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馬其頓王國與地中海世界東部

重新審視希臘與波斯的關系

重置歷史舞臺

亞歷山大是馬其頓的國王。馬其頓王國位于希臘本土北部,誕生于巴爾干半島的一角,在與波斯帝國、希臘世界的密切聯系下成長起來。它在吸收希臘文化的同時,國力得到了增強,到了亞歷山大的父親腓力二世的時代,馬其頓征服了希臘世界,成長為巴爾干半島最強的國家。亞歷山大繼承了這個強大的國家,進攻東方世界,遠征的范圍包括整個波斯帝國,最遠處到達印度的西北部。為了討論亞歷山大,我們有必要將這個廣袤的世界收縮到可以一目了然的程度。為此,我們首先必須擺脫已經成為常識的歷史形象的束縛,設定新的歷史舞臺。

日本高中的世界史教科書里,古代希臘史與古代東方史的內容分別放在不同的地方,給人一種感覺—— 二者分屬完全不同的世界。古代希臘史雖講述了希臘與波斯的關系,但只有希臘在希波戰爭中獲勝,以及亞歷山大東征與波斯帝國滅亡兩項內容。馬其頓王國在希臘衰退期突然崛起,但是大多書籍都沒有記載其崛起背景和國家情況。在面向普通讀者的《世界歷史》系列中,希臘、羅馬與東方被分在不同的卷冊,東西兩個世界的關系含糊不清。并且,希臘化時期的記載也是以亞歷山大東征和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為主題,希臘化史和東方史成為了完全不同的兩段歷史。

從這樣的敘述中我們獲得的印象就是:希臘與波斯常常處于敵對狀態,亞歷山大的遠征開辟了東方世界的新時代。但是,這樣的歷史觀是基于希臘人的立場,在今天,希臘中心主義廣受批判。事實上,希臘文化是在東方世界的深刻影響下誕生的,希臘人與波斯人等東方各民族在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都有密切交流。從黑海經愛琴海到地中海東部形成了一個貿易圈,希臘商人往來頻繁,眾多的手工業者、雇傭兵為了生計也在這個貿易圈里流動。在政治上,希臘和波斯也并不是常年對立。在希波戰爭期間,許多希臘國家接受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對它們的統治。希波戰爭后,雅典、斯巴達等國頻繁派遣外交使者到波斯王那里,請求締結同盟或提供資金。波斯王乘機煽動希臘人,讓他們內部對立,甚至還操縱了他們。波斯帝國版圖從西亞一直延伸至印度西北部,在他們看來,希臘不過是隔海的西部邊境而已。

波斯帝國的最大版圖(公元前500年左右)

過去對希臘化時代的理解也是片面的。如前一章所述,一般認為,由于東征,許多希臘人遷移到東方,傳播了希臘文化,各民族間的交流變得頻繁,希臘文化與東方各地的文化相融合而誕生了希臘化文化。然而,這過高評價了希臘文化的貢獻。阿契美尼德王朝對征服的各民族實行寬容政策,在其統治下已經實現了多民族間的和平共處。阿拉姆語作為國際語言得到廣泛使用。在文化層面上,波斯人積極學習埃及、亞述等地的先進文化。正如波斯波利斯王宮的浮雕所顯示的那樣,他們用獨特的方式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另外,他們還建設了“御道”及驛站制度等交通和通信網絡,構建了有效的統治體系。亞歷山大在東征時也充分利用了上述制度和組織,用今天的詞語來描述的話,可以說活用了基礎設施。

可見,在亞歷山大之前,東西兩個世界已建立了密切的關系。只有立足于此,才能考察亞歷山大登場的背景及東征的歷史意義。讓我們“重置”迄今為止的常識,首先從希臘和波斯的關系入手。

希臘世界的興起與東方世界

公元前8世紀以后,在希臘本土與愛琴海一帶誕生了許多獨特的小國家,被稱為“城邦”。城邦是廣義上的城市國家,作為共同體成員的市民聚居在被稱為衛城的山丘周圍,共同承擔政治、軍事職責,共同治國。城市周邊的寬廣農地被分配給自由身份的農民。起初貴族獨占政權,后來政體逐漸演變,最終占市民大多數的平民也能參與政治。城邦是極小規模的國家,被視為市民的成年男子的數量通常只有數千人,小的城邦甚至只有數百人。鼎盛時期的斯巴達和雅典是例外,前者有近一萬市民,后者則擁有四萬市民。此外,希臘人在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期間,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地方建立了許多殖民城市,頻繁開展交易活動,同時擴大了希臘世界。據推算,城邦的總數多達一千五百個。

