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

當我們只能從字眼中尋覓納蘭時,他離我們是這樣遠,

可是,穿過歲月塵埃,隨著一袖西風,他卻清晰可見,

那個枯瘦清俊的身影,就佇立在那里,

披著月光,憂郁地望著遠方。

他望出去的,是西風吹過江南的笛聲,

是渡船行經塞北的風雪。

木蘭花令

擬古決絕詞柬友[1]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2]。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3]。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4]。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5]。

背景

這是模仿古樂府的一闋決絕詞,是納蘭寫給一位友人的。通常認為這位友人是納蘭的知己——清代文學家顧貞觀。

詞譯

與心上人,如果始終如初見時那般美好,誠如團扇在初夏時剛剛拿在手中的那一刻,該多好。

然而,一切美好都是愿想,世事難全心意,就像故人先變了一般,明明是自己輕易地先變了心,卻反而說情人之間本就很容易變心。

或許薄情的人總這般,曾經的軟語呢喃、海盟山誓,都不過是過眼云煙,在時光里一忽兒就稍縱即逝。

曾經的你和我,也像唐明皇和楊貴妃那般立下過生生世世不分開的誓言,只為往日難追尋,無論世事如何,能有一段情便心生不怨。

只是,只是,我的心中仍有一些失落,畢竟薄幸的唐明皇當日在長生殿還有著“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深情誓愿給楊貴妃呢!

而你,卻沒有。

箋注

[1]柬:給……信札。

[2]“何事”句:引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之妃,因被趙飛燕讒害,而居于冷宮,后有詩《怨歌行》,以秋扇閑置為喻來抒發被棄之怨情。后南朝梁劉孝綽在《班婕妤怨》詩中點明“妾身似秋扇”,后世遂以秋扇喻女子被棄。

[3]故人:指情人。卻道故人心易變:出自娛園本,一作“卻道故人心易變”。

[4]“驪山”二句:引用的是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愛情典故。《太真外傳》中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中盟誓,愿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對此盟誓進行了如是生動的描寫。后安史亂起,明皇入蜀,于馬嵬坡將楊玉環賜死。楊死前云:“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此后,明皇于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此處,借用此典表明的是,即使是最后作了決絕之別,心中也不會生怨。

[5]“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詩中“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即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

憶王孫

刺桐花底是兒家

刺桐花底是兒家,已拆秋千未采茶。

睡起重尋好夢賒[1]。憶交加[2],倚著閑窗數落花。

背景

納蘭看到佳人故鄉風物刺桐花時,懷人之心油然而生,便擬小女子口吻寫上一則懷春之詞。

詞譯

刺桐花開,花瓣兒飄飛,悄然飄進情竇初開的少女心里。

恰是晚春時節,秋千已拆,春茶欲采,少女在刺桐花下的庭院里靜待落花。

幽幽夢醒來,少女卻難尋夢境中的甜蜜,與心上人相守相依偎的美好也再無法重現。

于是,她只好倚靠在窗前閑看落花,數它們凋零朵朵,來追憶曾經與心上人相擁賞花的點滴時光。

箋注

[1]賒:渺茫、稀少意。

[2]交加:形容男女相偎,親密無間。

浣溪沙

睡起惺忪強自支

睡起惺忪[1]強自支。綠傾蟬鬢[2]下簾時。夜來愁損小腰肢。

遠信不歸[3]空佇望,幽期細數卻參差[4]。更兼何事耐尋思。

背景

這首詞寫于康熙年間,是納蘭以妻子盧氏為原型而創作的,回憶和妻子相依相伴的美好時光,想象妻子當時思念自己時承受的苦楚,動情之下而寫。

詞譯

小憩醒來,女子睡眼惺忪一切似在夢中,勉強打起精神來也無暇顧及那松散了的如云發髻。

愛人不在身邊,她便沒有了梳妝打扮的心思。無數個孤寂難眠哀愁的夜,早已將她折磨得十分消瘦。

愛人遠去他鄉,經久未有任何音訊,空留她一人日日守空閨,望穿秋水,望斷海角,始終都不見他歸來。曾經相約的歸期,到如今已無法算分明。

思念太煎熬,讓她焦慮得心無著落、人也恍惚。

如此的她,再無任何心思來言及其他事情。

箋注

[1]惺忪:剛醒時,眼睛模糊不清。

[2]綠傾蟬鬢:形容低垂著頭時,烏黑發亮的頭發覆蓋下來的樣子。綠,指婦女似碧云般濃密的頭發。蟬鬢,指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式。因輕薄似蟬翼,故稱蟬鬢。

