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規劃教材 全科醫生練習題集
- 胡傳來
- 6274字
- 2020-02-14 16:45:39
第三章 以人為中心的照顧
本章知識點圍繞全科醫學服務中關注健康還是關注疾病這一焦點問題,以常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健康管理與評價為切入點,詮釋全科醫療中健康照顧模式。
A1型題
1.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指導下的新健康觀認為
A.不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為健康
B.無心理障礙才算健康
C.健康是身體、精神和社會的完好狀態
D.健康應是身心健康
E.自我感覺舒適
1.答案:C
解析: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美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
2.全科醫生對問題進行最初的分類是為了
A.早期治療
B.弄清問題的線索和性質
C.及時轉診
D.便于診斷
E.便于康復
2.答案:B
解析:全科醫生最基本的工作是分清就診者問題的性質,從而為后期的診斷、治療或轉診提供基礎。
3.BATHE 問診 不包括
A.病人的背景信息
B.病人的疾病體征
C.病人的情緒狀態
D.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E.對病人的理解和同情
3.答案:B
解析:全科醫生常使用BATHE問診方式:① B(Background),背景,了解病人可能的心理或社會因素;② A(Affect),情感,了解病人的情緒狀態;③ T(Trouble),煩惱,了解問題對病人的影響程度;④H(Handling),處理,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⑤E(Empathy),移情,對病人的不幸表示理解和同情,使其感受到來自醫生的支持。
4.全科醫療服務應
A.以問題為目標
B.以疾病為目標
C.以治愈為目標
D.以經濟為目標
E.以控制癥狀為目標
4.答案:A
解析:全科醫生在工作中強調以問題為目標,在傳統關注疾病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健康相關問題(健康人群、亞健康亞臨床人群)以及導致疾病和健康問題發生的因素。
5.全科醫生 避免誤診的關鍵是
A.利用高科技的生物學檢查
B.持續性的醫療照顧
C.快速轉會診
D.試驗性治療
E.充分解釋病情
5.答案:B
解析:全科醫生發揮持續性醫療照顧的優勢,充分了解病情,而不是依靠高精尖的檢查或轉診,是正確掌握病人病情的關鍵。
6.全科醫生關注的中心是
A.癥狀
B.體征
C.疾病
D.輔助檢查結果
E.病人
6.答案:E
解析: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指導下,全科醫生在工作中應關注病人,而不是將“疾病”與“人”隔離、單純地關注疾病的癥狀、體征或相關檢查結果。
7.生物醫學模式的優越性 不包括
A.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
B.重視病人的主觀感受
C.資料可得到科學方法的確認
D.能控制許多尚不能治愈的疾病
E.理論方法簡單、直觀
7.答案:B
解析:生物醫學模式的優越性體現在以生物科學為基礎,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其理論和方法簡單、直觀,易于掌握;其資料如實驗室檢查,活體或尸體檢查結果可以得到科學方法的確認;其手段可使醫生治愈許多原來是致命的疾病,并控制許多尚不能治愈的疾患。忽視病人的需求是其不足之一。
8.全科醫療中關于慢性病的照顧方式是在傳統醫療基礎上強調
A.藥物治療
B.手術治療
C.病人的自我管理
D.姑息治療
E.替代醫學療法
8.答案:C
解析:慢性病通常難以治愈,強調綜合治療和管理,其中,充分發揮病人的自我管理作用,鼓勵其為自己的健康負責,是全科醫療的重要方法和策略,也是以人為本衛生保健工作的重要體現。
9.健康信念一般 不會受到下列哪項因素的影響
A.個體對疾病易感性的認識
B.自然環境的變化
C.他人行動的提示
D.人口學因素
E.個體對疾病嚴重性的認識
9.答案:B
解析:健康信念模式的內涵包括對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易感性的認識、采取行動所存在的障礙、病人采取行動的可能性以及將思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觸發因素。選項B不符合。
10.全科醫生的病人的范疇中,Disease指
A.人體生物學上異常
B.自我感覺不適
C.社會狀態不適應
D.社會地位不承認
E.以上都不是
10.答案:A
解析:現代醫學心理學和醫學社會學通過對人類疾病相關的各種情況研究,將“Disease”、“Illness”、“Sickness”3個一般都翻譯為“疾病”的單詞區分,用以描述3中不同的情況。“Disease”指“疾病”,可以判明的生物學上的異常,可以從體格檢查、化驗或其他檢查手段加以確定。
