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列子》先把哲學的大原則講了,下面引用許多故事,每個故事所包括的意義都是既深且遠,要自己慢慢以人生的經驗,以精密的思想去體會這個人生。

列子學射,中矣,請于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學射

“列子學射,中矣,請于關尹子。”他說列子學射箭,技術很精到了,每一箭都射中了目標,沒有失敗過。請教關尹子,以道家講是他的太老師,不過以諸子百家來講,他們的系統關系很難講的,究竟如何,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但是這里他們好像又有密切的關系,所以他就請教關尹子,關尹子說:“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你每箭射出去都打中,怎么樣打中的你懂不懂?這就是個問題,那么如果我們學過手槍的射擊,打中容易,但懂得彈道學很難。懂了彈道學的人,槍隨便怎么打一定中,因為他心里知道,什么槍、什么子彈、什么彈道之故。彈道學盡管懂了,還有個哲學問題,何以計算那么準?關尹子問他,你每一箭都射中,你曉不曉得是為什么?“對曰:弗知也”,列子講老實話,這個不知道,我只看中目標,練習慣了就中。“關尹子說:‘未可。’”不行!

那么“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列子被這位老師一罵,自己就謙虛起來,“退而習之”。現在順便講到古文,為什么古文要講“退而習之”?那就是形容詞了,不止是再練習三年,是同外界都隔絕了,關起門來才能夠專心再練習三年,所以加一個“退”字,成分就有那么重。這樣列子又來給關尹子報告。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關尹子說現在你應該懂了,為什么每一箭都射中。“列子曰:知之矣”,我懂了。“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你既然懂了,可以了。注意啊!下一句話,懂了以后,守住這個原則,不可以再亂、再喪失了。

這個故事,講了半天,還沒有說出來列子懂了什么,這就是《列子》跟《莊子》的思想。后來佛法進入中國,南北朝之后,到了唐代,就有禪宗的產生。禪宗的教育方法所謂“參”,是靠你自己去研究懂的,不是靠老師告訴你一個公式。公式越清楚就越沒有智慧了,公式是別人的腦子,啟發不了自己的智慧。老師不告訴你公式,是要你啟發自己真正的智慧。所以打中不打中在于心,在養心之道,心的寧定也就是定。列子沒有說出來懂了什么,他只說我懂了。但是關尹子說你既然懂了,現在你總算可以了,下面一句“守而勿失也”,就呼應出來中心所在。心的定靜,再不能散亂了,散亂就不能定;不能散亂,也不能昏迷,守住,這是定的境界,永遠要定住。

射擊與修身治國

下面他引出一個原理。“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這是他這一節的結論,不但射箭是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要主持國家的大政,大原則,以及保養自己的生命身體,都是同一個原則。等于射箭一樣,要非常小心,非常謹慎。

我們看到臺北有很大的射箭會,不過這個也是要有錢才能玩的。寫毛筆字、拉弓射箭都變成有錢人玩的,不像我們小的時候,自己用竹子烤彎做弓。我有一位傳射箭的老師,有幾句口訣,“足踏浮泥頭頂天”,兩個腳跨馬步,像踏在浮泥上面,頭頂著天,就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口吐翎毛耳聽弦”,箭后面是一根雞毛,耳朵聽那個弓弦拉緊射起來,噔……一響,好像彈琴的聲音一樣。為什么耳朵聽這個弦?這一箭出去有多大的力量?射程有多遠?自己聽弦的聲音已經知道了,這是經驗來的。你看古人的畫,那個箭拉到嘴邊,手一放,咻……就出去了,所以“口吐翎毛”,那個雞毛好像箭從嘴里吐出去一樣。“前手如端一碗油”,前面的手拿住那個弓,像端一碗油。又像這只手直直地端一碗水,走很遠的路,水都不起波浪,一點都不能搖出來,這個手變成一個鐵桿子一樣,功夫要練到這樣。“后手打死一條牛”,后面這一只手一放,很大的力量,可以打死一頭牛。

你看歷史上,古人拿五石弓,那個弓拉力的重量,要有五石那么重,五石多少斤,這個弓就是多少斤重,這個指頭就把幾百斤的弓拉開了。所以弓如滿月,完全拉滿了,手一放,那個射程又快又遠,這是講射箭的道理,這也是中國的武藝,武功到達了藝術境界。古代講百步穿楊,距離一百步路,一箭射出去,剛剛射到楊柳葉子,箭透過去,楊柳葉子還掛在樹上,這叫百步穿楊。那個眼力之好,射程之準,要達到忘我的境界才行。

我們看《漢書》上李廣射虎,夜里出來,把石頭看成老虎了——我們本院的同學研究過唯識學的,知道那是非量境界、假帶質境——李廣拉開弓箭射去,第二天去找射死的老虎,看到自己的箭插進石頭里。自己想想都奇怪,哪有那么大的力量?白天再拉弓來射那一塊石頭,進不去了。這種技術到達了身心合一,已經不是武器了,是精神作用。夜里他認為那一塊石頭是老虎,全心全意,精神心理同這一支箭合一了,所以石頭都被穿了進去。白天曉得是石頭,心理上有一層障礙,再大的力氣也射不進去了。