此時在東方,亞述人于公元前8世紀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建立了帝國,將版圖擴大到埃及。在小亞細亞,弗里吉亞王國興盛,經由地中海東部、小亞細亞沿岸及內陸的貿易發展起來。東方先進的文化給予希臘人巨大的刺激。希臘人不僅改良腓尼基文字,創造出拉丁文字,還在雕刻、建筑樣式,以及冶金技術、金屬加工技術等方面積極學習東方世界。因此,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被稱為東方化的時代或東方樣式化革命的時代。像這樣,在東方世界的影響下,獨特的希臘文明誕生了。

亞述帝國及其周邊(公元前660前后)

在希臘世界中,小亞細亞西岸的愛奧尼亞地區受到東方文化的深刻影響,當地城邦最先得到發展,文化繁盛領先于希臘本土。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緊鄰這一地區東部的呂底亞王國興盛起來。該國君主夸耀自身繁華,非常關注希臘文化,向德爾斐等希臘圣地進行大規模捐贈。公元前6世紀,該國克羅伊斯王首先征服小亞細亞沿岸的希臘諸國,強制其朝貢,反而使雙方的經濟關系更加緊密,亞洲大陸的希臘人得以繼續享受繁榮。

這一時期在希臘本土,斯巴達在王權的引導下,確立了全民專注于政治和軍事的獨特國家制度,并與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各城邦組成同盟,成為希臘首屈一指的強大勢力。雅典則在公元前6世紀初實行梭倫改革,邁出民主政治的第一步,之后在庇西特拉圖的僭主政治下發展工商業,中小農民的生活也安定下來。僭主政治倒臺后的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梯尼改革國家制度,確立了以重裝步兵階層為中心的民主政治。此外,波奧蒂亞、色薩利、福基斯、洛克里斯等地的許多城邦都通過共同的方言和宗教聯結在一起,各自形成了松散的聯邦制度。雖然落后于愛奧尼亞地區,但是希臘本土的各國也逐漸實現了政治上的發展。

而使這種狀況發生巨大改變的是波斯帝國的建立和西進。

波斯帝國的西進

波斯人從中亞南下,公元前700年左右,在扎格羅斯山脈東南部的帕薩(希臘語稱“波西斯”,即“Persis”)地區定居,受到埃蘭人和米底人的影響組建了王國。公元前559年,居魯士二世即位,波斯開始了頻繁的征服活動。公元前546年入侵小亞細亞,消滅呂底亞王國,并征服了小亞細亞沿岸地區的希臘人。公元前539年占領巴比倫,統一東方世界。其后,岡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自此出現了空前的大帝國。公元前522年岡比西斯逝世,大流士一世篡奪王位,用一年時間鎮壓了全國各地的叛亂,確立了王權。此時,帝國版圖從埃及經中亞直達印度河流域。他將領土分為若干行省并設總督,整治“御道”及通信網;另一方面,對統治下的各民族采取寬容政策,準許自治,等等,確立了作為世界帝國的管轄體制。到底如何統治眾多宗教、習慣各不相同的民族,對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作出了榜樣。這種管轄體制被后來的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視為范本,繼承了下來。

大流士進一步橫渡博斯普魯斯海峽,沿黑海北上,遠征斯基泰。遠征雖以失敗告終,但以此為契機,波斯帝國將勢力擴張到歐洲一側。當時的巴爾干半島,從愛琴海沿岸開始,越過海姆斯山脈、羅多彼山脈直到多瑙河,都是色雷斯人居住的地區。他們分為多個部族,并未建立統一的國家。其西部緊鄰的斯特魯馬河一帶居住著派奧尼亞人,再往西就是馬其頓王國。被大流士留在歐洲的將軍美伽巴佐斯,于公元前510年左右征服了色雷斯地區,將派奧尼亞人強制遷往亞洲,并使馬其頓王國臣服。直至波斯被希臘打敗并撤退為止,大約三十年的時間里,巴爾干北部都屬于波斯帝國。在此期間,東西貫穿品都斯山脈的貿易之路,經由愛琴海北岸通往小亞細亞,甚至到達多瑙河流域,貿易活動十分興盛。色雷斯和馬其頓的王公貴族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模仿波斯式的生活方式。例如,馬其頓國王狩獵用的廣闊庭院可能就是受到波斯人的影響。

