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兒童液體療法及護理

一、兒童體液平衡的特點
體液平衡是維持生命的重要條件。兒童時期,各器官系統處于發育階段,體液調節功能不成熟,其調節功能極易受疾病和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失調,出現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一)體液的總量及分布
體液包括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兩大部分,血漿和間質液合稱為細胞外液。年齡愈小,體液總量相對愈多,主要變化的是間質液,血漿和細胞內液的比例基本穩定,與成人相近。不同年齡的體液分布見表5-1。
表5-1 不同年齡的體液分布(占體重的百分比)
(二)體液的電解質組成
出生后數日的新生兒血中鉀、氯、磷及乳酸偏高,血鈉、鈣、碳酸氫鹽含量偏低,其他年齡兒童體液的電解質成分大致與成人相似。
(三)水代謝
1.水的需要量多
人體每日的需水量和熱量消耗成正比,兒童新陳代謝旺盛,需熱量多,對水的需要量相對較多。年齡越小,需水量相對越多,不同年齡兒童每日需水量見表5-2。
表5-2 兒童每日水的需要量
2.水的交換率快
兒童排泄水的速度較成人快,年齡越小,出入量相對越多。嬰兒每日水的交換量為細胞外液量的1/2,而成人僅為1/7,水的交換率比成人快3~4倍。由于嬰兒對缺水的耐受力差,在病理情況下,如進水不足同時又有水分繼續丟失時,由于腎臟的濃縮功能有限,將比成人更易脫水。
3.不顯性失水量增加
兒童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生長發育快,組織細胞增長時水分需要量大,不顯性失水是成人的2倍。同時兒童從皮膚和肺蒸發的不顯性失水量易受環境溫度增高、體溫升高等影響,兩者均可增加不顯性失水量,亦增加了發生脫水的可能性。
4.體液平衡調節功能相對不成熟
腎臟在維持機體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年齡越小,腎臟的濃縮、稀釋功能、酸化尿液和保留堿基的能力越差,越易發生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二、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
(一)脫水
脫水(dehydration)是指機體水分攝入不足或丟失過多,導致體液總量尤其是細胞外液量的減少,并有鈉、鉀和其他電解質的丟失。
1.脫水程度
是指患病以來的累積體液損失量。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綜合分析,將脫水分為輕、中和重度見表5-3。
表5-3 不同程度脫水的臨床表現
2.脫水性質
是指體液滲透壓的改變,反映水和電解質的相對丟失量。根據血清鈉的水平將脫水分為等滲、低滲和高滲性脫水3種類型(表5-4)。等滲性脫水最常見,高滲性脫水較少見。
表5-4 不同性質脫水的臨床特點
(1)等滲性脫水:
水和電解質等比例丟失,血清鈉濃度130~150mmol/L,脫水后體液仍呈等滲狀態。主要是循環血量和間質液減少,細胞內液量無明顯變化,細胞內外無滲透壓變化,臨床表現為一般脫水癥狀。嘔吐、腹瀉所致的脫水屬于此類。應注意在嚴重營養不良兒往往對脫水程度估計過重。眼窩凹陷常被家長發現,其恢復往往是補液后最早改善的體征之一。
(2)低滲性脫水:
電解質丟失比例大于水的丟失,血清鈉濃度<130mmol/L。脫水后體液(首先表現在細胞外液)呈低滲狀態,導致水分由細胞外向細胞內轉移,造成細胞內水腫,細胞外液進一步減少,其脫水癥狀較其他兩種脫水嚴重。初期無口渴癥狀,除一般脫水體征,如皮膚彈性降低、眼窩和前囟凹陷外,多有四肢厥冷、皮膚發花、血壓下降、尿量減少等休克癥狀,低鈉嚴重者可發生腦水腫,出現嗜睡、驚厥和昏迷等。營養不良伴慢性腹瀉、腹瀉時補充非電解質溶液過多等情況容易發生。
(3)高滲性脫水:
水丟失比例大于電解質的丟失,血清鈉濃度>150mmol/L。脫水后細胞外液呈高滲狀態,水從細胞內進入細胞外,造成細胞內脫水。表現為劇烈口渴、高熱、煩躁不安、肌張力增高等,甚至發生驚厥。嚴重高滲性脫水可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等。高熱入水量少、大量出汗或腹瀉時補充電解質溶液過多等情況容易發生。
