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科護理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護理專科)規劃教材)
- 仰曙芬
- 3274字
- 2020-02-13 10:45:42
第二節 兒童體格鍛煉與游戲
一、體格鍛煉
體格鍛煉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增強體質的重要措施,通過體格鍛煉可培養兒童堅強的意志,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體格鍛煉應從小開始,根據兒童的年齡、體質和環境等特點,選擇合適的鍛煉方式,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鍛煉前做好準備工作,鍛煉過程中注意觀察反應,避免過度勞累和發生意外。
(一)戶外活動
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可增強兒童體溫調節功能及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及預防佝僂病的發生。嬰兒出生后應盡早進行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鮮空氣。戶外活動時間由開始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逐漸延長到1~2小時。冬季戶外活動時僅暴露面、手部,注意身體保暖。年長兒除惡劣氣候外,應鼓勵多在戶外玩耍。戶外活動時應按氣溫變化,隨時增減衣服。
(二)皮膚鍛煉
1.嬰兒撫觸
撫觸可以從新生兒期開始,一般在嬰兒洗澡后進行。撫觸時可用少量嬰兒潤膚霜使皮膚潤滑,每日2次,早、晚進行,每次5~10分鐘以上,房間溫度要適宜。皮膚按摩可刺激皮膚,有益于循環、呼吸、消化功能及肢體肌肉的放松與活動;同時也是父母與嬰兒之間最好的情感交流方式之一。
2.空氣浴
空氣浴可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促進呼吸系統功能,增強心臟的活動。健康兒童從出生時即可進行。接觸新鮮空氣是鍛煉的第一步。每日堅持開窗通氣至少半小時,逐漸鍛煉開窗睡覺。2~3個月嬰兒開始,逐漸減少衣服至只穿短褲,室溫不低于20℃,習慣后可移至戶外。宜從夏季開始,使機體逐步適應。飯后1~1.5小時進行,每日1~2次,每次2~3分鐘,逐漸延長至夏季的2~3小時,冬季以20~25分鐘為宜。一般3歲以下及體弱兒氣溫不宜低于15℃,3~7歲不低于12~14℃,學齡期兒童可降至10~12℃。空氣浴可結合兒童游戲或體育活動進行,兒童脫衣后先用干毛巾擦全身皮膚至微紅以做準備,空氣浴過程中要隨時觀察兒童反應,同時培養兒童少著衣,冷水洗臉,夜間開窗睡眠等習慣。
3.日光浴
日光中的紫外線能將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變成膽骨化醇,可預防佝僂??;紅外線能透過表皮達到深部組織,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血液循環改善;日光中的可見光線,可通過視覺和皮膚對人體有振奮情緒的作用,使人心情舒暢。適于1歲以上的兒童。宜在氣溫22℃以上且無大風時進行。夏季以早餐后1~1.5小時最佳,在上午8~9時左右;春、秋季節可在上午10~12時進行。兒童應躺在樹蔭或涼棚下,空氣流通又無強風處進行,頭戴白帽,眼戴遮陽鏡。先曬背部,再曬身體兩側,最后曬胸腹部。開始時每側曬半分鐘,以后逐漸增加,每次日光浴時間不超過30分鐘。不滿5歲的兒童可以配合安靜的游戲如玩積木等。一般日光浴前應進行一段時間的空氣浴,日光浴時應避免日光直射,并注意觀察兒童的反應,如出現頭疼、虛脫感、神經興奮等情況應限制日光照射量或停止進行。
4.水浴
利用水的溫度及水對肌膚的摩擦力,可刺激皮膚血管收縮或舒張,提高機體的應激能力和調節能力,促進機體的血液循環、新陳代謝及體溫調節。水浴的方法有多種,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狀況進行選擇。
(1)溫水浴:
溫水浴可保持皮膚清潔,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有利于睡眠和生長發育,有益于抵抗疾病。新生兒臍帶脫落后即可進行溫水浴,水溫在37~37.5℃。冬春季每日1次,夏秋季每日2次,在水中時間7~12分鐘為宜。每次浴畢可用33~35℃的水沖淋兒童,隨即擦干并用預熱的溫毛巾包裹好,防止受涼。
(2)擦浴:
適用于7~8個月以上的嬰兒。擦浴時室溫應保持在16~18℃,開始水溫可為32~33℃,待嬰兒適應后,每隔2~3日降1℃,嬰兒可逐漸降至26℃,幼兒可降至24℃。先將吸水性好而軟硬度適中的毛巾浸入水中,擰至半干,然后在嬰兒四肢做向心性擦浴,擦畢再用干毛巾擦至皮膚微紅。擦浴時其他不擦部位要用大毛巾包裹好,擦完后讓嬰兒靜臥10~15分鐘。
(3)淋?。?