11.全科醫生的病人的范疇中,Illness是指
A.人體生物學上異常
B.自我感覺不適
C.社會狀態不適應
D.社會地位不承認
E.以上都不是
11.答案:B
解析:“Illness”指“病患”,有病的感覺,是一個人自我感覺和判斷,認為自己有病。可能伴有軀體疾病,或僅僅是心理或社會方面的失調。
12.全科醫生的病人的范疇中,Sickness是指
A.人體生物學上異常
B.自我感覺不適
C.社會狀態不適應
D.社會地位不承認
E.以上都不是
12.答案:C
解析:“Sickness”指“患病”,是一種社會地位,即他人(社會)知道此人現處于不健康狀態。
13.以問題為導向的診療模式中,所指的主要問題包括
A.病人所患的疾病
B.病人的就業問題
C.病人的不健康行為
D.病人輔助檢查的陽性發現
E.以上都是
13.答案:E
解析:全科醫生在工作中強調以問題為目標,在傳統關注疾病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健康相關問題(健康人群、亞健康亞臨床人群)以及導致疾病和健康問題發生的因素。答案E。
14.全科醫生應診中的主要任務 不包括
A.確認和處理現患問題
B.對慢性病問題進行管理
C.定期提供預防性服務
D.改善病人的就醫遵醫行為
E.以上都不是
14.答案:C
解析:全科醫生應診中的四項基本任務:確認并處理現存問題、連續性問題的管理、提供預防性照顧、改善病人的就醫遵醫行為。
15.以病人為中心的接診模式包括
A.站在病人的角度傾聽
B.向病人和家屬解釋對健康問題的診斷
C.與病人進行討論和溝通
D.與病人共同制訂診療計劃
E.以上都是
15.答案:E
解析:全科醫生的LEARN接診模式,L(Listen)指站在病人的角度傾聽,收集病人所有的健康問題及其對健康問題的認知或理解;E(Explain)指詳細收集可供疾病診治的資料后,需向病人及其家屬解釋對上述健康問題的診斷或看法 ;A(Acknowledge)指容許病人有機會參與討論,溝通彼此對病情的看法 ,使醫患雙方對健康問題的看法趨向一致;R(Recommend)指醫生按所達成的共識提出對病人最佳或最合適的健康教育、檢查及治療建議;N(Negotiate)指如果病人對檢查及治療建議存在疑惑,需要與病人進一步協商,最后確定醫患雙方皆可接受的方案。
16.利用 BATHE 問診方式,醫生可以
A.獲得更為詳盡的信息
B.在較短的時間內收集到簡略而又相當集中的信息
C.緩和病人的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
D.了解病人的疾病體征
E.以上都是
16.答案:B
解析:全科醫生工作繁忙,不同病人的心理社會背景不同,故采用BATHE問診方式,以便迅速達到病人心理和社會問題的核心。
17.全科醫療“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原則 不包括
A.建立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工作團隊,發揮團隊合作的功效
B.重視疾病的同時,更重視病人的患病感受和價值觀
C.滿足病人提出的各種要求
D.尊重病人的權利
E.注重提供臨床預防服務
17.答案:C
解析:全科醫生應充分發揮醫療團隊的力量,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指導,為病人提供防治保康教計多方面的服務。相對傳統醫療模式,更注重病人的感受和能動性,但并不可能滿足病人的所有需求。
18.全科醫療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要求 不包括
A.以病人的健康和服務需求為導向
B.以預防為導向提供服務
C.建立長期穩定的醫患關系
D.以病人為中心組建照顧團隊
E.每個病人每次應診時間不得少于20分鐘
18.答案:E
解析:全科醫生應充分發揮醫療團隊的力量,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為指導,為病人提供防治保康教計多方面的照顧。強調以病人的健康問題為導向提供服務,注重醫患關系的培養,但并不對具有的應診時間做規定性要求。
19.全科醫療以病人為中心的健康照顧 不意味著
A.重視病人的主觀醫療需求甚于客觀需要
B.在治療期間與病人保持良好的醫患關系
C.為病人部分家庭成員提供健康咨詢
D.為病人提供方便周到的居家照顧
E.教育病人掌握自己所患疾病的必要知識
19.答案:A
解析:全科醫生為病人提供防治保康教計多方面的服務,相對傳統醫療模式,更注重病人的感受和能動性,但不能要求給所有病人的主觀醫療需求高于客觀需要。
20.以下哪個 不是病人管理的基本內容
A.門診統計數據上報
B.轉診
C.處方
D.支持或解釋
E.預防
20.答案:A
解析:全科醫療服務中,“病人管理”的內容包括支持、告誡、處方、轉診、實驗室檢查、觀察-隨訪和預防。
21.全科醫生的問診應采取
A.封閉式問診
B.開放式問診
C.一次性問診
D.間接式問診
E.誘導式問診
21.答案:B
解析:開放式問診是全科醫生基本的問診形式。
22.以下何種措施 不利于改善遵醫行為
A.加強醫患溝通
B.簡化藥物處方
C.縮短醫生接診時間
D.開展病人小組活動
E.加強病人的健康教育
22.答案:C
解析:影響病人遵醫行為的因素包括:病人知識(減少誤解)、病人的健康信念(增加動力)、處方的劑量、副作用等(用藥情況)、經濟因素及人際支持(經濟因素)等。
23.以病人為中心的病人管理,基本內容是指