[3]遠信不歸:指對方沒有來信。

[4]幽期:指男女間的私會。參差:隱約、仿佛,意不甚分明。

浣溪沙

記綰長條欲別難

記綰長條欲別難[1]。盈盈自此隔銀灣[2]。便無風雪也摧殘。

青雀幾時裁錦字[3],玉蟲連夜剪春幡[4]。不禁辛苦況[5]相關。

背景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結束了南巡,納蘭性德不得不跟隨其回京,一年之后因思念沈宛而寫下這首詞。

詞譯

還記得分離的那日,我們折下長長的柳條相送嗎?柳葉飄飄里,是我們對彼此的情意深深。愛而不得,只怨緣分淺,再多的依依不舍都無法改變天各一方,真的太傷人。

這以后,我們終難再相見,如此刻骨的痛,比這風霜雨雪更催人老去。

而如今,你我遠隔芳草天涯,更不知何時才能相聚,盈盈一水間,你我再無法言說任何甜言蜜語。什么風花雪月,什么西窗剪燭,都成追憶。

馬上就要立春,這美好的綠意盎然的季節里,有太多的女子為和有情人相聚,連夜挑燈裁制春幡,你是不是其中一位?我始終盼著能有你的來信,卻一直沒能盼到,或許是你沒空給我寫信吧。那么,我如此心系于你,你即便不寫信,也會如我一般相思如災,變得憔悴吧!

箋注

[1]綰(wǎn):纏繞打結。長條:所指柳條,古時有折柳贈別的習俗。

[2]盈盈:形容水清澈的樣子。銀灣:指銀河。

[3]青雀:青鳥,傳說是西王母的信使,后成為信使的代稱。錦字:女子寄給夫君或情人的書信。

[4]玉蟲:燈花。春幡:在春日做的一種小旗。舊時的一種習俗,在立春這天將其懸掛在枝頭上或戴在頭上以示迎春。

[5]況:正,適。

浣溪沙

一半殘陽下小樓

一半殘陽下小樓,朱簾斜控[1]軟金鉤。倚闌無緒不能愁[2]。

有個盈盈[3]騎馬過,薄妝淺黛亦風流。見人羞澀卻回頭。

背景

納蘭性德生來多愁善感,某一日,一個淡妝美人騎馬從他面前走過,引起了他朦朧的愛戀之情,于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詞。

詞譯

黃昏是最易心生浪漫的時刻,夕陽西下,縷縷余暉慢慢地退隱下小樓的臺階,暮靄輕襲,朱簾斜斜垂掛在軟金鉤上。倚欄而立,看這殘陽斜暉,心中不免升騰起萬千難掩的愁緒。

恰有一位婀娜動人的女子騎馬輕盈經過,略施薄妝、淺描眉黛的她,有著不可名狀的嫵媚風情。哀愁中的人,見此清澈入心的女子也會心情大好,莞爾會想到美好的愛情。

而這女子,是如此的美好,見陌生人后臉上不由生起一陣嬌羞的紅暈,回頭顧盼里有萬千風情。

箋注

[1]斜控:斜斜地垂掛。控,下垂、彎曲的樣子。

[2]不能愁:不能控制心中的憂愁。

[3]盈盈:指儀態美好。此中代指儀態美好之人。

浣溪沙

五字詩中目乍成

五字詩中目乍成[1]。盡教殘福[2]折書生。手挼[3]裙帶那時情。

別后心期[4]和夢杳,年來憔悴與愁并。夕陽依舊小窗明[5]。

背景

這首詞寫別后相思。

詞譯

那一首初見時的有情五言詩,吸引了你,亦吸引了我。

兩兩相望里,眉目傳情,所有的愛慕全在不言中。為了愛你,我愿意折卻我這余生的幸福,而你亦輕揉裙帶,含情脈脈地將愛我的情愫傳遞。

一切,皆無悔!

