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亳州—鹿邑戰場上的二十余萬明軍、清軍士兵來說,他們沒有多爾袞、李過、高一功等人腦海中的全局形勢,地圖在他們眼中是混沌的,能看到的僅有面前的這一小片區域,能接收到的也只有直接負責他們的中下級指揮官的命令。戰場之上,沒人去想那些高深的問題,只知道你不打對面的人,對面的人就會打你。目前,明軍和清軍在七個戰場上激戰,亳州城的四座城門均爆發了激烈的戰斗,張能發現亳州城外的清軍兵力調動,也立刻北上加入戰場,攻擊孔有德的背后。鹿邑方面,劉文秀和艾能奇前后夾擊岳樂,但是他們的兵力不足,僅能起到牽制作用。鹿邑城中的尼堪也出城反擊,被袁宗第死死擋住。其實就連尼堪、岳樂、袁宗第這些高級大將,也不太清楚戰局究竟會向怎樣的方向發展,他們也只能咬住面前的隊伍狠打,希望自己的努力能給友軍爭取來機會。
高一功不能再等待了,李過的攻勢剛不可久,再這樣遷延下去,友軍承擔的壓力太大了,他決定對清軍發起全面進攻。在步兵掩護下,明軍炮兵放列,開始轟擊清軍陣地。高一功從洛陽長驅來此,隊伍中的少量重型火炮都留給了孫可望,此時他的炮兵在數量、口徑、射程上都不及清軍,但是清軍想拿滑膛炮去摧毀明軍的火炮這樣的小目標那也是癡心妄想,清軍也開始出營反擊,兩軍迅速混殺在一起。
高一功與多爾袞掌握的,分別是明清兩朝軍隊的最精華力量,多爾袞的三萬軍隊中,滿兵多達三分之一,而且綠營比例極低,九成都是旗軍。高一功的軍隊來源于闖軍老本、陜西邊軍、關寧降卒這三個明朝最強大的軍事集團,同樣是明軍能拿出的最強戰斗力。高一功起初還擔心吳三桂部的降兵能不能發揮出戰斗力,但是隨著戰斗的開始,高一功發現,這些對清軍最熟悉的人,表現得比闖軍最信得過的陜西人更好。當年的松錦大戰中,明軍起初的表現也是這樣的,他們作戰頑強,戰術老練,組織性好,給清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但是在被清軍圍困之后,明軍的士氣迅速下降,將領們各懷異心,這才導致了全面潰敗。只要高一功能一直保持著這樣的態勢,這些關寧降兵就會一直這樣勇敢善戰。正如當初白文選所說的,人的善惡勇怯,泰半要靠環境引導。
高一功的左翼由王永強負責,右翼由賀珍負責,打前鋒的則是丁國棟,這些軍隊全都是經歷了和清軍的無數戰斗鍛煉出來的精華,但是清軍也同樣不輸給他們。戰斗進行了還不到一個時辰,傷亡就遠遠超出了兩軍將領們的預計。很快,高一功和多爾袞就各接到了第一個大將陣亡的消息。賀珍部下的果毅將軍王文耀戰死,滿洲鑲白旗都統卓羅戰死。作為多爾袞的嫡系,卓羅之死給清軍造成多大的影響自不必說,王文耀之死給明軍高層造成的震動更為巨大。明軍中的新人大多不太了解王文耀是誰,但是在高一功等闖軍舊人心中,他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當年陜北的農民軍首領不沾泥張存孟麾下共有八名隊長,一隊長滿天星高汝利,二隊長點燈子趙勝,三隊長李晉王李文江,四隊長蝎子塊拓養坤,五隊長老張飛張文朝,六隊長亂世王郭應聘,七隊長夜不收王文耀,八隊長闖將李自成。后來張存孟投降了官軍,八個隊長各奔東西,都成為了有名的豪帥,甚至一些當時還不是隊長的人后來都成名了,比如說王光恩,原本就是四隊的部將,搖黃十三家中的爭食王王友進也是四隊的,趙勝、李文江、張文朝在對抗官軍時戰死,高汝利、拓養坤、郭應聘投降了官軍,后來高汝利又倒戈投降李自成,戰死于潼關之戰,拓養坤降而復反,被部下武大定殺害,郭應聘病死。只有王文耀始終堅持抵抗,與李自成同甘共苦,他武藝高強,但是智謀不成,他也沒有什么權力欲望,處處擁戴李自成,他在闖軍中指揮的軍隊雖然越來越多,但是排名卻不斷下降,從與李自成并列的首領變成了李自成手下的大將之一,到后來只能給大將做副手,但是王文耀始終沒有任何怨言,認為自己就是塊沖鋒陷陣的料,部下的兵馬越來越多,日子過得比過去好得多了,又有什么不滿意的。
王文耀之死,讓高一功心中掠過了一絲陰影,當年的八位隊長,至此全部離世,這好像是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最先出現不支之象的是孔有德,他一開始試圖攻打亳州南門,但沒有成功,緊接著,從南邊趕來的張能部就加入了戰場,孔有德因為分了一半的兵力給線國安去援助瓦克達,敵不過張能的生力兵馬,只能向西門撤退。瓦克達見孔有德姍姍來遲,卻還引來了敵人,自然大為不滿,但是此時埋怨他也是無用,兩軍還是得報團取暖。兩路清軍會合之后,防御能力大大增加,郝搖旗、湯志、張能百計攻打,均不能攻破清軍營壘。
戰局的發展,與所有人的預期都大不相同,戰斗一直進行到申時,仍然沒有任何一支明軍或清軍有被擊潰的跡象。與此同時,這兩支軍隊也都承受著巨大的傷亡。秦一藩戰死,丁國棟負傷、湯志負傷,本來就是帶傷作戰的秦翼明也堅持不住了,只能退回城內,亳州東門的戰斗結束。清軍方面,也有祝世昌、吳守進兩個都統重傷,中下級軍官死者不計其數。但是,戰局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高一功的攻勢越來越少,更多時候是清軍在進攻,孫守法部下的騎兵已經大量折損,也放棄了和李率泰的戰斗,退回亳州北門,亳州城頭的炮火兇猛,李率泰嘗試了一下追擊便放棄了。在亳州西門,明軍也不能像一開始那樣發動猛烈的攻擊,清軍的戰線非常穩定,并且開始組織小規模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