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妊娠期母體的變化

妊娠期母體為了適應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在胎盤激素的參與和神經內分泌的影響下,全身各系統發生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于產后2~6周內逐漸恢復。妊娠期各系統變化如下述。
(一)生殖系統的變化
1.子宮
逐漸增大變軟,宮腔容量由未孕時的約5ml增至足月妊娠時的5000ml,重量亦由70g增至1100g。子宮的增大主要是由于肌細胞的增生和肥大,肌漿內充滿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為臨產子宮收縮提供物質基礎。由于乙狀結腸位于盆腔的左后方,故妊娠晚期子宮右旋,使子宮左側顯露,故剖宮產時易損傷左側子宮動脈和輸尿管。子宮血流量在妊娠早期為50ml/min,足月時可增至450~650ml/min,其中胎盤絨毛間隙的血流約為400~500ml/min。自妊娠12~14周起,子宮開始有不規則的無痛性收縮,稱Braxton Hicks收縮,隨著孕周的增加宮縮的頻率和強度亦逐漸增加,但這種宮縮的宮腔壓力5~25mmHg,持續時間< 30秒,不致使宮頸擴張。
子宮峽部未孕時長約1cm,孕12周起逐步伸展拉長變薄,成為宮腔的一部分,臨產后伸展至7~10cm,成為產道的一部分,稱為子宮下段。孕期宮頸血管增多伴水腫,外觀肥大呈紫藍色。頸管腺體因受孕激素影響分泌增多,呈黏稠的黏液栓,可防止外來感染侵入宮腔。
2.卵巢
妊娠期略增大,停止排卵。黃體功能于妊娠10周后由胎盤取代,黃體開始萎縮。
3.陰道
妊娠時陰道黏膜充血水腫,黏膜下靜脈顯著擴張,通透性增高,外觀呈紫藍色,白帶增多。分娩時若陰道壁撕裂累及靜脈常引起大量出血。陰道上皮在大量雌激素影響下,細胞內糖原積聚,經乳酸桿菌分解成乳酸,使陰道pH降低,對防止感染起重要作用。
4.外陰
大、小陰唇色素沉著,陰唇內血管增多,結締組織變軟,使伸展性增大,利于分娩。
(二)循環系統的變化
1.心臟
妊娠期膈肌抬高,使心臟向上、向左、向前移位,更貼近胸壁。心尖搏動左移1~2cm,心濁音界稍擴大。心臟移位使大血管輕度扭曲,心尖區聽診常可聽及柔和的吹風樣雜音。心率平均增加10~15次/分。心搏出量增加對維持胎兒生長具有重要意義,妊娠10周逐漸增加,妊娠32~34周時達高峰,維持至足月。臨產時,心搏量明顯增加。
2.血壓
在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壓偏低,妊娠24~26周后血壓輕度升高。妊娠期因外周血管擴張,血液稀釋,舒張壓可輕度下降,而收縮壓則變化不大,因此脈壓稍有增大。體位影響血壓,坐位時血壓高于仰臥位。
3.靜脈壓
妊娠對上肢靜脈壓無影響,由于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使下腔靜脈壓明顯升高,容易出現下肢及外陰靜脈曲張和痔。若長時間取仰臥位,下腔靜脈回流障礙,回心血量減少、心排量減少,使血壓下降,稱為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
(三)血液系統的變化
1.血容量
妊娠6~8周起血容量漸增,至妊娠32~34周達高峰,增加40%~45%。平均增加1450ml。由于血漿增加較紅細胞明顯,故血液稀釋。
2.血液成分
(1)紅細胞:
因血液稀釋,血紅蛋白降為110g/L,紅細胞降為3.6 × 10 12/L,血細胞比容降為0.31~0.34,出現生理性貧血。為適應紅細胞增加和胎兒需要,孕婦容易缺鐵,應適當補充鐵劑。
(2)白細胞:
從妊娠7~8周開始增加,至妊娠30周達高峰,為(5~12)× 10 9/L,分娩時甚至可達25 × 10 9/L,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淋巴細胞增加不多,這些改變在產后1~2周恢復正常。
(3)凝血因子:
妊娠期除血小板及凝血因子Ⅺ、ⅩⅢ降低外,各種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均有增加,纖維蛋白原由非孕期的3g/L上升為足月妊娠時的4~5g/L,孕婦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利于產后胎盤剝離面的止血。于產后3~5天恢復正常。
