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歷史篇 蘇格拉沒有底(二)
- 故事及歷史重鑄系統
- 悠悠游魚c
- 1211字
- 2020-01-04 00:55:35
古希臘城邦,是小國寡民的典型。中心為城市,周圍是鄉鎮。
“蘇格拉底在雅典監獄,即將處死。”
“我從沒想過要當面見這位賢者,啊不,宗師級的思想家。”
“他做過雕刻匠,做過不收學費的老師,還三次參軍,當過重裝步兵。”
“社會實踐型斜杠青年。”
“你知道他臨死前學歌的故事嗎?”
“講來聽聽。”
“臨死之前,他聽到隔壁牢房里新來的犯人在哼歌,就讓那個人教他。其他的人問,‘你不是馬上將死了嗎?’,他回答,‘那不妨礙我臨死前多學一首歌。’”
“可我聽說他有機會逃走,是他自己要選擇死亡。他選擇這種方式反抗。”
“你覺得我們把獄卒給他的‘鴆酒’換掉怎么樣?”
“見到他后,我要聽他關于‘善行’、‘惡行’辯論的故事,上學時我知道他關于心靈的概念,他要追求不變、確定、永恒的真理。他說追求真理不能求諸外界,只能返求于己。”
“您覺得我們能說動他嗎?”
“能說動,就不是蘇格拉底了。”
“如果您要放棄這個主線任務,我能理解。”
“帶我進去,我想試試。”
陰暗的牢房里到處是衣衫襤褸、蓬頭散發的犯人。
蠶寶承認陳啟明說的對,這兩次的任務,很多場景都十分相似。
陳啟明闖進來已是冒險,好在有送行的友人人群做掩護。
他跟著眾人前行,走到一個牢房。
一個看不出面容的人忽然說道:“斐多、西米亞斯、西帕斯、克里同,你們都來了。生命即將逝去,靈魂卻會永存。”
陳啟明忽然上前,說:“老師,我想問下您與弟子歐提德謨斯辯論的事……”
蘇格拉底說:“歐提德謨斯,他今天不在。”
胡子和頭發將他的臉幾乎全部遮住,陳啟明只能看到他炯炯有神的雙眼。
蠶寶本來有話要說,但它忍住了。
獄卒走了進來,捧著鴆酒,臉上卻滿是淚。
蘇格拉底說:“分別的時候到了。”
蠶寶立即對陳啟明說道:“一會獄卒會離開,蘇格拉底會讓人把酒捧過來。你自告奮勇上去,將這個藥丸放進里面,鴆毒就解了,并且還他多睡一會兒。你悄悄告訴他的弟子們,把老師運到安全的地方。”陳啟明張開手掌,見到一粒黑色藥丸。
蘇格拉底又說:“我要死了,他們將活著。誰選的好,只有天知道。”
眾人已是淚流滿面。
陳啟明心想:這老先生真的是一位大賢。
投入藥丸之后將酒遞上,直至蘇格拉底睡去。
他只是睡去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所有人,人們按耐心中喜悅抬著沉睡的蘇老先生。
陳啟明在心里對蠶寶說:“這次任務完全是你的功勞。但是我感動于蘇老先生的無畏精神,想對他鞠上一躬。”
蠶寶說:“這個任務,有些哲學式的‘簡單‘……我們該離開了。給您回放一下辯論場景吧。請您閉一下眼。”
——
什么是善行?
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是善行還是惡行?
是惡行。
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盜竊對朋友是惡行。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自殺的工具,是惡行嗎?
是善行。
對朋友行騙是惡行,戰爭中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并無援軍,是惡行嗎?
是善行。
——
陳啟明睜開眼,面前是愛琴海。
蔚藍的海水與天空融為一色,浩際無邊。
那些陽光映照下的波紋,閃爍著耀眼的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