只是,離別的利劍穿梭時光,擊中了我和你。

我們,至此被分離。

就此,思念深種。自別后,再無法相逢。無數個日夜里,思念煎熬,唯有在夢中才能相會。萬千折磨里,一年已過,身心早已憔悴不堪。愁怨滿地生,相思成災疾,我們都成了愛里的病中人。

夕陽依舊在,小窗明凈,而你不在,一切都是無限惆悵!

箋注

[1]五字詩:即五言詩。目乍成:指男女之間以目傳情的樣子。

[2]殘福:短暫的幸福。

[3]挼(ruó):揉搓。

[4]心期:心相期許。

[5]小窗明:出自唐方棫《失題》詩:“夕陽如有意,長傍小窗明。”

浣溪沙

蓮漏三聲燭半條

蓮漏[1]三聲燭半條,杏花微雨濕紅綃[2]。那將紅豆寄無聊[3]。

春色已看濃似酒,歸期安得信如潮[4]。離魂入夜倩[5]誰招。

背景

以女子的角度來寫離別之情,約寫于寒食節前夕某一個孤寂的春夜,表達了對遠方戀人的深深思念。

詞譯

夜深了,燈火闌珊,蓮漏聲聲在耳際寂寞回響。

深閨獨居的女子,只能靜靜地守候著這不停流瀉的燭火,淚流在心。已如此凄涼,這惱人的春天里,多情的微雨還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濺濕滿園杏花,讓人相思更深。

為何要遙寄讓人心生相思的紅豆,勾起人情愫更多,徒添幾許相思苦!

春天已快過去,這么久了,還沒等到離人的歸期,他沒能像潮水一樣守約而歸。

在這孤寂難熬的夜里,誰能將他拉入我夢中。

箋注

[1]蓮漏:古代一種計時器,謂蓮花漏。

[2]杏花微雨:清明前后時,杏花盛開之際下的雨。紅綃:代指紅色花朵。

[3]紅豆:紅豆樹、海紅豆及相思子果實的統稱。古詩詞中,常用其象征愛情或相思等。那:同奈。

[4]信如潮:即如信潮,謂如定期而來的潮水一樣準確無誤。

[5]倩:請。

浣溪沙

欲問江梅瘦幾分

欲問江梅[1]痩幾分,只看愁損[2]翠羅裙。麝篝衾冷惜余熏[3]。

可耐[4]暮寒長倚竹,便教[5]春好不開門。枇杷花底校書人[6]。

背景

失去妻子盧氏后,形影單只的納蘭性德邂逅了江南才女沈宛。可惜造化弄人,兩人相愛相伴不足半年,沈宛就凄然返回江南。就此,納蘭陷入深深的思念里不能自拔,故創作此詞。

詞譯

她似江梅,清雅美好。只是緣分淺,她于時光里離我而去。

想她的無數個夜里,相思如潮水,只惦念著她近來又消瘦了幾分。可以想見的是,她的翠羅裙一定寬松了不少,風吹云動里是她搖曳的凄楚樣子。

點燃的麝香,已經在熏籠里燃盡,一個人睡,床褥再厚似乎也無法抵擋這春寒料峭的冷意深深,所以,倍覺這熏籠里的一點點余溫讓人憐惜。

依稀可見她在暮色四合的寂冷里,久久地佇立在修竹旁,斜倚微靠里盡見她的凄惻。縱然春光無限好,她也懶得出門去走走,只窩在枇杷花樹下讀書,然后填寫一首首相思的詞。

箋注

[1]江梅:野梅。此處以江梅喻離去的沈宛。

[2]愁損:因愁情相思而使人消瘦。

[3]麝篝:燃燒麝香的一種熏籠。余熏:指麝香燃后的余熱。

[4]可耐:無可奈何。

[5]便教:即便是,縱然是。

[6]校書人:唐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薛濤是唐時名妓,能詩,故后世將能詩文的妓女稱為女校書。此處借指花下讀書人。

