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節 支氣管哮喘

案例導入

患者,男,17歲,學生。以“發作性喘息伴咳嗽、咳痰2年,加重1天”為主訴入院。

病史評估:患者因一周前進入新粉刷的教室上課,出現頻繁咳嗽、咳白色泡沫樣痰伴有喘息,離開教室未得到緩解,癥狀逐漸加重,出現呼吸困難。

身體評估:T 37℃ P 86次/分 BP 120/75mmHg R 28次/分,患者神志清楚,指端及口唇皮膚輕度發紺,觸診胸廓飽滿、叩診清音,聽診雙肺呼吸音粗且呼氣延長,可聞及散在哮鳴音。

輔助檢查:血常規檢查:白細胞12×109/L,中性粒細胞85%;胸部X拍片檢查:雙肺透明度增加,肺紋理增多并紊亂。

請思考:該患者哮喘發作的誘因是什么?應如何選擇哮喘治療藥物?如何做好疾病的監測及預防?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簡稱哮喘,是以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多種炎癥細胞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這種慢性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性相關,隨著病程的延長可產生氣道不可逆性狹窄和氣道重塑。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癥狀,常在夜間及清晨發作或加重,多數患者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后緩解。全球約有3億哮喘患者,我國哮喘發病率為0.5%~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本病患者約40%有家族史。兒童發病率高于成人,發達國家高于發展中國家,城市高于農村。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1.病因

哮喘是一種復雜的、具有多基因遺傳傾向的疾病,其發病具有家族集聚現象,親緣關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個體過敏體質及外界環境的影響是發病的危險因素。同時也與變態反應、氣道炎癥、氣道反應性增高及神經學因素相互作用有關。環境因素包括以下幾種。

(1)變應原性因素:

①吸入變應原,如花粉、塵螨、真菌、動物毛屑、二氧化硫、刺激性氣體等;②食物,如魚、蝦、蟹、蛋、牛奶等;③感染,如細菌、病毒、支原體、原蟲、寄生蟲等;④藥物,如普萘洛爾、阿司匹林等。

(2)非變應原性因素:

氣候變化、運動、妊娠、精神緊張等都可能是哮喘的激發因素。

圖2-3 哮喘發病機制示意圖

2.發病機制

哮喘的發病機制不完全清楚,可概括為氣道免疫-炎癥機制、神經機制和氣道高反應性及其相互作用(圖2-3)。

(1)氣道免疫-炎癥機制:

哮喘的炎癥反應是由多種炎性細胞、炎癥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和細胞因子參與的相互作用的結果。體液介導和細胞介導免疫均參與發病過程。炎癥細胞在介質的作用下又可分泌多種介質,使氣道病變加重,炎癥浸潤增加,產生哮喘的臨床癥狀,這是一個典型的變態反應。

(2)神經調節機制:

支氣管受復雜的自主神經支配,有膽堿能神經、腎上腺素能神經和非腎上腺素能非膽堿能(NANC)神經系統。支氣管哮喘與β-腎上腺素受體功能低下和迷走神經張力亢進有關。NANC能釋放舒張和收縮支氣管平滑肌的神經介質,兩者平衡失調,則可引起支氣管平滑肌收縮。

(3)氣道高反應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

是指氣道對各種刺激因子如變應原、理化因素、運動、藥物等呈現高度過敏狀態,表現為氣道對各種刺激因子出現過強或過早的收縮反應,是哮喘發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目前普遍認為氣道炎癥是導致AHR的重要機制之一,而AHR則為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4)氣道重構(airway remodeling):

是哮喘的重要病理特征。氣道重構的發生主要與持續存在的氣道炎癥和反復的氣道上皮損傷/修復有關。氣道重構使哮喘患者對吸入激素的敏感性降低,出現不可逆的氣流受限以及持續存在的AHR。

支氣管哮喘的早期病理變化不明顯,隨疾病發展可出現肺泡高度膨脹,支氣管及細支氣管內含有黏稠的痰液和黏液栓,支氣管壁增厚,黏膜及黏膜下血管增生、黏膜水腫。支氣管壁有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上皮脫落,基膜顯著增厚。若長期反復發作可使氣管壁增厚與狹窄,逐漸發展為阻塞性肺氣腫。