A.給病人提供信息支持和適當的解釋
B.給予支持、提出用藥的建議
C.開處方、進行持續性的預防和隨訪
D.適當的轉診和實驗室檢查
E.以上均是
23.答案:E
解析:全科醫療服務中,“病人管理”的內容包括支持、告誡、處方、轉診、實驗室檢查、觀察-隨訪和預防。
24.以下哪項是以病人為中心的醫學模式的基本點
A.幫助病人建立正確的健康信念模型
B.進入病人的世界
C.提高病人的遵醫行為
D.以醫生的眼光去看待疾病
E.提高病人的自我服務能力
24.答案:B
解析:全科醫生走進病人的世界,以病人的眼光來認識和看待疾病,強調“移情”的作用,是以人為中心照顧的重要形式。
25.下列哪項是增強病人遵醫行為的因素
A.要求病人按照藥物說明書用藥
B.建議病人使用進口藥物
C.根據病人經濟情況指導用藥
D.忽視病人家庭支持
E.強調藥物副作用
25.答案:C
解析:影響病人遵醫行為的因素包括:病人知識(減少誤解)、病人的健康信念(增加動力)、處方的劑量、副作用等(用藥情況)、經濟因素及人際支持(經濟因素)等。
26.下列屬于全科醫療中的人性化照顧的, 除外
A.從生前到死后對病人進行醫學照顧和關懷
B.重視人勝于疾病
C.照顧目標不僅是有病的器官,更重要的是維護人的整體健康
D.調動病人的主動性,使之主動參與和配合醫學照顧全過程
E.提高生活質量
26.答案:A
解析:全科醫療從生前到死后對病人進行醫學照顧和關懷是持續性健康照顧的具體體現,B~E都是人性化照顧的經典內容。
27.以人為中心處理現患問題時, 不需要
A.清楚地解釋病情
B.鼓勵病人承擔治療和康復的責任
C.針對所患健康問題為病人開治療處方
D.與病人一起制訂干預計劃
E.把病歷交給病人保管
27.答案:E
解析:處理現患問題是全科醫生在應診中需完成的第一步,包括解釋病情、鼓勵病人承擔治療和康復的責任、針對性制訂診療方法以及與病人一起制訂干預計劃等多個方面。
28.以下有關病人對醫生的共同希望, 不包括
A.傾聽陳訴
B.工作稱職
C.多開藥
D.不被放棄
E.合理解釋
28.答案:C
解析:全科醫生需要以病人的眼光來認識和看待疾病,病人希望醫生能夠傾聽陳訴、合理解釋病情、工作稱職等。
29.全科醫生的服務對象包括
A.病人
B.健康人
C.亞健康人群
D.亞臨床人群
E.以上都是
29.答案:E
解析:全科醫生在傳統關注病人的基礎上,還注重對健康人群、亞健康亞臨床人群的健康照顧。
30.全科醫生需要處理的現患問題包括
A.疾病的特征
B.產生問題的心理背景
C.問題對病人的影響
D.病人的擔憂和期望
E.以上都是
30.答案:E
解析:從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全面認識現患問題,包括問題的特性、產生問題的可能心理因素、問題對病人的影響、產生問題可能的社會背景、病人的看法顧慮和期望等。
31.從整體健康觀看,病人健康的內容有
A.病人的軀體疾病
B.病人的需求與期望
C.病人的個性特征
D.病人的社會關系
E.以上都是
31.答案:E
解析:從整體健康觀來看,與健康密切相關的內容是多層面的,現代醫學模式應運而生,從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可以從“人”的層面認識健康問題。
簡述題
1.生物醫學模式的優點和不足之處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案:生物醫學模式的優越性體現在:以生物科學為基礎,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其理論和方法簡單、直觀,易于掌握;其資料如實驗室檢查,活體或尸體檢查結果可以得到科學方法的確認;其手段可使醫生治愈許多原來是致命的疾病,并控制許多尚不能治愈的疾患。該模式的主要不足在于:以疾病為中心,忽視病人的需求;醫患關系疏遠,病人依從性降低;醫生思維的局限和封閉。
2.試比較以人為中心和以疾病為中心服務模式的不同。
答案:以人為中心的服務模式是基于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利用系統理論看待人類生命及其健康問題;以病人為中心模式的基本點——進入病人世界;全科醫生通過了解病人的背景,進入病人的世界,發揮其主動性,從而達到促進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而以疾病為中心服務模式是基于生物醫學模式下以生物科學為基礎,利用客觀和科學的證據解釋健康與疾病問題,更多的視疾病為獨立于社會行為的實體,這種服務模式由于過分強調尋找疾病,容易忽視病人需要、醫患關系疏遠、醫師思維易于局限和封閉。
3.簡述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與生物醫學模式相比具有的優勢。
答案:①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生物醫學模式的延伸,而不是它的替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建立在生物醫學模式的基礎上,并在此基礎上對生物醫學模式進行補充和發展;②它強調健康與疾病同人的關系。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認為健康與疾病是同時共存于人體,任何時候都可以采取措施提高自身及他人的健康狀況,使人們能更積極地采取措施維護健康;③使人們對健康的理解不再絕對,而是從生物、心理、社會三個方面對健康進行考查,將健康問題放在個人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去理解和認識,尋求綜合性措施維護個人及群體的健康。