南鄉子

飛絮晚悠飏

飛絮[1]晚悠飏,斜日波紋映畫梁[2]。

刺繡女兒樓上立,柔腸。愛看晴絲百尺長。

風定卻聞香,吹落殘紅[3]在繡床。

休墮玉釵驚比翼[4],雙雙。共唼[5]蘋花綠滿塘。

背景

這首詞創作年代不詳,看詞的內容,納蘭或為一位江南女子而作,或作于其妻盧氏未嫁之時。

詞譯

黃昏時近,暮色四合夕陽西下,柳絮兒隨風飄飛,水波蕩漾里全是落日余暉閃爍其間。

有刺繡的女子,長久地佇立在樓上,看那柳絲綿長,想起自己的愛情,不禁柔腸百轉起來。

風住,花香漫。

她回轉身,看到落花滿床,原來剛剛的風把落花都吹到了繡床上。忽而心驚,她不由得喃喃細語道,千萬別把那心愛的玉釵吹落到地上,因為會驚起池塘里那對正嬉戲著的恩愛的鴛鴦。

要知道,在這世間,雙宿雙棲是多么難得!

箋注

[1]飛絮:飄飛的柳絮。

[2]畫梁:裝飾有彩畫的屋梁。

[3]殘紅:被吹落在地的花瓣。

[4]比翼:指鴛鴦。

[5]唼(shà):水鳥或魚吃食。

赤棗子

驚曉漏

驚曉漏,護春眠[1]。格外嬌慵只自憐。

寄語釀花[2]風日好,綠窗來與上琴弦。

背景

傳說這首詞是納蘭性德在青梅竹馬的表妹雪梅被選到宮里之后而作。

詞譯

拂曉晨曦,滴漏聲聲里將春睡正酣的佳人驚醒。

只是,濃濃睡意深,佳人一副嬌慵倦怠的俏模樣讓人暗生憐愛。

思念深,這一切都成過往。

一切塵埃皆落定,愛的不愛的,都已不見。

窗外已是春光滿園,只念那些嬌滴滴含苞待放的花朵喲,快趁著這大好的時光綻放吧,有些事真的是時光一去不復返。

心緒難平中,忍不住對著花開輕語:快快到綠窗邊上來,來與我一起撥弄琴弦,將相思意傳遞。

箋注

[1]“驚曉漏”句:意清曉,漏聲將人驚醒,但人卻依然貪睡。

[2]釀花:催花開放。

浣溪沙

寄嚴蓀友

藕蕩橋邊埋釣筒[1],苧蘿西去五湖東[2]。筆床茶灶太從容[3]。

況有短墻銀杏雨[4],更兼高閣玉蘭風。畫眉閑了畫芙蓉[5]。

背景

這首詞,作于納蘭的好友嚴蓀友南下歸鄉的時候,寫南歸故里的蓀友的生活情景,滿蘊納蘭對友人的無限懷念。

詞譯

夏時,你住在藕蕩橋邊,泛舟釣魚,與亭亭而立的荷葉為鄰,與絲絲縷縷的綠萍為伍,縱情山水,自得其樂,羨煞我等俗人。

你帶著你的釣竿歸隱山河,連帶著你的才情,揮一揮手,左邊有苧蘿山從西邊歸來,右邊有太湖在東邊流淌。這生活,是如此愜意,令人艷羨不已。

可是,寄情書畫、烹茶品茗里,你忘了你還有一支極富才情的筆,可以寫入許多人的心里。

不過,我深深知道,那矮墻里銀杏樹兒風雨中飄搖,閣樓之上玉蘭香氣彌漫,人生的怡然恬淡就全在其間了。更何況,你身邊始終還有佳人陪伴,筆墨怡情里更添眉黛如雪的賞心悅目。

如此人生,真的足矣!

怎還會惦記那所謂的才情如何?

箋注

[1]藕蕩橋:指嚴蓀友在無錫西洋溪宅第附近的一座橋,蓀友以此而自號藕蕩漁人。釣筒:插在水里捕魚的竹器。

[2]苧蘿:苧蘿山,在浙江省諸暨市南。五湖:即太湖。

[3]筆床:臥置毛筆的器具。茶灶:烹茶的小爐灶。

[4]銀杏:即白果樹,又名公孫樹。

[5]畫眉:取自漢張敞為妻子畫眉的故事,比喻夫妻和美。芙蓉:指嚴氏故鄉無錫的芙蓉湖(在無錫西北,又名射貴湖、無錫湖)。

菩薩蠻

寄梁汾苕中[1]