(二)臨床表現

1.癥狀

典型表現為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可在數分鐘內發作,持續數小時至數天,應用平喘藥物治療后緩解或自行緩解。發作時有胸悶、咳嗽,嚴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甚至出現發紺等,有時咳嗽為唯一癥狀。哮喘癥狀在夜間及凌晨發作和加重常為哮喘的特征之一;有些青少年在運動時出現,稱為運動性哮喘。

2.體征

發作時胸廓飽滿,雙肺可聞及廣泛的哮鳴音,呼氣音延長。嚴重者常出現心率增快、奇脈、胸腹反常運動和發紺。

3.支氣管哮喘的分期及控制水平分期

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發作期和非急性發作期。

(1)急性發作期:

常因接觸刺激物或治療不當所致。以喘息、氣促、咳嗽、胸悶等癥狀突發,伴有呼吸性呼吸困難為特征。哮喘急性發作時可按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級(表2-3)。

表2-3 哮喘急性發作時病情嚴重程度的分級

(2)非急性發作期:

患者在非急性期表現有不同程度的哮喘癥狀。長期評估哮喘的控制水平是可靠的嚴重性評估方法,對哮喘的評估和治療指導意義更大。控制水平分為3級(表2-4)。

表2-4 哮喘控制水平分級

4.并發癥

可并發阻塞性肺氣腫、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慢性呼吸衰竭及自發性氣胸等。

(三)輔助檢查

1.痰液檢查

痰涂片可見較多嗜酸性粒細胞。

2.呼吸功能檢查

(1)通氣功能檢測:

發作時呈阻塞性通氣功能改變,呼氣流速指標顯著下降,FEV1、FEV1/FVC和呼氣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均減少;肺容量指標可見用力肺活量減少、殘氣量、功能殘氣量和肺總量增加。緩解期上述通氣功能指標逐漸恢復。病變遷延、反復發作者,其通氣功能可逐漸下降。

(2)支氣管激發試驗:

用以測定氣道反應性,常用吸入激發劑為醋甲膽堿、組胺。激發試驗只適用于FEV1占正常預計值70%以上的患者,使用吸入激發劑后如FEV1下降≥20%為激發試驗陽性。

(3)支氣管舒張試驗:

用以測定氣道的可逆性,常用吸入的支氣管舒張藥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舒張試驗陽性診斷標準:①FEV1較用藥前增加≥12%,且絕對值增加≥200ml;②PEF較治療前增加60L/min或≥20%。

(4)PEF及其變異率測定:

PEF可反映氣道通氣功能的變化。哮喘發作時PEF下降。晝夜PEF變異率≥20%,則符合氣道可逆性改變的特點。

3.血氣分析

哮喘發作時可有不同程度的缺氧,PaO2降低,過度通氣使PaCO2下降,pH上升,表現為呼吸性堿中毒。如果重癥哮喘發作,氣道阻塞進一步發展,可出現PaCO2上升,呼吸性酸中毒。若缺氧明顯,可合并代謝性酸中毒。

4.胸部

X線檢查 早期哮喘發作時雙肺透亮度增加,呈過度充氣狀態,緩解期多無異常。合并肺部感染時,可見肺紋理增粗及炎癥的浸潤陰影。

5.特異性變應原檢測

哮喘患者大多數伴有過敏體質,對眾多的變應原和刺激物敏感。血清IgE常升高2~6倍。

(四)治療要點

目前無特殊的治療方法。長期規范化治療可使大多數患者達到良好或完全的臨床控制。治療目標是長期控制癥狀、預防未來風險的發生,即在使用最小有效劑量藥物治療或不用藥物的基礎上,能使患者與正常人一樣生活、學習和工作。

1.脫離變應原

脫離變應原的接觸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2.藥物治療

治療哮喘的藥物分為控制藥物和緩解藥物。控制藥物指需要長期每天便用的藥物,達到減少發作的目的;緩解藥物指按需使用的藥物,能迅速解除支氣管痙攣、緩解哮喘癥狀(表2-5)。

表2-5 哮喘治療藥物分類

(1)糖皮質激素:

簡稱激素,是當前控制哮喘發作最有效的藥物。常用吸入藥物有倍氯米松、氟替卡松、莫米松等,通常需規律吸入1周以上方能生效。給藥途徑包括吸入、口服和靜脈應用等。吸入劑量:輕度持續者一般每天200~500μg、中度持續者每天500~1000μg、重度持續者每天>1000μg(不宜超過2000μg)。口服給藥為潑尼松、潑尼松龍等,用于吸入激素無效或需要短期加強治療的患者。潑尼松的起始劑量為每天30~60mg,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至每天≤10mg。嚴重哮喘發作時,經靜脈給予琥珀酸氫化可的松(每天100~400mg)或甲潑尼龍(每天80~160mg)。不主張長期口服激素用于維持哮喘控制的治療。

(2)β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

為控制哮喘急性發作的首選藥物。常用藥物服用方法有定量氣霧劑(metered dose inhaler,MDI)吸入、干粉吸入、持續霧化吸入等。也可口服或靜脈注入,首選定量吸入。

1)短效β2受體激動劑:

作用時間4~6小時,常用吸入的短效β2受體激動劑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

2)長效β2受體激動劑:

作用時間10~12小時,常用藥物有沙美特羅(經氣霧劑或碟劑裝置給藥)、福莫特羅(經都保給藥)。吸入法適用于哮喘(尤其是夜間哮喘和運動誘發哮喘)的預防和治療。

3)緩釋型及控釋型β2受體激動劑:

療效維持時間較長,用于防治反復發作性哮喘。

4)注射用藥:

用于嚴重哮喘。

(3)白三烯(LT)調節劑:

具有抗炎和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通常口服給藥。常用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有扎魯司特或孟魯司特。

(4)茶堿類:

具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仍為目前控制哮喘癥狀的有效藥物,與糖皮質激素合用具有協同作用。口服控(緩)釋茶堿尤適用于夜間哮喘。緩慢靜脈滴注適用于哮喘急性發作且近24小時未用過茶堿類藥物的患者。

(5)抗膽堿藥:

有舒張支氣管及減少痰液的作用。常用的吸入膽堿能受體(M受體)拮抗劑有溴化異丙托品和溴化泰烏托品。

(6)其他:

口服酮替酚、阿司咪唑、曲尼司特具有抗變態反應作用。

3.急性發作期的治療

治療目的是盡快緩解氣道阻塞,糾正低氧血癥,恢復肺功能,預防進一步惡化或再次發作,防止并發癥。

(1)輕度:

每天定時吸入糖皮質激素(倍氯米松)200~500μg,出現癥狀時可間斷吸入短效β2受體激動劑。效果不佳時可加服β2受體激動劑控釋片或小量茶堿控釋片(每天200mg),或加用抗膽堿藥如異丙托溴胺氣霧劑吸入。

(2)中度:

吸入倍氯米松每天500~1000μg,規則吸入β2受體激動劑或聯合抗膽堿藥吸入,或口服長效β2受體激動劑。也可加服LT拮抗劑,若不能緩解,可持續霧化吸入β2受體激動劑(或聯合用抗膽堿藥吸入),或口服糖皮質激素(每天<60mg),必要時靜注氨茶堿。

(3)重度至危重度:

持續霧化吸入β2受體激動劑,或合用抗膽堿藥,或靜脈滴注氨茶堿或沙丁胺醇,加服LT拮抗劑。靜脈滴注糖皮質激素。

4.慢性持續期的治療

哮喘一般經過急性期治療后癥狀可以得到控制,但哮喘的慢性炎癥改變仍然存在,必須進行長期治療。哮喘患者長期治療方案分為5級(表2-6)。對未經規范治療的持續性哮喘患者,初始治療可選擇第2級治療方案;初始評估提示哮喘處于嚴重未控制者,治療應從第3級方案開始。

表2-6 哮喘長期治療方案

注:ICS,吸入型糖皮質激素 LABA,長效β2受體激動劑

5.免疫療法

分為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兩種,前者又稱脫敏療法。通常采用特異性變應原(如螨、花粉、貓毛等)作定期反復皮下注射,劑量由低至高,以產生免疫耐受性,使患者脫敏。非特異性療法如注射卡介苗、轉移因子等生物制品抑制變應原反應的過程。

