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41評論第1章 高家堡的少年
西北關中,高家堡,初夏。
一大圈槐樹林,中間是上萬平方的平坦空地。
這是高家堡的打谷場,到了秋天,大人小孩,都會圍繞在這里忙碌,享受著豐收的喜悅。
現在離豐收還早,槐樹下,有很多老人在納涼。
雖然微風習習,樹蔭下很舒服,但是這些老人,臉色都很不好。
已經大半個月,沒有見過一絲雨了,而且天氣預報說,近期也不會有雨。
現在正是莊稼瘋長的時候,干旱無雨,對他們預示著今年欠收,就算他們已經在田里打了很多水井,通過人工灌溉,也不能擺脫掉荒年的命運。
初春的久旱無雨,到了仲夏時,肯定又是連降大雨,等莊稼秀穗時,還會陰雨綿綿。這就是他們祖先總結的天氣,只不過,這種大災天氣,越來越頻繁,現在好像過幾年就會遇到。
當然,遇到荒年,這些老人不至于去討飯,更不會餓死。現在工商業繁榮,交通發達,他們家家都有人在外面,打工賺的錢,比地里出產要多得多。
高家堡里,人口歲數是兩級分化,十八以下,六十以上占了絕大多數,這中間還留在堡里的,都是搞運輸,開商店,開飯店的那些人家,他們替本地人服務,就能養家糊口,不需要外出打工。
做生意的人不會對大旱,還是大澇介意,他們都很忙,現在也沒有時間躺在槐樹下納涼,更不會在這里長吁短嘆。
只有不知憂愁的懵懂小孩,還在樹上玩耍,爬樹采槐花,這是他們既愿干,又能讓家長高興的事情。
大人說,爬樹是基本功,等他們把這里每一棵樹,都爬到頂一次,他們也能像小哥哥一樣學武了。
打谷場中間的,那些頂著烈日在練武的少年,就是他們羨慕的小哥哥,只有三四十個半大小子,就把偌大的曬谷場,折騰得煙塵四起,他們練的是高家堡祖傳的紅拳。
紅拳起源很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西周灃鎬盛行的武舞和角力,就是西北老秦人的慶功舞。
到了秦時,長安游俠兒的手搏和擊劍,天下聞名。這些都是現在的紅拳鼻祖。
高家堡小孩子,從小必須練習紅拳,因為這拳法,是高家堡建立當初,就一直屹立這里的保障。提起高家堡,有‘大軍繞路,盜賊遠遁。’的說法,就能說明高家堡昔日的威名,憑的就是紅拳。
場外還要四個半大小子,各拉著一個石頭碾子,繞著曬谷場,正往前一步步走,渾身的汗已經浸濕了衣衫,到了老人歇腳處邊上,一個高大威猛的老者喊了一聲:“峰子,你們過來喝點鹽水,再繞一圈,就開始吃飯。”
四小子立刻丟下繩子,跑過來,也不顧渾身是汗,直接往泥地上一趟,拿起邊上的盛水葫蘆,仰天就往嘴里猛灌。
峰子叫高建峰,他們四人都是初一學生,平時住校,這個時間,都在學校里。這兩天是周末回家,才能有時間這么玩,高老爺子讓他們周末兩天,各拉著碾子繞著場子十圈,他們從早飯后開始拉,已經四圈了,早就累壞了,卻沒有任何的不耐煩,反而樂此不彼。
高建峰四人是同年,是從小一起爬樹玩的,上小學時,開始是四人拉著一個碾子,拉完一圈,才能上課,小學就是高家堡小學,老師就是高老爺子夫妻,什么時候上課,什么時候放學,高老爺子說了算。
那是噩夢般的六年。等他們考到外面的初中后,每到周末就會回家,重溫一下噩夢,因為他們在校五天,沒有這大碾子拉一圈,都感到渾身不舒服。
這曬谷場上,練武的一幫人,經歷都和他們差不多,有的初中畢業,就專心留在家里練武,有的是高中生,也是周末回來練武的,高老爺子是總教頭。
高老爺子是念過書,又出去當過兵的,是高家堡里能文能武的人物,也一直是高家堡的村長。老伴高奶奶是虞京知青,回城參加過高考,沒有考上后,又回到高家堡,嫁給高老爺子,兩人建起的小學,讓高家堡后輩中,沒有失學的,至少初中畢業。
至于教拳的,這些在槐樹下的老人,都是武師,誰都有自己的絕活,他們坐在這里吹風納涼,也是在照看小孩子練武的,眼睛都盯著練武場,隨時把孩子叫過來指導幾句。