適用于3歲以上的兒童,效果比擦浴好。每日1次,每次沖淋20~40秒鐘,室溫保持在18~20℃,開始時水溫35~36℃。淋浴時,兒童立于有少量溫水的盆中,從上肢到胸背、下肢,不可沖淋頭部。可每隔2~3天降低水溫1℃左右,待兒童適應后,年幼兒可逐漸將水溫降至26~28℃,年長兒可降至22~24℃。浴后用干毛巾擦磨至全身皮膚微紅。淋浴一般在早餐前或午睡后進行。
(4)游泳:
有條件者可從小訓練,必須有成人看護。浴場水質清潔、無污染。氣溫不低于24~26℃,水溫不低于22℃。開始時每次1~2分鐘,隨后逐漸延長。出水后立即擦干全身,穿好衣服??崭够騽傔M食后不可游泳。
(三)體育運動
1.嬰兒被動操
被動操是指由成人給嬰兒四肢伸屈運動,可促進嬰兒大運動的發育、改善全身血液循環,適用于2~6個月的嬰兒,每日1~2次,逐漸過渡到主動操。
2.嬰兒主動操
適用于7~12個月的嬰兒,在成人適當扶持下,嬰兒有部分主動動作。可訓練嬰兒爬、坐、仰臥起身、扶站、扶走、雙手取物等動作。
3.幼兒體操
對12~18個月尚不會走路或獨走不穩的幼兒,在成人的扶持下,幫助幼兒進行有節奏的活動,主要鍛煉走、前進、后退、平衡、扶物過障礙物等動作。幼兒模仿操適用于18個月~3歲的幼兒,可配合兒歌或音樂進行有節奏的運動。
4.兒童體操
如廣播體操、健美操,適用于3~6歲的兒童。在集體兒童機構中,應每日按時進行廣播體操,持之以恒。
5.田徑及球類
年長兒可利用器械進行鍛煉,如木馬、滑梯,還可進行各種田徑活動、球類、舞蹈、跳繩等。
二、游戲
游戲是兒童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兒童與他人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兒童通過游戲能夠認識周圍世界,并懂得如何處理環境中的人、事、物,以促進身心發展。
(一)各年齡階段游戲的發展特點
1.嬰兒期
主要是通過抓握、抱持、爬行和走等方式進行。嬰兒早期的游戲需要大人的陪伴和參與,后期逐漸變為單獨性的游戲。嬰兒自己的身體往往是他們游戲的主要內容,玩手腳、翻身、爬行和學步等身體動作帶給他們極大的樂趣,喉部發出的各種聲音也使他們無比興奮,他們喜歡用眼、口、手來探索陌生事物,對一些顏色鮮艷、能發聲的玩具感興趣。
2.幼兒期
屬于運用玩具的階段,游戲的形式轉變為平行性游戲,即幼兒愿意在其他小朋友身旁玩類似的玩具,他們可能偶爾會交換或爭奪玩具,但沒有聯合與合作活動。玩水、沙土、橡皮泥、在紙上隨意涂畫、隨音樂手舞足蹈、唱簡單的歌謠、翻看故事書或看動畫片等是幼兒喜歡的游戲。因此,應安排適當的戶外活動以滿足其需求。
3.學齡前期
游戲方式轉變為聯合性的游戲,但游戲缺乏組織性和目標性。他們共同參加同一個活動,開始交換意見并相互影響,每個兒童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去表現。游戲的模仿性強,如玩“過家家”等。搭積木、剪貼和做模型的復雜性和技巧性游戲明顯增加。
4.學齡期
學齡期對玩具的興趣減低,而喜歡運動和戲劇性的游戲,多為合作性的游戲。其特點是有組織性,每個人有明確的角色,以完成某個目標;游戲規則嚴格,彼此遵守,競爭性和合作性高度發展,并出現游戲的中心人物。如6~8歲兒童喜歡扮演一些他們所了解的不同職業的人員角色。學齡兒童開始收集他們認為不平常的東西,如石子、各種圖片等,且喜歡讀較簡單有趣的故事書?;顒觾热萦序T車、游泳、溜冰、踢足球、跳繩等,以及看電視,玩游戲機,彈奏樂器和繪畫等。
5.青春期
青少年的興趣因性別的不同而產生極大差異。女孩子對社交性活動發生興趣,喜歡參加聚會,愛看愛情小說、電影及電視節目,并與朋友討論自己的感受。男孩子則通常對運動中的競爭和求勝有興趣,表現出對小團體的忠誠精神,還喜歡機械、電子和電器裝置。青少年對父母的依賴性減少,愿意與朋友在一起,主要從朋友處獲得自我認同感。常常充滿幻想,將自己想象為小說、影片中的某個人物。
(二)游戲的作用
游戲促進兒童的身心發育,有利于感知和運動能力、智力、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創造性的開發;有利于道德價值觀的形成等;在醫院環境中,兒童通過游戲可表達他們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對離開父母及同伴的焦慮,對治療及護理等疼痛經歷的感受。在與兒童游戲中可以觀察、評估其生長發育水平,以及對住院的情緒反應等;同時,運用玩具、繪畫、圖書、音樂等游戲活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配合開展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