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婦產科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科)規劃教材)
- 王晨虹
- 1207字
- 2020-02-22 12:10:19
第六節 鄰近器官
女性生殖器官與尿道、膀胱、輸尿管、直腸及闌尾相鄰。盆腔內各臟器相互鄰接,其血管、淋巴、神經又相互交織成網,緊密聯系,因此當某一臟器發生病變或有位置改變就會影響周圍器官。女性生殖系統與泌尿系統同源,故女性生殖器官發育異常時,要注意是否伴有泌尿系統的異常。
(一)尿道(urethra)
長約4~5cm,直徑約0.6cm,起自膀胱三角區的尖端,止于陰道前庭的尿道外口,前為恥骨聯合,后與陰道緊貼。尿道由內面的黏膜和外面的肌層構成,肌層又分為兩層,內層為縱行平滑肌,起到控制尿道管腔舒縮的作用;外層為橫紋肌,稱為尿道括約肌,起到保證尿道長時間閉合的作用。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又與陰道相鄰,故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
(二)膀胱(urinary bladder)
為一薄壁空腔臟器,位于恥骨聯合之后,子宮之前。前腹壁下部腹膜覆蓋膀胱頂,向后達子宮前壁,兩者之間形成膀胱子宮陷凹。膀胱底部與子宮頸、陰道前壁相鄰,其間含少量疏松結締組織。膀胱充盈與否會影響子宮及陰道位置,故婦科檢查及手術前必須排空膀胱。子宮、陰道前壁脫垂時,膀胱及尿道可隨之脫出。
(三)輸尿管(ureter)
為一對肌性圓索狀管道,貼附于后腹膜,起自腎盂,沿腰大肌向下跨過髂總動脈分叉處,繼續向內下方走行達闊韌帶底部,在子宮峽部水平、子宮頸外約2cm處于子宮動脈下方通過,然后經陰道側穹窿上方斜向前內穿越膀胱子宮頸韌帶即輸尿管隧道進入膀胱。在行子宮、附件切除術時,要注意避免損傷輸尿管。
(四)直腸(rectum)
位于盆腔后部,上接乙狀結腸,下連肛管,前為子宮和陰道,后為骶骨,全長15~20cm。直腸下端與肛門間為肛管,長2~3cm,周圍有肛門內、外括約肌及肛提肌,肛管與陰道末端間有會陰體分隔。婦科手術及陰道分娩時應注意避免損傷肛管、直腸。
(五)闌尾(vermiform appendix)
通常位于右髂窩內,其根部開口于盲腸游離端的后內側壁,遠端游離,長7~9cm,其位置、長短、粗細變化較大,有的闌尾下端可達右側輸卵管及卵巢部位,故婦女闌尾炎時可能累及右側附件及子宮,而妊娠期闌尾位置可隨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漸向外上方移位,應注意鑒別診斷。闌尾也是黏液性腫瘤最常見的原發部位,故卵巢黏液性癌手術時應常規切除闌尾。
理論與實踐
輸尿管在盆腔內的行程與女性內生殖器關系密切,故婦產科手術時應注意容易損傷輸尿管的幾個部位:①高位結扎骨盆漏斗韌帶時,應打開后腹膜,注意輸尿管跨過髂總動脈分叉處,觀察其蠕動及走行,避開輸尿管,單純結扎骨盆漏斗韌帶中的血管;②因輸尿管在子宮頸外約2cm處于子宮動脈下方通過,鉗夾子宮動靜脈時,特別是在巨大子宮肌瘤、闊韌帶肌瘤或子宮頸肌瘤時,一定要認清輸尿管位置,推開或必要時游離一段輸尿管后再鉗夾子宮血管;③輸尿管穿行于膀胱子宮頸韌帶之間的行程段稱為輸尿管隧道,行根治性子宮切除術時需打開隧道游離輸尿管,并切斷膀胱子宮頸韌帶,此處注意勿損傷或誤扎輸尿管。對于預計盆腔手術復雜、腫物較大或既往有盆腔手術或放療史的患者,術前預置輸尿管支架有助于術中識別輸尿管。
(劉惠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