6.哮喘管理

通過有效的哮喘管理,實現對哮喘的控制。哮喘管理目標:①達到并維持癥狀的控制;②維持正常活動,包括運動能力;③維持肺功能水平盡量接近正常;④預防哮喘急性加重;⑤避免因哮喘藥物治療導致的不良反應;⑥預防哮喘導致的死亡。

(五)常用護理診斷/問題及措施

1.氣體交換受損

與支氣管痙攣、氣道炎癥、氣道阻力增加有關。

(1)生活護理:

應盡快脫離過敏原。保持室內清潔、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病室不宜擺放花草,避免使用皮毛、羽絨或蠶絲織物等。呼吸困難者提供舒適體位,以減少體力消耗。飲食清淡、易消化、足夠熱量的,避免進食硬、冷、油煎食物。避免食用與哮喘發作有關的食物,如魚、蝦、蟹、蛋類、牛奶等。有煙酒嗜好者戒煙酒。

(2)氧療護理:

重癥哮喘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應遵醫囑給予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吸氧流量為每分鐘1~3L,吸入氧濃度一般不超過40%。為避免氣道干燥和寒冷氣流的刺激而導致氣道痙攣,吸入的氧氣應盡量溫暖濕潤。如哮喘嚴重發作,經一般藥物治療無效,或患者出現神志改變,PaO2<60mmHg,PaCO2>50mmHg時,應準備進行機械通氣。

(3)病情觀察:

觀察哮喘發作的前驅癥狀,如鼻咽癢、噴嚏、流涕、眼部發癢等黏膜過敏癥狀。哮喘發作時,觀察患者意識狀態、呼吸頻率、節律、深度,是否有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運動等,監測呼吸音、哮鳴音變化,監測動脈血氣分析和肺功能情況,了解病情和治療效果。哮喘嚴重發作時,如經治療病情無緩解,需做好機械通氣的準備工作。加強對急性期患者的監護,尤其夜間和凌晨是哮喘易發作的時間,應嚴密觀察有無病情變化。

(4)用藥護理:

觀察藥物療效和不良反應。

1)糖皮質激素:

口服用藥宜在飯后服用,以減少對胃腸道黏膜的刺激。指導患者不得自行減量或停藥。氣霧吸入糖皮質激素可減少其口服量,當用吸入劑替代口服劑時,通常需同時使用2周后再逐步減少口服量。吸入治療可減少全身不良反應,但霧化后應漱口、洗臉。

2)β2受體激動劑:

用藥過程觀察有無心悸、骨酪肌震顫、低血鉀等不良反應。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霧化吸入器,以保證藥物的療效。因長期應用可引起β2受體功能下降和氣道反應性增高,出現耐藥性,故指導患者按醫囑用藥,不宜長期、規律、單一、大量使用。

3)茶堿類:

靜脈注射時濃度不宜過高,速度不宜過快,注射時間宜在10分鐘以上,以防中毒癥狀發生。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心律失常、血壓下降和呼吸中樞興奮,嚴重者可致抽搐甚至死亡。茶堿緩(控)釋片有控釋材料,不能嚼服,必須整片吞服。

4)其他:

抗膽堿藥吸入后,少數患者可有口苦或口干感。酮替芬有鎮靜、頭暈、口干、嗜睡等不良反應,對高空作業人員、駕駛員、操縱精密儀器者應予以強調。

(5)心理護理:

哮喘新近發生和重癥發作的患者,通常會出現緊張甚至驚恐不安的情緒,應耐心解釋病情,給予心理疏導和安慰,消除過度緊張情緒,對減輕哮喘發作的癥狀和控制病情有重要意義。

2.清理呼吸道無效

與支氣管黏膜水腫、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無效咳嗽有關。

圖2-4 定量霧化吸入器

(1)促進排痰:

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協助叩背,以促進痰液排出。痰液黏稠者可定時給予蒸汽或氧氣霧化吸入。無效者可用負壓吸引器吸痰。

(2)補充水分:

應鼓勵患者每天飲水2500~3000ml,以補充丟失的水分,稀釋痰液。重癥者應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及時、充分補液,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

(3)病情觀察:

觀察患者咳嗽情況、痰液性狀和量。

3.知識缺乏

缺乏正確使用定量霧化吸入器用藥的相關知識。

(1)定量霧化吸入器(MDI):

正確使用是保證吸入治療成功的關鍵(圖2-4)。

方法:打開蓋子,搖勻藥液,深呼氣至不能再呼時張口,將MDI噴嘴置于口中,雙唇包住咬口,以慢而深的方式經口吸氣,同時以手指按壓噴藥,至吸氣末屏氣10秒,使較小的霧粒沉降在氣道遠端,然后緩慢呼氣,休息3分鐘后可再重復使用1次。特殊MDI的使用:可在MDI上加儲藥罐,簡化操作,增加吸入到下呼吸道和肺部的藥物量,減少霧滴在口咽部沉積引起刺激,增加霧化吸入療效,適宜對不易掌握MDI吸入方法的兒童或重癥患者。

(2)干粉吸入器:

常用的有都保裝置和準納器。

圖2-5 都保裝置

1)都保裝置(turbuhaler)(圖2-5):

即儲存劑量型渦流式干粉吸入器,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指導患者使用都保裝置的方法:①旋轉并拔出瓶蓋,確保紅色旋柄在下方;②拿直都保,握住底部紅色部分和都保中間部分,向某一方向旋轉到底,再向反方向旋轉到底,即完成一次裝藥。可聽到一次“咔嗒”聲;③先呼氣(勿對吸嘴呼氣),將吸嘴含于口中,雙唇包住吸嘴用力深長地吸氣,然后將吸嘴從嘴部移開,繼續屏氣5秒后恢復正常呼吸。

2)準納器(圖2-6):

常用的有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等。指導患者準納器的使用方法:①一手握住準納器外殼,另一手拇指向外推動準納器的滑動桿直至發出咔嗒聲,表明準納器已做好吸藥的準備;②握住準納器并使遠離嘴,在保證平穩呼吸的前提下,盡量呼氣;③將吸嘴放入口中,深深地平穩地吸氣,將藥物吸入口中,屏氣約10秒;④拿出準納器,緩慢恢復呼氣,關閉準納器(聽到咔嗒聲表示關閉)。

圖2-6 準納器

(六)健康指導

1.疾病預防指導

指導患者增加對哮喘的激發因素、發病機制、控制目的和效果的認識,有效控制可誘發哮喘發作的各種因素,如避免攝入引起過敏的食物;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及預防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觸寵物或動物皮毛;在緩解期應加強體育鍛煉、耐寒鍛煉及耐力訓練,以增強體質,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2.病情監測指導

指導患者識別哮喘發作的先兆表現和病情加重的征象,學會哮喘發作時進行簡單的緊急自我處理方法。學會利用峰流速儀來監測最大呼氣峰流速(PEFR),峰流速儀的使用方法:①取站立位,盡可能深吸一口氣,然后用唇齒部分包住口含器后;②以最快的速度,用1次最有力的呼氣吹動游標滑動,游標最終停止處的刻度,就是此次峰流速值。峰流速測定是發現早期哮喘發作最簡便易行的方法,在沒有出現癥狀之前,PEFR下降,提示將發生哮喘的急性發作。如果PEFR經常有規律地保持在80%~100%,為安全區,說明哮喘控制理想;PEFR 50%~80%為警告區,說明哮喘加重,需及時調整治療方案;PEFR<50%為危險區,說明哮喘嚴重,需要立即到醫院就診。

3.用藥指導

指導患者或家屬掌握正確的藥物吸入技術,遵醫囑使用β2受體激動劑和(或)糖皮質激素吸入劑。

(楊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水城县| 永和县| 合作市| 万荣县| 马关县| 手游| 宁德市| 望谟县| 湘阴县| 铜川市| 宜兰县| 沿河| 庐江县| 巴东县| 乐陵市| 泸州市| 湛江市| 孟津县| 平遥县| 延庆县| 平潭县| 江阴市| 浮山县| 阳春市| 松阳县| 石楼县| 汝城县| 商城县| 承德县| 稻城县| 五河县| 呈贡县| 吉安市| 西盟| 建阳市| 岳阳市| 永宁县| 清镇市| 焉耆| 岫岩| 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