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 東亞視角下的近代歐洲

記得多年前和法國學者交流中國人文學科如何國際化的問題時,法國學者就以日本為例,提及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很多日本學者到歐洲的著名大學學習,學成后歸國,縮短了日本學術,特別是人文學科和國際學術界的差距,并推動其發展興盛。《近代歐洲的霸權》這本書的作者福井憲彥也是這些學人之一。福井憲彥教授曾留學巴黎第一大學,這所大學起源于索邦大學,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大學之一,僅次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因此文化傳統悠久,學術聲譽卓著。盡管他沒有在此獲得博士學位,但這所大學以及整個巴黎的文化學術氛圍,使他獲得了對歐洲歷史的獨到理解。回國后,他專攻歐洲近代史、法國史,以及歐洲近代史學史,特別是作為“年鑒學派”的介紹者而聞名,被譽為日本“年鑒學派”第一人。正是受以法國布羅代爾為代表的“年鑒學派”的影響,他所撰述的《近代歐洲的霸權》一書帶有“年鑒學派”的鮮明特點,從經濟、社會和文明的不同維度來理解歐洲歷史的變遷,特別是從歷史的“長時段”—這是“年鑒學派”最為顯著的特質—入手來回答為什么歐洲率先邁入現代文明,其背后的動力究竟是什么。

正像作者在開篇所說:“我們稱作‘近代歐洲的霸權’的歷史性局面并不是在19世紀突然成立的,其背后是諸多相連的因素的歷史性發展。這些多樣化因素的發展,打個比方說,同步發展所帶來的大浪潮一般的局面,是在19世紀產生的。即使回溯,這種因素的同步發展最多也就是從18世紀后半期才開始。

“正確的觀點或許是,在機械工業開始實質化發展的18世紀中葉之前,歐洲即便在經濟層面上,也只是步亞洲后塵而已。構成世界經濟基軸的貴金屬白銀僅僅流向中國,就可以反映出來這一點。在農業經濟為主、手工業與之結合的時代,歐洲并沒有掌握世界發展的主導權。工業化的發展和民族國家的構建才是支撐近代歐洲霸權的兩個車輪。

“盡管如此,歐洲在自16世紀開始的所謂‘大航海時代’中,開始積極向海外擴張,將此前已經存在的世界各地的區域內貿易和區域間貿易強有力地聯系在了一起。世界一體化、全球化之路在這時已經開始,而不是到了19世紀和現代之后才忽然產生。歷史性地把握‘近代歐洲的霸權’的旅程就從這里開始吧!”

應該說,作者對歐洲歷史這一歷史性關鍵“時刻”把握得非常到位。的確,如果說歐洲率先邁上現代之路,與世界其他地區實現了“大分流”,其時間節點自然屬于15世紀,即以葡萄牙為發端的一系列海上探險。我們千萬不可小看發生在這時的一次次海上探險,正是它們啟動了歐洲現代文明的進程。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作者選定這一時間和這些航海事件作為歐洲現代文明的開端頗有意味,因為就在這同一時期,我們也有鄭和七次下西洋,其次數、規模和技術裝備水平均與葡萄牙不相上下,但就結果而言則相殊甚遠,它并沒有開啟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其中的原因的確令人深思。

15世紀之后,從葡萄牙開始,歷經幾個世紀,至19世紀下半期歐洲諸國終于實現了現代化,成為了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在這一過程中,盡管各國實現現代化的進程有先有后,各自的特點也不相同,但無論如何它們都存在著內在的某種同一性。在這些同一性中,作者提煉出兩個最為關鍵的要素,一是工業化,二是民族國家的建立,認為這是歐洲現代文明最為重要的特征。對于歐洲的工業化,作者給予了白描般的敘述,并用“產業文明”這一日本學界特有的概念來進行概括。不過有些遺憾的是,作者未能就歐洲工業化,特別是作為第一個工業革命國家的英國如何能開始工業化展開論述。對此,學術界已經有很多的研究,例如勞動分工和市場、英國“光榮革命”后的政治環境及社會資本對經濟的作用等等。在此,我想以知識的傳承和發明,即“工業啟蒙”以及對知識和技術發明的制度性保障來做一補充。

工業革命首先是一場技術發明,那為什么在18—19世紀有無數的新技術被發明,并被應用于實際的生產呢?可以想象,如果沒有這些技術,工業革命不可能發生。這就如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茨所說,工業革命受到技術或者“有用知識”擴展的驅動,這也被歷史學家稱為“工業啟蒙”。對此,英國歷史學家寫道,“工業啟蒙”試圖理解為什么技術通過推廣而運行,并最終將它們與那個時代的正規主體知識相聯結。這些知識最終滲透到“應用工藝”中,轉化為斯蒂文森所說的“技術素養”的內容,例如對材料屬性的熟悉、對機械的領悟,以及對概念和空間圖形表述的理解,從而最終實現精巧的設計和機器的運行。