(二)低鉀血癥
血清鉀低于3.5mmol/L時稱為低鉀血癥(正常血清鉀濃度為3.5~5.5mmol/L)。
1.病因
低鉀血癥在臨床上較為多見,常見原因有以下方面。
(1)攝入不足:
長期禁食或進食量小。
(2)丟失過多:
消化道丟失,如嘔吐、腹瀉,長期應用脫水、利尿劑等。
(3)異常分布:
堿中毒、胰島素治療時鉀向細胞內轉移等原因。
2.臨床表現
(1)神經肌肉興奮性降低:
表現為骨骼肌、平滑肌及心肌功能的改變,如肌肉軟弱無力,重者出現呼吸肌麻痹或麻痹性腸梗阻、胃擴張、腹壁反射減弱或消失。
(2)心臟損害:
表現為心肌興奮性增高,如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心電圖改變。
(3)腎臟損害:
長期缺鉀可出現多尿、夜尿、口渴、多飲,還可并發低鉀、低氯性堿中毒,伴有反常性酸性尿。
3.治療原則
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鉀的進一步丟失。輕癥多食入含鉀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口服氯化鉀,每日 3~4mmol/kg(22~30mg/kg)。重癥需靜脈補鉀,每日劑量為 4~6mmol/kg(30~45mg/kg),濃度≤40mmol/L(0.3%),靜脈補鉀時間不短于8小時。見尿補鉀,一般補鉀需持續4~6天,能經口進食時,將靜脈補鉀改為口服補鉀。治療過程中要嚴密觀察臨床癥狀和體征的變化,監測血清鉀水平,有條件者給予心電監護。
(三)酸堿平衡紊亂
1.代謝性酸中毒
是兒童最常見的酸堿平衡紊亂,主要是由于細胞外液中H +增加或 丟失所致。
(1)病因
1)堿性物質從消化道或腎臟丟失:兒童腹瀉、小腸和膽管引流或瘺管、腎小管酸中毒等。
2)酸性代謝產物堆積: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進食不足所致的饑餓性酮癥等。
3)攝入的酸性物質過多:如氯化鈣、氯化鎂等。
(2)臨床表現:
根據 測定結果不同,將酸中毒分為輕度(18~13mmol/L)、中度(13~9mmol/L)及重度(<9mmol/L)。輕度酸中毒癥狀不明顯,僅有呼吸稍快,多通過血氣分析發現并作出診斷。典型酸中毒表現為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呼吸深長、口唇櫻桃紅色、惡心、嘔吐、昏睡或昏迷等。若血pH值在7.20以下時,可導致血壓偏低,心力衰竭,甚至出現室顫。新生兒及小嬰兒因呼吸代償功能較差,常可僅出現精神萎靡、拒奶、面色蒼白等,而呼吸改變并不明顯。
(3)治療原則:
積極治療原發病。采用碳酸氫鈉和乳酸鈉等堿性藥物增加堿儲備,中和H +。當pH值<7.3時即可使用堿性液,首選碳酸氫鈉。可根據血氣分析結果,用剩余堿(BE)值按公式計算或根據CO 2結合力(CO 2CP)檢測結果計算,一般將5%的碳酸氫鈉稀釋成1.4%溶液,11.2%的乳酸鈉稀釋成1.87%溶液,先給予計算量的1/2,再根據病情變化、復查血氣分析的結果、治療后的反應等調整劑量。在糾酸的同時注意補鉀、補鈣。
2.代謝性堿中毒
由于體內H +減少或 增高所致。
(1)病因
1)消化道損失過多的酸性物質,如長期嘔吐、胃液引流。
2) 重吸收增加:低血鉀、呼吸性酸中毒等可增加 重吸收。
3)應用堿性藥物過多,使體內 增多。
(2)臨床表現:
輕癥表現不明顯,嚴重時呼吸慢而淺,頭暈,躁動,繼發血中游離鈣減少時,神經肌肉興奮性增加,出現手足搐搦,甚至喉痙攣,血pH及CO 2CP值均升高。低血鉀是堿中毒常伴有的癥狀。
(3)治療原則:
積極治療原發病。停用堿性藥物,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失調。輕癥靜脈滴注生理鹽水,重癥者給予氯化銨滴注,肝腎功能不全或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時禁用。
3.呼吸性酸中毒
由于CO 2排出障礙使體內CO 2滯留及H 2CO 3增高所致。
(1)病因:
呼吸道阻塞,肺部和胸腔疾患,呼吸肌麻痹或痙攣及呼吸中樞受抑制,呼吸機使用不當等。
(2)臨床表現:
因原發病而異,常伴有低氧血癥和呼吸困難。高碳酸血癥可引起血管擴張,顱內血流增加,導致頭痛及顱內壓增高,嚴重高碳酸血癥可出現中樞抑制、血pH值降低。
(3)治療原則:
