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泉在10月未回家了。東北的礦,到十月下旬就大雪封山了,得明年五一前后才能開采。
他開的是銀礦,沒進入紫金礦業架構之內,屬于民營投資,自負盈虧。當年,紫金礦業派出的吉林勘探隊,隊長不是他,那個勘探隊最后扎營在了延吉境內。
陳景泉是在吉林省地質大隊勘測出伊通營城子銀礦后,用堆浸技術和伊通縣聯合開采這個礦的。經過三年開采,終于有了收獲。
這一個礦,成了伊通縣的主要經濟支柱,他帶的技術隊伍有了一千萬元的回報,落到他家人名下的是三百萬。
添雄找到了陳景泉,陳景泉同意用他的樓做底座,也同意贊助一筆資金,但是拒絕出頭跟移動公司聯系。
添雄不知個中緣故,說通鄉黨高官去找移動公司了。移動公司開口就問,你們能開通多少移動用戶???
添雄說能能開1000個卡,一個卡一個月可打話費10元。
移動公司經理一算,一年才12萬元話費,眼皮抬都沒抬說:“你知道一個接收裝置多少錢嗎?得100萬,10年才能收回投資,我們不成冤大頭了嗎?1000個卡,一個卡一個月50元話費,你去落實吧!落實完了,交上半年的話費,簽完合同等著。”
一年60萬,一戶600元,幾乎家家都有了有線電話,一年花不上100元,這個任務打死他也完不成,怪不得陳景泉不來,原來這里這么霸道?。√硇圩еh高官走了出來。
“這個地方咋這么牛呢?走!我們去電視臺,找媒體給他們曝光!”黨高官火氣上來了,添雄拉都拉不住,只好跟他上了車。
廣播電視局的局長見黨高官來了,親自接待,又斟茶,又問辛苦,好不殷勤。
黨高官都是黑馬,說不定哪個,通過什么關系,就升為副縣長了,為此,縣里各部門的頭頭都不敢怠慢他們。
王書記開門見山,把去移動公司的經歷說了一遍后罵道:“他媽的三權在上就牛逼呀!我要是縣高官,讓他們扛著車輪子走,別壓我的地界!我可不慣著他!”
“別生氣!我有一個辦法,能氣死他們,你想聽嗎!”局長說。
“老兄說說看?!?
“咱們不是成立有線電視臺了嗎?我們計劃在沒有電視信號的村,各建一個電視發射塔,接收我們的電視信號,然后通過機頂盒入戶,各家都能看上100多個臺的電視節目?!?
“100多個臺?能達到嗎?”王書記懷疑地問。
“只要是全頻道的彩電就成,里白電視不行。不過,也收費,一年360元,合上每天一元,不比移動公司打電話有吸引力嗎?”
“那到是,這個錢老百姓能愿意掏。那咋就能氣著移動公司那個王八蛋呢?”
“你聽我說,咱們那個塔上啊,掛上蜂窩網裝置,就能把他們發射網的信號收過來,這叫一塔兩用。”
“那個裝置不說100萬呢嗎?”添雄問。
“懵人的,江蘇產的,小功率的才一萬元一個,大功率的都不超過5萬。咱也不跟他們分辯,我保證好使,你干不干!”
“干哪!咋不干哪!”王書記興奮地站了起來說。
“可有一樣,這立塔得需要受益群眾出錢,要讓我們立塔,老百姓就得拿錢買機頂盒,兩個選一個?!?
“機頂盒多少錢一個?立塔多少錢?”添雄急切地問。
“機頂盒200元一個,包含入戶線的錢了。立塔得20到30萬吧,關鍵是塔下邊得有了裝設備的小房子,技術人員得去現場看完了才能定!”
添雄一算,一千戶買機頂盒是20萬,這個財力可以留著干點大事,立塔讓陳景泉出錢,讓百姓對他感恩,他會干的。于是說:“那就請局長派技術人員去我們寨背吧!”
“這位是?”局長指著添雄問。
“寨背村新上任的支部書記湯添雄,特別有頭腦,也特別有威信,他張羅的事,寨背百姓都信從,寨背村的橋和路還有公共小客車都是他張羅成的。”
“哎呀呀!久聞大名,幸會幸會呀!這么年輕,就干出了這么多的大事,還有烈士紀會館和文化中心也是你干的吧!”
“這些都是老支書干的!我剛接手,也想象老支書那樣,給村民干點實事?!?
“謙虛!謙虛!我就去安排人,你們二位等一下??!”
添雄把有線電視技術人員帶到了陳景泉的豪宅,陳景泉十分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技術人員上了五樓,五樓前后門廳都是向外凸出的,各有五米寬。他們將伸縮式天線桿拉到了15米高就收到了電視臺的信號,表明塔高超過15米就可以轉播縣城的電視信號了。
技術人員做了一下計算,20米高的塔,底座5米見方,需要10噸鋼材。
添雄向陳景泉要來了設計圖紙,從基礎的深度和配筋的強度看,這座樓的設計者是比較保守的,可以承受七層樓的壓力,技術人員們放心了。
10噸鋼材5萬元,4個混凝土臺腳需要一萬元,焊接施工需要一萬元,3米乘3米的小房是鋁合金板材組裝的,需要一萬元,避雷針和防風斜拉鋼絲繩需要一萬元,余下的是器材費了,總計在15萬元以內可完成。
陳景泉聽說可以讓全村百姓看上有線電視,一拍胸脯子說:“這筆錢我出了!”
添雄用廣播喇叭把這一喜訊向寨背百姓公布了,公布時特殊講了陳景泉的奉獻,告訴每戶自愿交200元有線入戶費就可以看到100個頻道的電視節目。
老百姓也有章程,耳聽是虛,眼見為實,聽到廣播后都在徘徊。
陳景泉花一萬多元,換了一臺54英吋的液晶電視,支在了院里,把大門敞開,播了三個晚上電視節目,大家眼見為實了,開始交錢了。
添雄又有了20萬資金,他召開了支部擴大大會,讓村委會成員都列席會議,還特邀了陳景泉。
會上,添雄公布了他上任一年后才想出來的施政方案,歸結為五個品牌戰略:
一是打出寨背制甕品牌,做小甕,做精品甕,把甕推向閩、粵、贛;
二是打出寨背釀酒品牌,釀黃酒、釀紅酒,儲藏年份酒,把酒推向客家居住區;
三是打出寨背黃牛品牌,養母牛,賣小牛,把寨背發展成長汀、梅州、潮州牛肉生產基地;
四是打出寨背稻田蟹品牌,養大蟹,養母蟹,讓蟹黃進入GD市場;
五是打出寨背客家農家菜品牌,吸引紅色旅游人群到寨背賞山、賞水、賞客家飲食;
大家對他的提法感到很新鮮,也很貼乎寨背的實際,真都實現了,寨背百姓的收入能翻一番。
有人問他如何實現上述目標時,他講了建網站,利用電腦網絡進行宣傳銷售的辦法。
大家聽他講得頭頭是道,都很振奮,統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都擼胳膊,挽袖子,誰備跟他大干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