公元前499年,愛奧尼亞地區的希臘人叛亂,六年后被鎮壓了下來。之后,大流士迫使愛琴海島嶼和希臘本土的部分人承認其宗主權。波斯人的統治是通過國王及波斯高官與各國統治者之間的個人友好關系實現的。希臘各城邦的統治階層依賴波斯人作后盾以維持自己的政權,而波斯方面,則通過向行善的希臘人給予土地和村莊作為報償,來確保他們的忠誠。對小亞細亞沿岸和愛琴海一帶的希臘人,波斯人則通過密布的私人友情關系網絡維持其統治。

雅典之海

愛奧尼亞的叛亂得到雅典的支援,以此為導火索,公元前492年爆發了希波戰爭。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向雅典發兵,在馬拉松戰役中敗北。繼任國王薛西斯在前480年親征希臘,在薩拉米斯海戰中敗退,剩余的陸軍也于次年在普拉提亞戰爭中敗北。最后,希波戰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

然而,波斯軍隊雖然戰敗,但余威尚存。公元前477年,以雅典為中心,愛琴海及周邊各城邦結成提洛同盟,以防備波斯軍再次來襲。

希波戰爭中,希臘艦隊的反攻作戰范圍到達小亞細亞西南部,大陸上的希臘各城邦得以擺脫波斯的掌控。如此一來,愛琴海成了希臘之海——準確地說是雅典之海,因為雅典對希波戰爭的勝利貢獻最大,憑借其威信及強大的海軍實力稱霸愛琴海。從公元前5世紀中期開始,在政治家伯里克利的領導下,雅典確立了直接民主政治,壟斷了提洛同盟的資金,用于興建帕特農神廟等眾多公共建筑設施。雅典作為希臘最大的城邦,在政治及文化上都迎來了最鼎盛的時期。

希波戰爭時的希臘(前500—前479年)

另一方面,希波戰爭之后,希臘的奴隸制發展起來,以亞細亞人為主的大批奴隸被帶到市場買賣。在雅典,除相當貧困的市民外,每個人一般都擁有兩三個奴隸,中等階層擁有五六個甚至七八個奴隸用于役使做家務和農活。奴隸制得到普及,并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于是產生了“外國人即奴隸”的觀念。原本僅指非希臘人的詞語“barbaroi”,也有了“野蠻人、蠻夷”等歧視含義。波斯人被看作“野蠻人”的代表,只有他們的國王是自由身,其余人都被視為奴隸。希波戰爭的勝利是希臘反抗東方專制國家的勝利,是自由的勝利,這種思想產生于全盛時期的雅典。每年在祭典上演出的悲喜劇也都重復著“外國人野蠻落后”的老調,它成為固定觀念,深深浸透到希臘人的腦海中。

然而,上文所述的其實只是希臘、波斯關系的一面。希臘人憧憬豐富多彩的波斯文化,在政治上希臘各國也漸漸受到波斯國王的擺布。

波斯文化的流入

希波戰爭之后,豐富多彩的波斯文化流入希臘世界。在近代以前,戰利品為人們詳細了解異國文化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戰爭起到了廣義的文化交流作用。希波戰爭之后的希臘人也不例外。他們在普拉提亞戰役中從波斯人那里繳獲了豪華的家具用品,不僅感到驚艷,還進行了仿造。例如,雅典建造的執政團成員聚會所是圓形的,別名叫作“Skias”(太陽傘),據說就是模仿了波斯國王的帳篷或是傘的形狀。另外,伯里克利在衛城的山麓建造了名為“odeion”的建筑物,四邊是60米以上的方形柱子隊列,共81根,以9×9的形式排列,支撐著四棱錐形的屋頂。雖然該建筑的目的尚不明確,但其樣式不是當時的希臘能夠設計的,一般認為是模仿波斯王帳篷而建的。有學者認為,提洛同盟各國的貢品在這里展出,因此“odeion”是為了夸耀雅典的權力。這和波斯波利斯的覲見大殿、玉座閣顯示出來的“權力的表象”這一思想有相通之處。如果根據這種解釋,則“odeion”表明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實,即雅典的公共建筑采用了波斯宮殿的設計理念。

給國王撐傘的侍從 波斯波利斯玉座閣的浮雕

對波斯風格的喜好還擴展到個人層面。例如,有的陶壺上描畫了穿著東方風格長上衣的男女和手持傘或扇子的女性。服裝是政治的視覺化表現,上層市民為了表現自己優越的地位,身著東方風格的服裝;女性外出時讓奴隸撐著太陽傘,以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在波斯,傘是權力的象征,因此浮雕上會刻有侍者在國王背后撐傘的場景。另外,雅典派出的外交使節接受波斯王的豪華贈品,帶回各種舶來品,其中最有名的是皮里蘭佩帶回的孔雀。雅典使節們的見聞和禮物,令越來越多的人對波斯產生興趣。