知君此際情蕭索,黃蘆苦竹孤舟泊[2]。煙白酒旗青,水村魚市晴。

柁樓[3]今夕夢,脈脈春寒送。直過畫眉橋[4],錢塘江上潮。

背景

這是納蘭寫給友人顧梁汾的一首懷念之詞。顧梁汾南歸時,曾在苕溪寄居過,納蘭也曾托人寄信于他,但未收到他的回信,由此納蘭以為他仍然住在苕溪,故題名“寄梁汾苕中”。

詞譯

在那一段長長的跋涉旅途里,我深知君的心情必然是蕭索落寞的。

獨行的路途,陪伴你的只有孤舟,以及圍繞在身邊的那些惹人煩惱的黃蘆苦竹。兩岸邊如此熱鬧,滿眼的煙白旗青、水村魚市,呈現出一派錦繡祥和的景象,而你的心卻被映襯得失落感傷。

夜深了,你孤寂一人居宿于船中小樓,船外是一片淡淡的春寒。今夜,你應該會做一個好夢吧。因為,雖然這一路你歷盡凄惻寂寞,但畫眉橋過,終點處就是闔家團聚。

這世間,人生浩渺,琴瑟和鳴才是最大的安慰。

所以,就任由這錢塘江水潮起潮落吧,春去秋來里有團聚就有最大的美好。

箋注

[1]苕中:浙江湖州有苕溪,故湖州一帶被稱為“苕中”。

[2]“黃蘆”句:取自唐白居易《琵琶行》詩:“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3]柁樓:在船尾舵工操舵處的小樓,此謂在船中居宿。

[4]畫眉橋:取自顧貞觀《踏莎美人》詞“雙魚好托夜來潮,此信拆看,應傍畫眉橋”。

清平樂

憶梁汾[2]

才聽夜雨,便覺秋如許。繞砌蛩螀[2]人不語,有夢轉愁無據[3]。

亂山千疊橫江,憶君游倦[4]何方。知否小窗紅燭,照人此夜凄涼。

背景

這是納蘭因秋夜思念友人顧梁汾而創作的詞。

詞譯

夜闌人靜,雨初歇,秋天很快就要到來。

此時,寒蟬的哀鳴和蟋蟀的低吟連成一片,讓人感到更加孤單,唯有無聲默然。

夢入心頭,卻尋你蹤影不見,徒添萬千愁緒。

自你離去,我們就此隔了千山萬水,不知四處漂泊的你,如今身在何處。

念你深,卻尋你不見,此刻只有小窗前的燭火落寞地閃爍著。

空寂的長夜,如此漫長,光影里更覺形單影只,更加凄涼。

箋注

[1]梁汾:作者的摯友顧貞觀。

[2]蛩螀(qióng jiāng):蛩,蟋蟀。螀,蟬。

[3]無據:不可靠、不足憑。

[4]游倦:倦于游宦,謂仕宦不如意而漂泊潦倒。

遐方怨

欹角枕

欹角枕[1],掩紅窗。夢到江南,伊家博山[2]沉水香[3]。

浣裙[4]歸晚坐思量。輕煙籠淺黛[5],月茫茫。

背景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春,沈宛南歸,孤寂的納蘭賦詞一闋來思念她。

詞譯

夜晚,他獨自倚坐窗前,斜靠著角枕,燭光閃爍,更映照了他的影單形只。

漸漸進入夢鄉,他恍惚間又去到了江南。那是她的故鄉、她的家,夢中依稀看見她屋內香爐里裊裊燃起的煙氣。

遙想一下,她應是去河邊洗衣了,歸來時天色已晚,于是索性坐在窗前,想一些難以排遣的心事。

細思量,愁更深。

只見她,煙鎖眉間,憂鎖心頭。

沒有心上人的世界,一切都是空寂,皓月當空也只剩孤寂。

箋注

[1]欹角枕:欹(qī),通“倚”,斜靠著枕頭意。

[2]博山:即博山爐,一種香爐。

[3]沉水香:即沉香,一種香料。

[4]浣裙:即浣衣,洗衣。

[5]淺黛:用黛螺淡畫的眉毛。此處代指美麗的女子。

天仙子

夢里蘼蕪青一剪

夢里蘼蕪[1]青一剪,玉郎[2]經歲音書遠。

暗鐘[3]明月不歸來,梁上燕,輕羅扇[4],好風又落桃花片。

背景

納蘭出使梭龍時,途中所作,借由女子之口表達離別之苦。

詞譯

夢中,蘼蕪草一片片,她一臉含嗔,幽幽地站在這一片碧草青青之中。長夜里凄清,除了這夢能給她安慰,無他。已經整整一年了,遠行的他還沒任何音訊。她就算心中生怨,卻不得傾訴。

