎兒的儲備能力。NST的評估及處理見表5-2。
圖5-13 晚期減速
圖5-14 正弦波型曲線
表5-2 NST的評估及處理(參考SOGC指南,2007年)
2)縮宮素激惹試驗(oxytocin challenge test,OCT):
又稱宮縮應激試驗(contraction stress test,CST),通過縮宮素誘導宮縮,觀察20分鐘內宮縮時胎心率的變化,通過胎盤一過性缺氧的負荷試驗測定胎兒的儲備能力。CST/OCT的評估及處理(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2009年)見表5-3。
6.胎兒生物物理評分(biophysical profile,BPP)
1980年Manning利用胎兒電子監護儀與B型超聲聯合監測胎兒宮內缺氧情況。監測指標包括:無應激試驗、胎兒呼吸運動、胎動、胎兒肌張力及羊水量。每項2分,10~8分為正常。8~6分可能有急或慢性缺氧,6~4分有急或慢性缺氧,4~2分有急性缺氧伴慢性缺氧,0分有急慢性缺氧。詳見表5-4。
表5-3 CST/OCT的評估及處理
表5-4 Manning評分法
7.產時電子胎心監護
對于高危孕婦,是否進行持續電子胎心監護(EFM),應根據醫療機構情況及患者病情決定。產時EFM的評價方法,也是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目前推薦使用產時EFM的三級評價系統(見表5-5)。Ⅰ類為正常EFM圖形,對于胎兒正常血氧狀態的預測價值極高,不需特殊干預;Ⅲ類為異常EFM圖形,對于預測胎兒正在或即將出現窒息、神經系統損傷、胎死宮內有很高的預測價值,因此一旦出現,需要立即分娩。上述兩種情況之間的圖形被定義為Ⅱ類,是可疑的EFM圖形,需要后期進一步的評估、監測、必要的臨床干預以及再評估,直至轉為Ⅰ類EFM圖形。在各種Ⅱ類EFM圖形中,存在胎心加速(包括自發加速及聲震刺激引起的加速)或正常變異,有助于預測胎兒正常酸堿平衡。
表5-5 產時電子胎心監護三級評價系統及其意義
注:變異減速的前后出現一過性胎心率上升,稱為代償性加速,也稱為變異加速。這是臍帶受壓、胎兒血液急劇變化時,進行代償而發生的交感神經反應,亦稱為“尖峰(overshoot)”或“雙肩峰(shoulder)”波形。這種加速的機制與胎動引起加速的機制有區別,它是暫時性低血壓的一種反射,而胎動引起的加速使交感神經直接受到刺激。若反復發生臍帶循環障礙,胎兒缺氧逐漸加重,這些伴隨減速的加速或增大或消失,皆為判斷變異減速嚴重程度的指標
另外,由于EFM圖形反映的是胎兒在監護時間內的酸堿平衡狀態,需對其進行動態觀察,以動態了解胎兒宮內情況。例如,當出現Ⅱ類EFM圖形時,隨著宮內復蘇措施(表5-6)的實施或產程的進展,Ⅱ類EFM圖形可能轉變為Ⅰ類或Ⅲ類EFM圖形。臨床工作中,EFM圖形的處理還應該結合患者個體情況、產婦和胎兒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及產程進展等各方面情況進行綜合分析。EFM的優勢在于它對預測胎兒正常酸堿平衡有極高的靈敏度,而其缺陷在于對胎兒酸中毒和神經系統損傷的預測缺乏特異性。
表5-6 宮內復蘇措施
8.胎兒頭皮血樣檢查
當懷疑有慢性胎兒窘迫時可通過適當地采集胎兒頭皮毛細血管的血樣測定pH來協助診斷。
9.胎盤功能的檢查
可以間接了解胎兒在宮內的安危情況。
(1)雌三醇(E 3)測定:
孕婦尿中 E 3正常值為 > 15mg/24h,10~15mg/24h為警戒值,< 10mg/24h為危險值。也可用孕婦隨意尿測雌激素/肌酐(E/C)比值估計胎盤功能,> 15為正常值,10~15為警戒值,< 10為危險值。有條件者還可測血清游離雌三醇值,正常足月妊娠時臨界值為40nmol/L,低于此值提示胎盤功能低下。
(2)孕婦血清人胎盤生乳素(hPL)測定:
應用放射免疫法,妊娠足月hPL值為4~11mg/L,< 4mg/L或突然下降50%,提示胎盤功能低下。
(3)胎動:
胎兒缺氧、胎盤功能低下時胎動較前期有所減少。
(三)胎兒成熟度的監測
除計算胎齡、測量宮高、腹圍情況推測胎兒是否成熟外,還可用以下方法:
1.超聲檢查
測胎兒雙頂徑> 8.5cm,根據胎盤分級了解胎兒成熟情況。
2.通過羊膜腔穿刺抽羊水進行檢測
(1)卵磷脂/鞘磷脂比值(L/S):
> 2,表示胎兒肺已成熟。
(2)泡沫試驗或振蕩試驗:
可快速測定羊水中表面活性物質。如兩管均有完整的泡沫環提示胎肺已成熟。
(四)胎兒先天畸形及其遺傳性疾病的宮內診斷
見第十二章“產前診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鄢陵县| 丹巴县| 杂多县| 霸州市| 邵阳县| 宣恩县| 雅安市| 黄陵县| 贵德县| 佛学| 临江市| 巨野县| 湘乡市| 平南县| 固镇县| 集贤县| 隆尧县| 昂仁县| 黄陵县| 罗山县| 随州市| 临沧市| 南召县| 建平县| 太白县| 驻马店市| 鄂尔多斯市| 霍山县| 保德县| 泸定县| 东山县| 盐池县| 鄂尔多斯市| 庆城县| 晴隆县| 曲周县| 海盐县| 石阡县| 乃东县| 太谷县|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