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谷今年50大壽,他是正月初七生的,這一天,他又要嫁閨女,成了厚洋屯的一件大事。
慶谷比慶錦小了5歲,他們中間有一個女孩。慶谷的性格弧僻,以自已最小而自嬌,一不如意,就作鬧起來,和幾個哥哥很不親近,被稱為獨行俠。
俠這個稱呼和忠肝義膽相連,慶谷還真做出了一些牽強的俠事。
他的忠肝表現在討老婆上,他長得個不高,大方臉,一副大嗓門子,其貌不揚,卻非要找一個漂亮媳婦。
經媒婆介紹,他看了七八個姑娘,都沒相中,27歲了,才找到了一個瘦小苗條,臉龐漂亮的姑娘吳喜妹,小他7歲。
慶谷竭其十多年做木工的積蓄,以萬元聘禮娶來了這個弱女子。結婚之后,他把媳婦當成了手中的寶,不讓她下田農作,自已又做木工,又種田,第一年得了個千斤,是大年初一生的,起名元英。又過了5年,才得一子,起名添廣。
為了博得媳婦歡欣,他不惜得罪所有兄長,要占東面的倉房、牛棚蓋樓,被三個哥哥阻止后,自己在山坡間建了個土樓,單門獨戶居住。
他的女兒元英,出生就漂亮,集中了父母的優點。這一年21歲,身高1.65米,亭亭玉立;一雙歐式眼,眼窩深陷,明眸傳輝;高中畢業,又上了職業院校,不僅普通話說得好,還會英語,學的是服裝設計。
她的女婿姓林,叫林躍明,是漳平人,和她是職大同學,學的是國際貿易。長得一表人才,玉樹臨風。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家庭,他大爺是臺胞,無兒無女,從新加坡歸來,認他為子嗣。
兩人畢業就去了廈門,要開一個外貿服裝廠,結婚之后就去廈門定居。
慶谷的義膽表現在不論理表,只要他認為對的就大聲疾呼,不管別人感受。
慶遠想當生產隊長,叫他一句話就滅了念想;
大哥二哥要攆添雄,他又一句:“這個房子造得好!添雄侄兒有志氣!”支持了添雄三兄弟;
凡此種種,他一說話,三個哥哥腦袋就疼。
慶谷的五十大壽是借添雄的樓座子辦的。他大哥72了,二哥69了,還有88歲的四大娘,這些他全不管,因為姑爺有錢,要給他過大壽后再結婚,他就這么定了。
明英見到了太婆和兩個哥哥嫂子后,就想回長汀,因為她惦記李何敏。
元英見到她后,非讓她當她的伴娘,說只有她的個頭和模樣,才配做他的伴娘。不由分說,把她拉到上杭城買了一身時尚服裝,就給她扮上了。
明英從來沒穿過這么合體,這么時尚的女裝,加上高跟鞋,一照鏡子,自已都驚艷了。這是她第一次發現自己漂亮,增強了她的自信。
林躍明發錢象流水一樣,給厚洋所有人都看傻眼了。添雄把留下的兩甕酒,獻出了一甕,另一甕給女兒埋了起來。那林永生嘗了酒后,拿出了兩千元錢給添雄,添雄不收,他就給了燕華和益華一人1000元。
添雄拿1000元給五叔祝壽,1000元給元英賀禮,讓林躍明從心里佩服了這個舅子,約他去廈門給他打工,添雄支支吾吾地答應了。
他心里有了打算,再做一年稻田蟹再說,這糯米酒還是有得賺的。
慶谷的大壽過得很熱鬧。添字輩的添蘭、添春、添龍、添雄、添培、添凱、添喜、添洪、添廣,華字輩的明華、敬華、俊華、益華、升華等男丁按長幼順序挨個叩頭,每人得到50元紅包。
女娃則只有吃喝的份,沒有叩頭的份,當然也得不到紅包了。
元英和林躍明的婚禮簡簡單單。由明英挽著元英走上平臺,把明英交到慶谷手里,慶谷再把女兒的手交到林躍明手里就算完事了。因為這只是一個接媳婦的儀式,正式婚禮要在男方家舉辦。
林躍明帶著元英走了,慶谷夫婦和添廣也跟著走了。明英被添雄、添喜送到上杭,乘大客車回長汀了。這個春節就這樣過去了。
農業局科技推廣站的人們又來了,帶來了一個新消息:
縣里成立了稻田蟹經銷公司,以每斤4.5元的價格回收稻田蟹,給養蟹的農戶預支蟹苗款和稻網建設款。
添雄在寨背墟上講了自已養蟹種糯稻造酒的過程,得了縣里5000元農業技術推廣獎,在寨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個稻田養蟹的高潮掀起來了。
慶谷把他的2.4畝水田以一年2000斤晚稻的籌碼轉給了添喜,添喜只把這塊田簽了養蟹的協議。
寨背80%的農民簽了協議,有近千畝稻田養了蟹。
雜交稻的推廣,使三季稻變成了兩季稻;稻田養蟹項目的推廣,又使兩季稻變成了一季稻;最受益的寨背的婦女了,一季稻解放了他們大部分時間,使她們被土地束縛的枷索松了,是科技解放了她們。
有了一年的經驗,添娥也會養蟹了,她不用天天下田了,也不用填表了,蟹苗撒進田里,就剩蓐草、捉蟲的活兒了。蟲子不多,就不用添雄下田了。
添雄去了一趟廈門,考察了元英的工廠。工廠建在湖里工業區,還沒有完工。一棟長50米,寬15米的三層白樓矗立起來了,前面是湖里大路,后面是一個長100多米的院子,樓的兩邊各有一個寬5米的大門。
樓的一層是辦公室和職工宿舍,二層、三層都是車間,能容納上百名工人。
林永生和元英在海邊有一套住宅,兩室一廳的。給慶谷夫婦和添廣在湖里區買了一套住宅,也是兩室一廳的,離工廠較近。
整個湖里區都在建設中,有工業區,也有住宅區,還有商業區。
林躍明開車拉著他去了湖里山炮臺、植物園、廈大、南普陀、集美、漳州港,還乘渡輪去了鼓浪嶼,攀上了日光巖。請他吃了海鮮大餐,可謂對他高看一眼。
但是,添雄沒發現什么商機,他在那呆了兩天就回來了。他感到那里太熱,沒有寨背舒服。
他哪也不想去了,就想在家里再養一年蟹,攢下錢給添忠說媳婦,然后買一部摩托車,去賣酒。他甚至想開一個酒作坊,一年釀上五十甕女兒紅,也能掙上幾萬元。
添喜又多了2.4畝地,差2分就9畝了。全家9口人,一人將近一畝地了,兩頭水牛不夠用了,還得再添兩頭。
去年他打了12000斤糧,做了2000斤粉干、1000斤秈米酒,收入了3500元;賣了4000斤晚稻,收入了2500元;蘿卜干、地瓜干、筍干賣了4000元;兩口肥豬,一群雞鴨賣了2000元;給人家代耕掙了1000元。
總收入是1.3萬元,總支出是5000元,盈余8000元,比他來那年多收了5000元,得到了岳父岳母和小姨子們的一致贊揚。
他知道如果再添兩頭牛干一年,還會多打糧,多掙錢。今年他的目標是總收入到兩萬六,他把寶壓在了蟹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