晚鐘已敲響,明月也冉冉升起,燕兒正在梁上軟語呢喃,你為何還不回來?羅扇輕薄,扇不去這孤寂難挨,愁緒生,恰又起春風,吹落桃花瓣瓣,卻吹不去她滿心愁緒。

箋注

[1]蘼蕪:一種香草,古詩詞里多用其表達分離和閨怨。

[2]玉郎:古時對男子的美稱,或女子對丈夫、對情人的愛稱。

[3]暗鐘:夜晚的鐘聲。

[4]輕羅扇:質地極薄的絲織品所制的扇,女子夏日所用。古詩詞中,常用其隱喻女子的孤寂。

相見歡

落花如夢凄迷

落花如夢凄迷。麝煙[1]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愁無限,消瘦盡,有誰知?閑教玉籠鸚鵡念郎詩[2]。

背景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與盧氏成婚,婚后兩人琴瑟和鳴,無限恩愛。這首詞,雖寫宮怨,然納蘭自己卻不悲戚,而是借由宮怨詞,來表達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

詞譯

暮春時節,院中的落花如煙似夢,凄婉迷離;裊裊的熏香煙霧里,夕陽又悄悄地墜落下小樓,無情似它,始終不愿多給一點溫度。

花落,愁濃。人,自消瘦。

她在無限憂愁里漸漸消瘦,容顏憔悴,卻無人知曉她的無限憂傷。閑來無事的無聊時光里,她只好一遍遍地去教玉籠中的那只鸚鵡,教它誦念心上人贈予的詩句,假裝他始終沒遠離,始終在自己身邊。

箋注

[1]麝煙:焚燒麝香時,散發出的香煙。

[2]“閑教”句:此句化用前人意象。柳永《甘草子》:“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生查子

東風不解愁

東風不解愁,偷展湘裙衩[1]。獨夜背紗籠[2],影著纖腰畫。

爇盡水沉煙[3],露滴鴛鴦瓦。花骨冷宜香[4],小立櫻桃下。

背景

納蘭與盧氏,婚后恩愛無限,可惜好景不長,他們僅僅一起生活了短短三年,盧氏就不幸離開了他。此詞,納蘭意在表達自己孤寂凄苦的鰥居生活。

詞譯

惱人的東風,如此不解風情,不但無力吹去她的憂愁,卻還偷偷地輕拂她的裙衩。

孤寂的夜,暮色深濃,形單影只的她背靠著絲紗罩的燈籠,顰眉輕鎖,浮光暗影里,她的身影是那么纖細美好。

夜深人靜,沉香已燃盡,煙氣亦消散,晨露凝結在成對的鴛鴦瓦片上。

夜來天寒露冷,櫻桃花蕾卻出奇地芬芳。

念故人深,她立在樹下,任思念撲面而來。

箋注

[1]湘裙:用湖綠色的絲綢制作的裙。

[2]紗籠:燈籠意。

[3]“爇(ruò)盡”句:沉香已經燃盡。爇,即燃燒。水沉,即水沉香、沉香。

[4]“花骨”句:意夜來天寒露冷,而花蕾卻發出宜人的香氣。花骨,即花蕾。

浣溪沙

雨歇梧桐淚乍收

雨歇梧桐[1]淚乍收,遣懷翻[2]自憶從頭。摘花銷恨舊風流[3]。

簾影碧桃人已去[4],屧痕[5]蒼蘚徑[6]空留。兩眉[7]何處月如鉤?