我們研究心理學這是個重點,是個大問題,與精神、生理、唯物、唯心的道理都有關系,也是一個大哲學。我們懂了這許多射箭的技術、哲學原理,就知道列子所講的不簡單。不但是射箭,為國家,為自己個人的生活,“亦皆如之”,處處要小心謹慎,處處要有定力,不散亂,不心粗氣浮,否則就要失敗。所以,一個結論,我們上古的圣人、有道之士,“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一件事情的成功失敗是兩邊的現象,不要考慮,有道之士不問這個,要在真正的邏輯最高處推想。

我們懂了這一段故事的說明,它同前面大原則是連起來的,實際上是整個的引申,這是舊文章的邏輯。

列子曰:“色盛者驕,力盛者奮,未可以語道也。故不斑白語道,失,而況行之乎!故自奮則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則孤而無輔矣。賢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盡而不亂。故治國之難,在于知賢,而不在自賢。”

什么人可修道 可講道

下面又講一件事,“列子曰:色盛者驕,力盛者奮,未可以語道也”,色就是顏色,顏色盛就是年輕,年輕人臉上的顏色很旺盛、很漂亮。你看現在年輕人個個翹頭翹腦,因為色盛他自然驕;到老了的人啊,看起來彬彬有禮,實際上驕不起來啦!“力盛者奮”,一個體力好的人是坐不住的,就想動一下,奮斗一下,所以孔子也說,年輕“戒之在斗”,年輕人喜歡打架,其實戒不掉的。年輕人學拳,剛剛學了三天,覺得無比的英雄,在公共汽車上,這個手也要動兩下,表示是學武的;到了功夫深了,反而動都不敢動,怕出手傷到人。所以力氣很盛的人,奮,這個“奮”代表一個原則,非常奮發,好像不可一世。你看這兩句話下面“未可以語道也”,少年體力好的人,經驗不夠,要學道,你跟他說死了他也不懂。像我們這里,滿堂年輕人很多,來聽《列子》《莊子》,你看色又盛、力又盛,公然還來學道,這個了不起了,可見超過古人。

下面問題來了,“故不斑白語道”,什么叫斑白呢?人到中年兩鬢已斑啊!斑就是花點,有幾根白的。白的多一點黑的少一點不叫斑白,那叫頒白,也是同樣的音,意義不同了。斑白還是在中年,兩鬢稍白;頒白就是年紀大一點了。給年紀不大的人講道,“失”,錯了,“而況行之乎”,行就是做到,他更做不到了,這一句原文就是這樣。我們看下面古人的解釋,恰恰相反,他說《列子》這里意思是年紀大了的人沒有辦法講道,講了道也做不到了。這個話絕對解釋錯了,所以你不要看古人張湛,文章學問那么深,有時候解釋書也有錯誤的。

全篇上文講起來,我們的意思同古人解釋相反,“色盛者驕,力盛者奮”,他說年輕人沒有辦法了解道,最高哲學不會,為什么呢?雖然聰明有知識,人生經驗不夠,一定到了斑白中年以上的人,生活經驗夠了,才可以同他講道。給不斑白的年輕人講道,就是錯誤,講道都不可以,更何況要他們能做到、行到,絕不可能。

《列子》這一段,多么注重人生的經驗!這是順理成章的解釋。照我們現在手里這一本注解,這一節解釋錯了,不能采用。由他解釋的錯誤,我們了解一個道理,這一本書的注者叫張湛,他注釋《列子》是在逃難的時候。當時是晉朝,國家在變亂,人在憂患中,常需要找哲學,需要學道,因此他逃難中,行李里就帶著這一本《列子》,在患難中注解下來。那么我們可以判斷,人在患難中,自己想救社會,救國家,年紀又那么大,無能為力,因此借古人的觀點來發自己的牢騷。老了,沒有辦法講道了,雖然懂得道也做不到了,于是就錯解了這個意思,實際上他是在發揮自己的觀念。

你會用人嗎

我們現在了解了這一點,再看《列子》的原文,“故自奮則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則孤而無輔矣。”所以一個人不要驕傲,不要自奮,自奮就是主觀非常強。譬如歷史上,項羽跟劉邦二人,項羽的失敗就是因為自奮。項羽失敗的時候不過二十八九,自刎烏江。而劉邦那個時候四十多歲,是斑白之人。清末民初,湖南一個詩人,才子易實甫先生,有詩講項羽:

二十有才能逐鹿 八千無命欲從龍

咸陽宮闕須臾火 天下侯王一手封

“二十有才能逐鹿”,二十多一點就起來打天下了。“八千無命欲從龍”,項羽有八千子弟,最后在烏江失敗了,命運不好,這是講項羽英雄失敗的悲慘。下面一句“咸陽宮闕須臾火”,你看咸陽秦始皇修的宮殿,修了那么多年,假使現在還留著,那賣門票不知道收多少錢啊!結果項羽點一把火燒了三個月。“天下侯王一手封”,漢高祖也是被他封為漢王的。所以你們青年翹頭翹腦,要自尊,好嘛!你學學項羽,有這個本事的可以學,沒有這個本事自奮不起來啊!易實甫的這首詩有味道,我覺得古人中,歷代的人吊項羽的詩、恭維項羽的詩、罵項羽的詩,反正很多,我還是覺得易實甫的四句話有味道。不管如何,他把項羽自奮的那個味道寫出來了,項羽就是犯了自奮的錯誤。

劉邦有張良、陳平、蕭何三個人幫忙他,他對他們言聽計從,就可以統一中國。項羽只有范增這老頭子幫忙他,但他雖有個軍師也不聽,自己認為聰明,變成別人沒有辦法把意見提供給他,所以永遠沒有輔助,就失敗了。

這就告訴我們,尤其年輕同學留意,成功立業需靠人際關系。“賢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盡而不亂”,他說一個賢圣的人,就能夠信任人。譬如漢高祖劉邦,他能夠信任陳平、張良,信任蕭何、韓信等等,他就成功了。當然做領袖也很難,我們經常講歷史上的故事,當陳平幫漢高祖去做所謂間諜,做外交官,要運動敵人的部隊投降,漢高祖很慷慨,拿黃金五十鎰給他支配,不要報銷。陳平拿到錢還放在家里,漢高祖的老部下就有點眼紅,來說小話,告訴劉邦,這個家伙靠不住,人格卑鄙。

世界上攻擊人、毀謗人,只有兩件事,古今中外一樣,都是財色二字,不是說他貪錢,就是說他男女關系亂。有人就在漢高祖前攻擊陳平,這個家伙靠不住的,窮小子,他跟嫂嫂男女關系搞不清楚。陳平是有嫂嫂,但年紀比他大很多,早就分居了。所以當領袖的人就要注意,要以“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來處理才對。歷史上講漢高祖豁達大度,就是說他度量大,可是他自己身邊的人,白天說,晚上說,最后劉邦也聽進去了。第二天跟陳平見面的時候,他就問起了家庭狀況,陳平一聽就明白了。陳平了不起,這些都不分辯,他說你要我辦的是大事啊!你怎么問這些事呢?好,你不放心,錢還在這里,你拿回去,我不辦了。漢高祖一聽,臉色變綠了,趕緊說對不起,對不起,我絕對相信你。

所以一個領袖信任人之難,是要有氣度的,很不容易。你們聽了,將來做了老板,如果說某人偷了你一百塊,你氣得一夜都睡不著,明天就想開除人了,你還能夠做老板嗎?不要說假的偷,真偷百把塊,不在乎的,只要他一個月給你賺進來五六萬就可以了。要有這個氣度啊!

所以“賢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任人很難啊!非常難,這要有氣度的養成。因為任人,自己年紀大了,也沒有關系,下面可以培養年輕的嘛!就是任人的道理,所以“年老而不衰”。“智盡而不亂”,年紀大,自己智慧之力不夠了,也不會衰亂,后面自然有人接火把上來,這是“賢者任人”的重要。

“故治國之難,在于知賢”,政治大原則,你們年輕同學,將來創業做老板的時候,也要記住今天聽的《列子》。創業,做個領袖,成功的難處在哪里?在知賢,認得人,這人是不是人才,要看得準,拿得穩。我不會打牌,聽他們告訴我,打牌的原則,要忍、要狠、要準、要等。沒有人才要等,機會抓住了要狠,他要一萬,你給他一萬五,這要狠了。對人才要忍、要等,能夠知賢,信任別人,你就成功了。

所以“而不在自賢”,千萬注意,認為自己最能干,比被你用的人都能干,你就完了,下面人不能做事了。所以真有辦法的人,只領導,問這個主管就好了,如果這個主管一天到晚亂七八糟亂搞,你準備一年測驗他,如果半年以內有人告訴你,某人亂七八糟,花天酒地,你聽都不要聽,讓他花天酒地;算不定八個月后,他花天酒地當中給你賺回來好幾倍呢!你等結果再說。所以知賢難,任賢更難,不但治國之道如此,個人創業道理都是一樣。你看列子現在傳給我們的道,是形而下的入世之道,做人做事之道,也就是我們老古文化公司出版過的《正統謀略學匯編》的正統謀略。這是正統里的正統,謀略里的謀略。今天我們到這里為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什市| 东乌珠穆沁旗| 哈尔滨市| 金昌市| 揭阳市| 冷水江市| 喀什市| 白河县| 宜春市| 兴仁县| 济源市| 师宗县| 孙吴县| 开江县| 海南省| 鄂温| 奉节县| 息烽县| 禹城市| 栾川县| 广德县| 邳州市| 长子县| 易门县| 鹰潭市| 鹿泉市| 齐河县| 博客| 保靖县| 浑源县| 阿合奇县| 凭祥市| 政和县| 二手房| 连江县| 星座| 孟津县| 汽车| 淮安市| 平安县| 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