積極治療原發病。改善通氣和換氣功能,解除呼吸道阻塞。重癥患兒可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人工輔助呼吸。
4.呼吸性堿中毒
由于通氣過度使體內CO 2大量排出,H 2CO 3下降所致。
(1)病因:
過度通氣、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水楊酸制劑中毒、CO中毒等。
(2)臨床表現:
典型表現為呼吸深快,其他癥狀與代謝性堿中毒相似。
(3)治療原則:
針對原發病改善呼吸功能,堿中毒可隨呼吸改善而逐漸恢復。
三、液體療法常用溶液
1.非電解質溶液
常用5%葡萄糖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其中5%葡萄糖溶液為等滲溶液,10%葡萄糖溶液為高滲溶液。但葡萄糖輸入體內后,被迅速氧化代謝為水和二氧化碳,同時提供能量或轉變為糖原儲存,不能維持滲透壓,因此葡萄糖溶液被視為無張力溶液,主要用于補充水分和提供能量。
2.電解質溶液
主要用于補充液體、電解質和糾正酸堿失衡。
(1)生理鹽水(0.9%氯化鈉溶液)為等滲液,3%氯化鈉溶液為高滲液。
(2)碳酸氫鈉溶液:用于糾正酸中毒。1.4%碳酸氫鈉溶液為等滲液,5%碳酸氫鈉溶液為高滲液。
(3)乳酸鈉溶液:用于糾正酸中毒,缺氧、休克及新生兒等不宜用。1.87%乳酸鈉溶液為等滲液,11.2%乳酸鈉溶液為高滲液。
(4)10%氯化鉀和15%氯化鉀溶液:為高滲液,用于補充鉀鹽,均不能直接應用,需稀釋成0.2%~0.3%溶液靜脈點滴,禁忌靜脈注射。
3.混合溶液
為適應不同情況液體療法的需要,將各種溶液按不同比例配制成混合溶液。常用混合溶液的配制見表5-5。
表5-5 幾種常用混合溶液的配制方法
注:臨床操作中為了配制簡便,加入的各液量均為整數,配成的是近似的溶液
4.口服補液鹽溶液
簡稱ORS液,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用以治療急性腹瀉合并脫水的一種口服溶液,適用于輕、中度脫水無嚴重嘔吐的患兒口服補液。其理論基礎是基于小腸的Na +-葡萄糖偶聯轉運吸收機制,即小腸上皮細胞刷狀緣的膜上存在著Na +-葡萄糖共同載體,此載體上有Na +-葡萄糖兩個結合位點,當Na +-葡萄糖同時與結合位點相結合時即能運轉,并顯著增加鈉和水的吸收。目前有多種ORS配方。WHO 2002年推薦的低滲透壓口服補液鹽配方與傳統的配方比較效果基本相同,但更為安全。該配方為氯化鈉2.6g,枸櫞酸鈉2.9g,氯化鉀1.5g,葡萄糖13.5g,加水到1000ml配成,其總滲透壓為245mOSm/L。
四、液體療法
液體療法是通過補充不同種類的液體,以達到糾正機體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的治療方法。液體療法具體方案的制定要根據病情、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資料綜合分析確定。輸液前要確定補液的量、性質、速度及步驟,輸液中遵循“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快后慢、先鹽后糖、先濃后淡)及兩補(見尿補鉀、見驚補鈣)的原則,以保證液體療法的順利實施。第一天補液總量應包括補充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三部分。
(一)口服補液
適用于腹瀉時的預防及輕、中度脫水的治療,選用口服補液鹽(ORS)。一般輕度脫水口服補液量50~80ml/kg,中度脫水80~100ml/kg,于8~12小時內將累積損失量補足;脫水糾正后將余量用等量水稀釋后按病情需要隨時口服。密切觀察病情,如果患兒眼瞼出現水腫,應停止服用ORS液,改用溫開水或母乳。新生兒、心腎功能不全、休克及明顯嘔吐、腹脹者不宜應用ORS液。在口服補液過程中,如嘔吐頻繁或腹瀉、脫水加重,應改為靜脈補液。
(二)靜脈補液
適用于中度以上脫水、吐瀉重或腹脹的患兒。
1.第一天補液
(1)補充累積損失量:
補充自發病以來水、電解質的損失量。
1)補液量:
根據脫水程度決定。輕度脫水 30~50ml/kg,中度脫水 50~100ml/kg,重度脫水 100~120ml/kg。
2)輸液種類:
根據脫水的性質決定。通常低滲性脫水補2/3張含鈉液,等滲性脫水補1/2張含鈉液,高滲性脫水補1/3~1/5張含鈉液。如臨床判斷脫水性質有困難,可先按等滲性脫水處理,待檢驗得出結果,再行調整。
