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恰喀公社沒呆多久,作為整個公社最高學歷的人,除了他自己,所有人都覺得他在公社是大才小用,所以和姥姥結婚第二年,公社就把他推薦到了面粉廠,他又成了面粉廠里學歷最高的,因為維語漢語都會,所以不管維吾爾族工人還是漢族工人,看不懂的書信都找他幫忙念再幫忙回。
廠里有說去WLMQ學習的事情,其它工友一致推薦姥爺,畢竟其它人學歷也不夠,去了抓瞎。
于是就派姥爺去WLMQ學習,到了那全是來自XJ各個地方的工友,姥爺姓廖,因為之前在廠里,大家都叫他“大廖”,所以讓每個人簽名的時候,姥爺順手就寫了“大廖”二字。
為啥說那是個純真年代呢,老爺簽名是“大廖”,然后那會兒大家對自己同齡人都以“老什么”為稱呼,就跟那個老許,你要老婆不要一樣。
于是乎,姥爺就被這一百多個工友一起稱呼為“老大”,當時姥爺微胖,寸頭,還真有一點黑社會老大的意思,走在WLMQ大街上,一百多號人喊他老大,也是相當威風了。
姥爺一向是個靠譜的人,再加上當時的機械是俄語的,姥爺懂俄語,結果大家都很佩服他,出去喝酒,一個工友喝多了,抱著飯店的柱子發酒瘋,四個人都拽不下來他,飯店就差報警了,所有人都問姥爺:“老大,咋辦?”
結果姥爺淡定的拿起旁邊剩下大半瓶的白酒,說:“遞給他?!?
其它幾個工友連忙把那半瓶白酒遞給了那個耍酒瘋的工友,喝多了的人不用勸,他自己灌自己,那個耍酒瘋的工友,仰頭就把半瓶白酒全喝下去了,“咚”的一聲,就不省人事的躺在了地上。
姥爺:“好了,找倆人扛回去吧!”
這下本來一群人拿著沒轍的人,倆人就能扛回去了,都說“還是老大有辦法。”
一輩子都沒改過來的時差,當時更不可能改掉,還是在WLMQ學習那會兒,早上五點姥爺就餓了,要是和田,那會兒連個像樣的飯店都沒有,但WLMQ是首府啊,姥爺肚子餓,走在街上,看見一個店開著門,他就進去了,都沒有注意到那是個酒吧,里面幾個姑娘在吃面條,姥爺說他也餓了,能不能給兩塊錢,讓他也吃一碗,酒吧老板娘欣然同意,劇姥爺回憶那面條還挺好吃,給打了兩個雞蛋。
當時其它廠里的漢族工友也都是內地來的,起的都不晚,一出門看見姥爺從酒吧出來就覺得“老大”太有錢了,能在那個他們去不起的酒吧呆到清晨打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