波斯波利斯覲見大殿的浮雕 各民族代表團持貢品覲見國王的場景。上方中間拉著駱駝的是埃利亞人,正中間是牽著瘤牛的是巴比倫尼亞人,下方趕著馬車的是呂底亞人

諸如此類,雅典人一方面蔑視波斯人,視其為奴隸,另一方面卻又強烈憧憬波斯豐富多彩且充滿異域風情的文化。特別是上流階層,他們競相追求波斯風格,并以之彰顯其社會地位和獨特之處。

波斯帝國邊緣的希臘

雅典海上統治地位的發展威脅著陸地霸主斯巴達。公元前431年,兩國為爭奪希臘世界的霸權,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伯里克利死后,雅典政治家們為迎合民眾,魯莽作戰,過度耗費了國力。兩國競相向波斯王派遣使節以求得資金援助,斯巴達利用從波斯得到的資金打造艦隊,最終擊敗雅典海軍,逼其投降。公元前404年,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

掌握海上霸權的斯巴達對希臘諸國實行高壓統治,并以解放復歸波斯統治的希臘各國為名義,侵犯小亞細亞。波斯王為消除斯巴達的威脅,向雅典和底比斯等強國提供資金支持。這些國家結成了反斯巴達同盟。公元前395年,科林斯戰爭爆發。如波斯所期待,斯巴達從小亞細亞撤軍。戰爭進入了膠著狀態,斯巴達和波斯都擔憂雅典恢復海上霸權,便于公元前386年締結議和條約,結束了戰爭。此條約一方面保障各城邦自由和自治,同時又承認小亞細亞的希臘人從屬于波斯王。因本土和愛琴海一帶的全部希臘國家都加入到條約中,所以又稱為普遍和平條約(也稱波斯國王和約,或取自斯巴達使節名,稱安塔西達斯和約)。就這樣,以波斯為后盾的斯巴達再次君臨希臘,但因出賣了亞洲大陸的希臘人而遭到譴責。

此后,處于斯巴達支配之下的雅典再次奮起反抗,于公元前377年以自由和自治為旗號復興海上同盟。同時,底比斯謀求霸權,挑戰斯巴達,于前371年在留克特拉戰役中大獲全勝,使斯巴達從最強國的高位上跌落下來。而波斯國王則從這些強國爭霸中獲漁翁之利。波斯王挑起希臘人的內部戰爭,并更改普遍和平條約,不允許任何一國手握霸權,以便操控各國。如此一來,希臘人合力進攻波斯的隱患消除了。由此,公元前4世紀希臘被禁錮在普遍和平條約的框架中,受制于波斯國王。

在戰火連綿的希臘,由于政治斗爭和經濟沒落,眾多市民離開城邦,為了生計成為雇傭兵輾轉各地。希臘雇傭兵是優秀的戰士,頗受好評,波斯王和小亞細亞的總督們都積極雇傭。而雅典的將軍們為了謀求個人利益也前往國外,作為雇傭兵首領大展身手。至于斯巴達,在留克特拉戰役大敗之后,國王親自領兵受雇于埃及王,所得收入用于重整國家財政,可謂“全民打工”。埃及于公元前4世紀時叛離波斯,波斯王為恢復宗主權數度對埃及用兵。因埃及、波斯雙方都依靠希臘雇傭兵,因此只是希臘人之間的作戰而已。

在波斯國王的控制下,希臘各國戰火連綿,國力不斷被消耗;希臘人為謀生而流浪于國外,受雇于王侯,成為雇傭兵。這就是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處境悲慘,只能被稱為“波斯帝國的西方邊境”。令這樣的希臘臣服的,是馬其頓王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沁旗| 广宗县| 六枝特区| 靖安县| 丹巴县| 澄城县| 慈利县| 江门市| 探索| 雅安市| 长武县| 铜鼓县| 蕲春县| 新密市| 桃源县| 临江市| 合作市| 昭通市| 察哈| 牙克石市| 威信县| 合川市| 军事| 通榆县| 五指山市| 洪泽县| 疏勒县| 溆浦县| 汉川市| 贵南县| 依安县| 诸暨市| 安新县| 资中县| 墨脱县| 海晏县| 府谷县| 元江| 佛学| 榆树市|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