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竊國路
晉國被自己的公卿們瓜分的時候,另一個大國齊國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消滅這個國家的是一個外來的家族——田氏。
春秋早期,陳厲公有個兒子叫陳完。
傳說他剛出生的時候,周朝的太史替他占卜,說他“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他的子孫后代將會占有別的國家。不過這個傳說可能只是田氏后人給自己臉上貼金。
陳完六歲的時候,陳厲公被自己的侄兒殺死,君位被搶走,陳完也失去了繼位的機會,后來淪落為朝廷里的一個大夫。
在他三十多歲的時候,跟當時的太子御寇私交非常好,但太子不知道為什么事惹怒了陳宣公,被陳宣公殺了。陳完看到形勢不對,攜帶全家老小逃到齊國避難,被一代雄主齊桓公收留。
齊桓公很賞識他,想任命他做卿士。陳完可能是考慮到自己在齊國沒有根基,怕被人嫉妒,推掉了桓公的任命,只接受了一個工正的官職。
當時“陳”跟“田”的讀音是一樣的,所以后來陳完就改為田氏,稱為田完,他是田氏的第一代宗主。
田氏從此世代在齊國做官,無功倒也無過,就這樣平靜地過了四代。
到了第五代田無宇(田桓子)的時候,田氏開始進入軍方高層。田無宇曾在滅萊國的戰爭中立下大功,田穰苴(司馬穰苴)更是春秋時期最著名的將領之一。田氏因此漸漸膨脹為齊國一個重要的公卿家族。
那時當政的齊莊公是著名的昏君,沒幾年就被崔杼殺了。繼位的齊景公任命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崔杼不久以后又被慶封滅門,在這種局勢下,齊國國政一團混亂,世家大族開始野蠻生長,搶奪空出來的位置。
公元前545年10月,慶封外出打獵。田、鮑、高、欒四家合謀,趁著齊景公舉行秋祭的機會包圍了他們,剿滅了慶封的家族,把慶封趕出了齊國,齊國國政落入四大家族之手。
消滅掉共同的敵人以后,四大家族內部分為兩派。高、欒兩家的關系比較好,兩家的家主高彊與欒施都是酒鬼,常常聚在一起痛飲。而力量較弱的田、鮑兩家則聯合起來對抗他們。兩派勢力一直在明里暗里較勁。
公元前532年,忽然有人向田、鮑兩家告密,說高、欒兩家準備攻打他們。
田桓子也不問真假,先讓族人們做好戰斗準備,然后親自去見鮑文子。不料在路上遇到了喝得醉醺醺的高彊正在策馬狂奔。派人一打聽,果然高、欒兩個酒鬼又湊在一起喝酒了,看來他們準備發起進攻這事是謠言呀!
田桓子來到鮑家,看見鮑家的人已經全副武裝躍躍欲試了。田桓子對鮑文子說了高、欒兩人在喝酒的事。兩人一合計,既然已經聽信謠言做了戰斗準備,這事一傳出去,高、欒兩家肯定不干,索性真的發起戰斗,趁他們沒防備的時候滅掉他們兩家算了。
兩個家族就這樣無端發起了攻擊,但他們首先攻打的并不是高、欒兩家,而是齊景公。
兩個家族的士兵潮水般涌向齊王宮,攻打王宮最外面的虎門,希望迫使齊景公支持自己。
關鍵時刻,晏嬰穿上朝服來到虎門。他是景公最信任的寵臣,四大家族都趕緊湊過來招降他,晏嬰卻不回應。
晏嬰的手下問他:“我們應該支持哪家?”
晏嬰冷冷地說:“都不是好人?!?/p>
這時宮內派人來召晏嬰,晏嬰便進去了。兩大家族的人在外面等消息。不一會兒,宮門大開,大夫王黑打著齊景公的旗幟出來,鄭重宣布:景公支持田、鮑兩家!
君王公開選邊站,雙方的力量對比頓時發生重大變化。兩派力量在隨后的幾個月中又發生了多次戰斗,田、鮑兩家全部獲勝,逐漸擠壓高、欒兩家的勢力。最終,高、欒兩家徹底潰敗,高彊與欒施逃到了魯國,國內的家產被田、鮑瓜分。田、鮑兩個家族從此在朝堂上稱王稱霸,無人可擋。
晏嬰卻私下對田桓子說:“建議您把分到的高、欒的家產都獻給國家?!?/p>
田桓子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目前還需要“韜光養晦”。于是把搶來的那些財產土地全部捐給齊景公,又推掉了景公對他的封賞,并向景公請求退休,到莒(jǔ)地去養老。
他又從國外召回了當年被高氏趕走的子山、子商等公子,為他們準備好各種生活用品,把他們送回原來的封邑去,繼續過原來的貴族生活。
他廣施恩惠,利用手上的權力,給各位王孫公子增加俸祿;沒有俸祿的,就賜給他們封邑;對于國內的貧苦百姓,則私下送糧食。從此齊國上上下下都感激田桓子的恩德。
最后連齊景公都覺得田桓子人太好了,在眾人的請求之下,把高唐這個地方封賞給他,田氏的勢力由此進一步膨脹。
田桓子的兒子田僖子也非常善于收買人心。他首創了“小斗入大斗出”的做法。每次有人向他借糧,他就用大斗量好借給別人,等別人還糧食的時候,他卻用小斗來測量,這樣別人每次借糧都會“占到便宜”。久而久之,舉國上下都夸贊他是賢良之人,齊人心里只記著田氏的恩惠,而忘記了國君。
晏嬰對這種情況憂心忡忡,勸齊景公注意防范,景公卻不以為意。晏嬰因此私下對晉國大臣說:“看來齊國政權終究要落入田氏之手了?!蹦鞘枪?39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