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至簡
- (加)亨利·明茨伯格
- 1957字
- 2020-01-07 18:35:12
推薦序二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的馮云霞教授等人翻譯了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至簡》,囑我寫一篇推薦序。為完成這一任務,我把全書譯稿讀了一遍,做了一些紀要,借此機會和讀者朋友分享。
本書是明茨伯格名著《管理》(2009年)的縮簡本,是其精華的集萃。“管理至簡”并不是說管理簡單,也不是說明一種具有簡單特征的管理,而是簡要、純粹地研究、分析管理。
和德魯克一樣,明茨伯格認為管理是實踐。管理肯定不是科學,但管理運用了科學,且更多地依賴于藝術,根植于技能。管理可以被看成發生在科學、藝術和手藝三者交匯的三角形內。正因為如此,他犀利地指出“在教室里很難學會管理”,只有通過根植于具體環境的經驗才能學會。在科學、藝術和手藝三者中,不同的管理者可能會傾向于某一個或某兩個方面,顯現出較強的風格化特征。風格化可能會導致管理失衡,但明茨伯格經過實際研究發現,管理風格對管理成果的影響并不大;管理者所做的,由其所面對的一切決定。
明茨伯格認為,管理不是一項專門的職業。管理者和工程師、醫生不同。在工程界和醫學界,訓練有素的專家幾乎總是比外行表現得出色,但在管理界情況卻不是這樣。在大部分情況下,管理者通過別人來做成事情,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所處的特定環境。
在明茨伯格看來,領導和管理不應該分離。高大上的宏觀領導是令人擔憂的。管理者就是領導者,領導能力是一種使用得當的管理技能。我們不能神化管理者,也不能對管理者提出過高的領導品格、能力要求。我們應倡導自然管理,對待組織不必像對待似乎有神秘權威的金字塔那樣;組織是一個大家共同參與的社區,組織中的每一個成員和每一份回報都應得到尊重。不能過于沉迷在對偉大的管理者和領導者的幻覺之中,正如德魯克所建議的:我們可以從停止建立依賴英雄式領導的組織開始構建自然的領導力。我們應該欣賞合情合理的普通人,有缺陷但不至于在特定環境中犯大錯,而且能夠管理和領導得相當成功。作為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也許你不必具有多么高的情商和智商,只需要或多或少能夠情緒健康、頭腦清楚就可以了。就具體管理方式而言,幫助別人、激發別人達到最佳狀態的參與型管理更強大,也更自然。
分析我國一些民營企業不能持續健康成長的原因時,我發現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領導人(尤其是創始領導人)具有英雄情結以及自大心態。此外,有些企業家因管理風格過于個人化而影響、削弱組織力量。所以在一些場合,我曾經呼吁:企業家應成為一個“平常人”,要有平常心,這樣才會尊重人性和常識。
在書中,明茨伯格還略帶揶揄地批評了一些管理大師盲人摸象式的管理定義:法約爾的管理是控制,彼得斯的管理是“干活”(行動),波特的管理是分析,西蒙的管理是決策,而本尼斯的管理是領導,在華爾街人士看來管理則是交易。實際上,管理是面面俱到的工作,是上面所有這些行為的匯總。明茨伯格認為,管理是在扮演一種角色,而不是扮演多種角色。如果認同多種角色的觀點,管理就會被摔成碎片而散落一地。明茨伯格將所有碎片黏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基于管理對象的組合模型:信息層面的管理(溝通和控制)、人員層面的管理(領導和聯系)以及行為層面的管理(行動和處理),而這三個層面的管理均需圍繞著管理的首要目的:實現組織的基本目標和功能。
盡管普通人也可以做管理工作,但這并不意味著它簡單、易行。管理過程中有許多難以擺脫的悖論和難題,需要在實踐中平衡以及靈活處置。如何實現有效管理?明茨伯格在書中提供了一個有效管理的框架:從個人努力到融合社會,需要反思、分析、練達、合作和變革等管理行為,而它們又以具體的問題和實踐為導向。
明茨伯格的戰略、組織及管理理論,可以給我們方法論方面的啟發。管理不是科學,因此不適宜采用設定假說、尋找數據以及進行實驗證明假說的科學研究方法。管理研究,往往從特定的問題出發,借鑒領先企業的經驗和實踐,提出系統化的解決方案。系統化體現在結構性模型和多步驟算法上。管理學的模型不能太抽象,太抽象可能和實際情況距離過大,但也不能不抽象,完全不抽象就沒有適用寬度了。管理研究者似乎不能在模型化道路上越走越遠,同時也不必因“管理不是科學”而煩惱。管理研究,需要實感、智慧、洞察和博雅。
本書譯者馮云霞教授和明茨伯格先生引領的國際實踐管理碩士項目(IMPM),有著全面而又深遠的合作,她和她的團隊成員,在加拿大的麥吉爾、英國的蘭卡斯特、中國的北京和蘇州等地,都與明茨伯格先生有過面對面的交流和學習。正是在彼此理解和支持的基礎上,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在十年前,創立和運行了中國實踐管理碩士項目(CMPM),并在業界贏得了口碑和好評。作為長期從事組織和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和研究工作的老師,馮云霞教授的翻譯比較符合明茨伯格先生的知識旨趣和寫作風格,也顯得簡明扼要和直指本質。相信讀者能夠從本書中,體會到既高雅、深邃,又生動實用的管理知識的旖旎風光。
施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