3)補液速度:
取決于脫水程度。累積損失量常在8~12小時內完成,每小時約為8~10ml/kg,但對伴有循環不良和休克的重度脫水患兒,應迅速輸入等滲含鈉液(生理鹽水或2∶1液),按20ml/kg于30~60分鐘快速靜脈輸入,總量不超過300ml,余量按常規速度滴注,排尿后及時補鉀。低滲性脫水輸液速度可稍快,高滲性脫水為防止發生腦細胞水腫,輸液速度應適當減慢,嚴重酸中毒需補給堿性溶液。
(2)補充繼續丟失量:
指進行液體治療過程中,因嘔吐、腹瀉等繼續丟失的液體量。按實際損失量及性質予以補充。
1)補液量:
應按“丟多少補多少”“隨時丟隨時補”的原則進行補充。腹瀉患兒一般按每天10~40ml/kg計算。
2)補液種類:
常用1/3~1/2張含鈉液,同時注意補鉀。
(3)補充生理需要量:
指要滿足基礎代謝需求的液體量。
1)補液量:
嬰幼兒每日 60~80ml/kg。
2)補液種類:
盡量口服,不能口服或口服量不足者可以靜脈滴注1/4~1/5張含鈉液,同時給予生理需要量的鉀。
繼續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累積損失量液體滴注完成后的12~16小時內均勻輸入,每小時需滴注約5ml/kg。
實際補液中,應對上述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混合使用。腹瀉引起的脫水第一天的補液量,一般按輕度脫水90~120ml/kg,中度脫水120~150ml/kg,重度脫水150~180ml/kg,嬰幼兒給予計算量的2/3,學齡前及學齡兒童給予3/4。
2.第二天及以后的補液
根據病情輕重估計情況來決定,一般只需補充生理需要量和繼續丟失量,繼續補鉀,供給熱量。于12~24小時內均勻靜滴。能口服者盡量口服。
(三)補液的護理
1.補液前準備階段
(1)全面評估病情:
全面了解患兒病情、輸液的目的及其臨床意義。
(2)熟悉常用溶液的種類、成分及配制方法:
根據患兒脫水情況準備各種溶液、用物等。
(3)解釋治療目的:
向患兒和(或)家長解釋補液目的,以取得合作;對年長兒給予鼓勵,對不合作的患兒可以給予適當約束或給予鎮靜劑。
2.補液階段
(1)嚴格掌握輸液量和速度:遵醫囑安排24小時液體量,有條件最好使用輸液泵控制入量。保證靜脈輸液通暢,防止液體外滲。
(2)密切觀察病情
1)監測生命體征: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及精神狀態,若發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等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做相應處理。
2)觀察脫水情況: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口渴、皮膚黏膜、眼窩、前囟、尿量、嘔吐及大便次數及量等,尤其要注意觀察和記錄輸液后首次排尿的時間和量。動態觀察補液前后脫水癥狀是否改善,作為補液方案是否調整的依據。如補液合理,一般于補液后3~4小時內排尿,說明血容量恢復。補液后24小時皮膚彈性恢復,眼窩凹陷消失,口舌濕潤、飲水正常、無口渴,則表明脫水已被糾正。補液后眼瞼出現水腫,可能是輸入鈉鹽過多;補液后尿多而脫水未糾正,則可能是葡萄糖液補入過多,宜調整溶液中電解質比例。一旦發生異常情況,應立即與醫生聯系。
3)觀察酸中毒表現:觀察患兒面色、呼吸改變,小嬰兒有無精神萎靡、抽搐。特別是酸中毒糾正后,如出現抽搐,應考慮低鈣血癥,如果補鈣后抽搐仍不能緩解,應考慮是否有低鎂血癥。
4)觀察低血鉀表現:注意觀察患兒面色及肌張力,有無心音低鈍、腹脹、腸鳴音減弱等。
(3)準確記錄液體出入量。

(高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江| 庄浪县| 巴塘县| 化德县| 永昌县| 安仁县| 安国市| 莒南县| 阿图什市| 德阳市| 长顺县| 巢湖市| 民丰县| 林口县| 永平县| 大厂| 镇平县| 嘉定区| 民县| 普洱| 尉犁县| 阿尔山市| 达拉特旗| 左云县| 泰宁县| 阳信县| 七台河市| 盐城市| 万安县| 清苑县| 镇安县| 马山县| 阆中市| 巩义市| 玛纳斯县| 仁布县| 射洪县| 大兴区| 湘西| 黄山市| 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