4.簡述全科醫生應診中的主要任務。
答案:全科醫生應診中四項基本任務,即:①確認并處理現患問題;②對連續性問題的管理;③提供預防性照顧;④改善病人的就醫遵醫行為。
5.簡述全科醫療以病人為中心的問診方式。
答案:全科醫生在問診中常使用BATHE問診方式,①B(Background),背景,了解病人可能的心理或社會因素;②A(Affect),情感,了解病人的情緒狀態;③T(Trouble),煩惱,了解問題對病人的影響程度;④H(Handling),處理,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⑤E(Empathy),移情,對病人的不幸表示理解和同情,使其感受到來自醫生的支持。
6.簡述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內容。
答案: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對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易感性的認識;②采取相應預防措施的利弊得失,及采取行動所存在的障礙;③病人采取行動的可能性;④將思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觸發因素。
名詞解釋
1.醫學模式
答案:醫學模式(medical model)又叫醫學觀,是人們考慮和研究醫學問題時所遵循的總的原則和總的出發點。即人們從總體上認識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轉化的哲學觀點,包括健康觀、疾病觀、診斷觀、治療觀等。當前,醫學模式已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2.生物醫學模式
答案:生物醫學模式(biomedical model)是指建立在經典的西方醫學基礎上,尤其是細菌論基礎上的醫學模式。由于其重視疾病的生物學因素,并用該理論來解釋、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以及制定健康保健制度,故被稱為生物醫學模式。其基本特征是把人看作單純的生物體或是一種生物機器。只注重人的生物學指標的測量,忽視病人的心理、行為和社會性,它認為任何疾病(包括精神病)都能用生物機制的紊亂來解釋,都可以在器官、組織和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形態、結構和生物指標的特定變化。
3.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答案: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1977年由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精神病和內科學教授恩格爾(Engel)首先提出的,他指出:“為了理解疾病的決定因素,以及達到合理的治療和衛生保健模式,醫學模式必須考慮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環境以及有社會設計來對付疾病的破壞作用的補充系統,即醫生的作用和衛生保健制度。”即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的了解不僅僅包括對疾病的生理(生物醫學)解釋,還包括了解病人(心理因素)、病人所處的環境(自然和社會因素)和幫助治療疾病的醫療保健體系(社會體系)。
4.健康信念模式
答案:運用社會心理學方法解釋健康相關行為的理論模式,即人如何看待健康與疾病、如何認識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易感性、如何認知采取預防措施后的效果和采取措施所遇到的障礙,以及其在人們是否采取疾病預防措施中所起到的作用。
(萬宇輝)
推薦閱讀
- 超聲醫學專科能力建設專用初級教材:淺表器官分冊
- 中醫兒科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外科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內科護理學(第4版)
- 藥食同源本草(互聯網中醫院醫護人員培訓系列教材)
- 中醫眼科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腹腔鏡胃腸外科手術學(第2版)
- 腫瘤病人營養狀況評估操作手冊(PGSGA)
- 中西醫結合免疫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骨骼肌肉運動解剖學(全國中醫藥高等院校規劃教材)
- 基礎護理學((第2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護理專本共用)規劃教材)
- 實用顱腦創傷學
- 瑤醫醫道綱紀(高等學校瑤醫學專業教材)
- 瑤藥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