等四人再拉一趟回來后,高老爺子和其他那些老人,已經把飯菜從家里拿過來,就在槐樹林下的桌子上擺著。
練武的小子,也都收工,各自回到自家的小桌上,安穩地吃飯,或者端著飯碗,到別的桌上,弄幾筷好菜吃吃。
孩子練武,消耗很大,必須要補足營養,說實在的,大家飯桌上,都差不多,至少都有一大盆肉。不同的是手藝,還有搭配的輔料,肉食都是和藥材一起煮的,能不能煮得好吃,就看各家的手藝了。
吃完飯是這些老人的午睡時刻,各自收拾碗筷回家了,那些年輕人,是不需要午睡的,三三兩兩圍在樹林里,打牌下棋,或者耳朵里塞著MP3,手里拿著小說在看。只有四個小子,老老實實做作業。
現在這些孩子是幸福的一代,他們父兄輩都在外面工作,其實混得還不錯的,把他們留在家里,無非是陪老人,還有練好功夫。
他們能夠混得好,憑的就是從小練拳,當兵可以當尖子兵,出來就是高身價保鏢,功夫好的,直接去珠南當選手,退役后,也有教練身份。就算功夫差點,也能當個保安隊長。
他們賺了錢,也不能忘了家里,因此高家堡人吃喝是不愁的,老人感慨荒年,實在是眼看著這里氣候越來越不好,周圍的農田里,多了很多機械化設備,依然沒有好收成。
當然這些半大小子是無所謂的,他們志向都在外面,最遲高中畢業,就會和他們父兄一樣,到外面去打出一片天地的,因此他們練武都很勤奮,因為這是他們安生立命的本錢。
高家堡孩子每一個都是打架好手,雖然從小受到武德教育,不敢惹是生非,但是在縣城念書時,城里的小混混,是絕對不會惹他們的,除了害怕,還有尊敬,因為他們是高家堡的。
這周圍幾個縣的練武之人,都是從高家堡學的拳,再傳下去的,最早的可以上溯十幾代的,他們的紅拳,甚至還有個別稱,叫高家拳。
高建峰是瘦高個子,是這里小孩的異數,很能念書,同樣都是高家堡小學出去的,他到了外面初中,在學校里成績還是拔尖,這就很不容易了。
十幾年前,高家堡就有一個小叔叔,到了外面后,成績很好,考大學差幾分,不過參軍后,在部隊考上軍校,現在已經是中校了,在高家堡出去人中,是出類拔萃的人物。
高建峰目前的成績,比那個小叔叔當年,要厲害多了,是很可能直接考上大學的。因此比他們年長的孩子,打牌娛樂,也離他們遠遠的,就是怕影響他們四人讀書。
他們都是沾親帶故的叔伯兄弟,高家堡能夠出個念書好的,實在不容易,能夠再出現大學生,那就是文武雙全了。
等老人們午睡結束,又出現在樹下,喝茶聊天時,有個老爺爺就說高建峰:“峰子最有出息,長大后,也能像他三叔一樣,當個大軍官,出門都是大屁股車子。”
其他老人都說:“是啊,其他幾個,車子比大屁股好,卻都是幫人家開的。”
高建峰已經做好作業,正在準備下午的五圈大碾子,聽到老爺爺的話后,就說:“我長大不當兵,我要回來種樹。”
那個老爺爺立刻說:“瞎說,還是當軍官好,種樹有什么出息。”
高建峰說:“種幾顆樹,當然沒有出息,我要把我們高家堡的地,還有周圍的地,全部種上樹。我看書上說,我們這里,就是因為樹被砍光了,水土流失,才變成荒地的,只有多種樹,才能變回糧倉。”
老爺爺說:“我們這里的樹,是越來越難種了,現在年輕人都外出打工,連人力都沒有了。”
高建峰說:“我種樹,就是讓高家堡的人,不出去打工,要讓外面人,到我們這里打工。”
高老爺子剛好到了,聽到他的話,立刻贊道:“好志向,峰子好樣的,上推一千多年,我們這里,就是世上最繁華的地方,絲綢之路的起點,那個時候,外國人都來我們這里打工做生意。”
跟著過來的高奶奶,笑著說:“峰子好好讀書,長大后,考虞京林業大學,那是最會種樹的大學了。”
高建峰就說:“高奶奶,我會認真讀書的,以后就考虞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