如果從知識傳承的角度來進行解釋,認為技術的創新是根據人們所擁有的現有的知識存量而做出的,那么由此出發,美國學者諾思更進一步提出,這些新的技術發明又是由什么來決定的呢?由此,諾思觸及了一個核心問題:如果沒有財產權的制度性保障,就無法帶來技術創新。他說:“總之,研究產業革命的經濟史學家著眼于把技術變化視作這一時期的主要動態因素;然而,他們常常不能回答是什么引起了這一時期技術變化率的提高。在討論技術進步的原因時,他們似乎常常假定技術進步是無代價的和自發的。但簡而言之,技術進步率的提高既源于市場規模的擴大,又出自發明者有能獲取他們發明收益的較大份額的可能性。”的確,早在1624年,英國就通過了專利保護條例,宣布工業生產程序的發明人受到保護,為期十四年。在后來的英國革命中,瓦特的蒸汽機受到保護就說明了這一點。當瓦特的蒸汽機發明出來之后,很多人一看有利可圖,就開始仿冒,這樣瓦特發明的收益就無從得到保障,于是,他很快就申請了專利保護,使自己的技術發明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如果擴展到“社會”視角來理解的話,可以更進一步地補充,歐洲率先實現工業化是因為這個社會在經濟體制的安排上都選擇了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成為整個社會的底部和基礎,成為占據主導地位的經濟制度。當然,在西方的歷史發展中,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也是一個歷史的過程,或者說是一種文化與制度的選擇。馬克·貝維爾和弗蘭克在其主編的《歷史語境中的市場》一書中就對此做出了探討。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從初級集市到全球性遠程貿易的市場交換網絡,交換價格的制定發生了質變,與此同時,隨著市場的擴展、交換的頻繁,圍繞市場交換也形成了一系列服務體系,如交易所的建立、金融信貸業的開展、風險的規避與保險業的興起等。這些制度性要素不僅為市場交換服務,自身也成為市場經濟體制中的有機組成。同樣,市場經濟還要求具有產權觀念和產權安排,在社會經濟的組織上形成公司制,等等。法國“年鑒學派”的代表性人物布羅代爾在三卷本《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皇皇巨著中就詳細討論了市場經濟如何確立的問題,并得出這一結論: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

值得重視的是,作者將民族國家的構建作為理解歐洲文明的重要要素,并且解析了“民族”(nation)這一概念所包含的豐富意義。作者指出,“nation”一詞是包括國家、國民與民族三重意味的詞匯。就歐洲的歷史經驗而言,各國是伴隨著政治體制的變遷、社會經濟的發展構建起來的獨立民族國家,其背后強大的思想推動力則是民族主義。學界大都認為,法國大革命催生了近代民族主義的形成,如果把法國革命與民族國家的構建看成是第一波的話,那么19世紀70年代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統一則為第二波;而第三波就是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奧匈帝國解體,原先帝國統治之下的中歐版圖出現了新的變化,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王國等國家相繼獨立,成為新型的民族國家而矗立在歐洲世界之中。從這一歷史進程中可以看到,民族國家的構建是一種歷史的產物;但如果我們僅僅理解到此,也有失偏頗,事實上,一戰的爆發就與民族主義及其基礎之上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息息相關,這一點已經成為歐洲學界的共識。因此,我們需要對民族主義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

正是因為一戰,歐洲文明進入了一個“黑暗”的時期。當一戰剛剛爆發時,有位英國政治家就情不自禁地說道,從此,歐洲的燈光熄滅,不再會點燃。戰后,面對著如此慘重的損失,各個階層的人都不約而同地使用“崩潰”這樣的字眼來描述這一慘狀。歷史學家施賓格勒不禁寫下了《西方的沒落》這本書,認為西方已經衰落。這是因為一戰所造成的傷亡實在太過慘烈。從1500年開始,歐洲因為日益增強的軍事地位,以及科學和工業革命帶來的奇跡,在全球化的開始階段成為世界的中心,整個世界體系以他們為中心而建立。這樣一種地位也使得歐洲人充滿著無比優越的驕傲與自信。他們全然相信進步,相信從啟蒙思想家開始就提出的進步理念,未來一定會比現在更好。但讓人無法想象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心態上徹底擊碎了這一自信,使歐洲陷于“崩潰”。

一戰之后,歐洲很快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1945年才徹底結束。兩次大戰從1914年到1945年這一時間上來計算,可以說是歐洲歷史上的又一場“三十年戰爭”。直到二戰之后,歐洲人才徹底反思,也正是為了避免戰爭悲劇的重演,“歐盟”應運而生,希望建立起一個超越民族國家之上的共同體,盡管這一共同體在當下的全球化過程中正在受到嚴峻的挑戰。

通觀全書,作者選擇了工業化和民族國家構建這兩個要素來論述歐洲現代文明的發展,為我們揭示了歐洲確立“霸權”地位的內在原因。當然,我們可以說,在這本書中,作者遺漏了推動歐洲現代文明發展的很多要素,例如政治制度的安排、思想觀念的演進等內容。但如果按照“年鑒學派”的“經濟、社會和文明”這些要素來看,本書的確是沿著法國“年鑒學派”所開辟的史學范式來書寫歐洲歷史。同時,作為一位日本學者,也用不同于歐洲學者的眼光來思考和理解歐洲,并充分發揮日本本土的學術優勢將歐洲近代歷史進程書寫得如此提綱挈領、簡潔明快、流暢易懂,的確應該值得贊嘆。欽佩之余,也不禁感想,作為同屬于東亞的中國,閱讀日本學者所撰寫的歐洲史,也許對我們更有一番新意和啟迪。

李宏圖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科技| 卢龙县| 南通市| 大同市| 金阳县| 阜宁县| 武城县| 乾安县| 泰顺县| 眉山市| 东乌| 孝义市| 海宁市| 公主岭市| 宝兴县| 元朗区| 镇赉县| 葵青区| 胶州市| 南宫市| 峡江县| 卢龙县| 麻江县| 东明县| 阿荣旗| 高雄市| 克东县| 嵊泗县| 汾西县| 柳河县| 益阳市| 宜良县| 广南县| 洛隆县| 渭南市| 新乡县| 隆德县| 金华市| 武威市| 上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