背景

這應是納蘭寫給他早年間曾愛過的一位女子的一首詞。不是青梅竹馬的表妹,也不是琴瑟和鳴的盧氏,從史料中亦無處可尋這位翩若驚鴻的美人。于是這首情意纏綿的詞,就更耐人尋味。

詞譯

淅淅瀝瀝的秋雨初停,雨打梧桐聲也漸漸消歇。

只是如同情人淚珠的雨滴,還惱人地讓人想起一些蝕骨入心的往事。

曾經與她有過的那些美好的風花雪月,如影追隨。

盈盈碧桃依舊,卻再尋不到她的倩影。苔痕深深的小徑上,空留下她的一串淺淺的腳印。

她曾那么真實地伴在身邊,而如今,只剩對她深情的思念,似這冷月如鉤在心頭。

箋注

[1]雨歇梧桐:出自唐溫庭筠《更漏子》詞中“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2]翻:同“反”,相當于“反而”“卻”,表示轉折。

[3]“摘花”句:意思是當初曾與她有過那些美好的風花雪月的往事。杜甫《佳人》:“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4]碧桃人已去:唐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5]屧(xiè)痕:即鞋痕。屧,木板拖鞋。

[6]徑:小路。

[7]兩眉:代指所思戀之人。

如夢令

纖月黃昏庭院

纖月黃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1]。

知否那人心?舊恨新歡相半。

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2]。

背景

那時,他痛失愛妻,仕途上也很不順,于是他的一腔苦悶就全寄托在紙端。這首詞就作于此際。

詞譯

黃昏時分,寂寞的庭院里,一輪纖月當空。

當時她還伴在我身旁,你儂我儂里全是情話綿綿,讓我連醉意也漸漸退卻不少。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

不知佳人現在何處,更不知她的一顆真心情系于誰,只怕是,早已忘卻了舊愛,另結了新歡吧。

只是,有誰能見我的憂傷和思念,夜夜難眠,孤寂恨難平。

或許,僅有那淚痕知曉我的心事吧,漣漣之中浸濕我那珊瑚紅的枕頭。

箋注

[1]“語密”句:意對方的情深意重,讓自己的醉意即刻消退。翻,反、卻,表示轉折語氣的副詞。

[2]珊枕:珊瑚,多紅色,此指紅色枕頭。紅泫:紅淚。

于中好

送梁汾南還,為題小影

握手西風淚不干,年來多在別離間[1]。

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后山。

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

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2]。

背景

康熙二十年(1681年),顧貞觀因喪母欲南歸無錫。納蘭和他志同道合,自是不舍他離開。本就聚少離多,這次不知又要經歷多久的離別,便更加難舍。時值秋雨,于是納蘭賦詞一首相贈于他。

詞譯

蕭瑟秋風起,最怕離別,卻還逢離別。

本就知己難尋,卻還要分離,再戀戀不舍也沒辦法挽留他的南歸,只能在秋風中執手相送。這一年多來,本就聚少離多,而這一次將是長久的分離,一想起就不由得淚流滿面。

你這離去,我都可以遙想你在家鄉孤寂的樣子:獨坐燈前聽那冷冷秋雨淅瀝,身邊無一人相伴;亦會憶起你我曾經同在雪后看山的美好時光。

我想要對你說的話千千萬萬,唯寄語于你多多吃飯,保重好身體。

明年桂花開放時,別忘記咱們的約定,你一定要回來。

你的樣子,在沉香縷縷輕煙里清晰可見,但你我幽幽的悲傷是無法用筆觸描畫出來的。

箋注

[1]“年來”句:梁汾于十七年初曾南回,詞人亦多次扈駕到昌平、霸州、鞏華、遵化、雄縣等地巡幸。

[2]“一片”句:唐高蟾《金陵晚望》詩:“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德县| 阳泉市| 三穗县| 永康市| 南召县| 吴川市| 桓台县| 五莲县| 南和县| 沐川县| 胶南市| 上蔡县| 康定县| 休宁县| 昆明市| 白玉县| 望都县| 石景山区| 二手房| 论坛| 汾阳市| 广州市| 梅河口市| 昌平区| 扬中市| 潜山县| 象山县| 衡东县| 兴海县| 四子王旗| 桑植县| 柘荣县| 红原县| 娄烦县| 民县| 福安市| 嵊泗县| 宁夏| 博乐市| 呼玛县| 延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