(四)內分泌系統的變化
1.垂體
妊娠期垂體前葉增生肥大,其體積較非孕期增加20%~40%,并出現“妊娠細胞”。妊娠期由于胎盤分泌大量雌、孕激素,對下丘腦及垂體起負反饋作用,使FSH及LH分泌減少,故妊娠期無卵泡發育及排卵。垂體分泌的催乳素(PRL)從妊娠7周起逐漸增多,妊娠足月分娩前達高峰約150μg/L,為非孕婦女的10倍。PRL與胎盤生乳素(hPL)、雌激素、孕激素協同作用促進乳腺發育,為產后哺乳做準備。
2.腎上腺
腎上腺皮質束狀帶分泌皮質醇增多,約為非孕期的3倍,但具活性作用的游離皮質醇僅占10%,故孕婦無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的表現。同樣球狀帶分泌醛固酮增加,但大部分與蛋白結合,不致造成孕期過多的水鈉潴留。腎上腺皮質網狀帶分泌睪酮增加,故孕婦陰毛腋毛增多。
3.甲狀腺
妊娠期甲狀腺增生,呈中度增大,甲狀腺素增多,但游離型甲狀腺素并未增多,所以孕婦無甲亢表現。
(五)新陳代謝的變化
1.基礎代謝率(BMR)
從妊娠中期BMR開始升高,至妊娠晚期可增高15%~20%。
2.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代謝
妊娠期間胰島素分泌增多,故孕婦空腹血糖值較非孕婦略低;另一方面,由于妊娠期胰島素抵抗及胎盤分泌的胰島素酶的作用,孕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餐后血糖升高較多。孕婦對蛋白質的代謝呈正氮平衡,以供胎兒生長發育和孕婦的機體需要。孕期腸道對脂肪的吸收能力增強,使血脂增高、脂肪積存,當機體能量消耗過多,動用脂肪時易發生酮尿癥。
3.水及礦物質代謝
孕期體內水分增加約7L,主要由胎兒、胎盤、羊水的水分和血容量的增加所致。因水鈉潴留與排泄比例適當不致水腫。妊娠晚期因組織間液增加可引起水腫。胎兒生長發育還需要大量鈣、磷、鋅、鐵等,孕期應適當補充,妊娠晚期應補充鈣和維生素D。孕婦鐵儲備不足,亦需補鐵。
4.體重
妊娠13周起平均每周體重增加350g,至足月妊娠共可增加12.5kg。如每周體重增加超過500g,應注意隱性水腫的可能。
(六)乳房及皮膚的變化
1.乳房的變化
妊娠期在大量催乳激素和雌、孕激素作用下,乳腺發育,乳房增大,乳頭及乳暈色素沉著,乳頭周圍皮脂腺增生呈散在小結節稱蒙氏結節。于妊娠后期擠壓乳房,有少量稀薄黃色液體溢出,稱為初乳。
2.皮膚的變化
妊娠期由于雌孕激素增多和垂體促黑素細胞激素增加,外陰皮膚及乳暈、乳頭色素沉著,面部可見蝶形褐色斑,稱妊娠斑。腹壁彈力纖維斷裂,形成不規則平行的紫色或淡紅色斑紋,稱妊娠紋。
(七)其他系統的變化
1.呼吸系統
妊娠期橫膈上升,肋骨向外擴展,胸廓橫徑增大,使肺泡換氣和通氣量增加,利于孕婦及胎兒的氧供。因上呼吸道黏膜增厚、輕度水腫、充血,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
2.消化系統
妊娠期胃腸平滑肌張力降低,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減少,容易出現上腹飽脹感、便秘、痔瘡等癥狀。
3.泌尿系統
妊娠期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流量增加,以加快代謝產物的排泄。但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不能相應增加,故約15%孕婦餐后出現生理性糖尿。受孕激素影響,泌尿系統平滑肌張力降低、輸尿管蠕動減弱,尿流緩慢,加之妊娠子宮右旋壓迫右側輸尿管,可導致右側輕度腎積水及腎盂腎炎發病率增加。
4.骨骼、關節及韌帶的變化
妊娠期骨盆韌帶及椎骨間的關節、韌帶松弛,部分孕婦自覺腰骶部及肢體疼痛不適;嚴重者可有恥骨聯合分離,引起局部疼痛、活動受限。

(晉麗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交城县| 壤塘县| 淅川县| 克拉玛依市| 辰溪县| 龙江县| 海口市| 日喀则市| 南岸区| 平安县| 高唐县| 五河县| 维西| 霍山县| 侯马市| 内乡县| 叶城县| 承德市| 涿鹿县| 东阿县| 彭州市| 平塘县| 马尔康县| 且末县| 高陵县| 象州县| 邹城市| 富平县| 逊克县| 陆河县| 成武县| 玛曲县| 泰兴市| 夏河县| 抚州市| 手游| 中牟县| 彝良县| 奎屯市|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