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經典柱線圖形態

現在可以開始討論經典的價格形態了。這些形態為人熟知,在市場上應用至少已有百年之久。近來人們對它們的可靠度和盈利能力進行了測試。

雙重頂和雙重底形態

雙重頂/底形態是最簡單的經典形態之一。雙重頂由三個反轉點構成:兩個峰值中間有一個谷底(見圖15-1)。要形成一個真正的雙重頂,在形態發展的初始階段,價格必須低于谷底價格,且離場信號必須發生在低于波谷價格的突破點上。最好的頂部應該是圓頂形態,稱為“夏娃雙頂”(Eve and Eve double top pattern)。根據波考斯基的說法,兩個峰值必須在對方價位的5%以內,且兩者之間的波谷到最低峰值的距離應超過這個峰值價格水平的10%。因此,雙重頂形態與矩形形態有些類似(詳見下文),只是沒有矩形形態的規定那么嚴格。雙重頂的形態構成需要花費2~6周的時間,時間越長越不可靠。從波谷底部開始,按照測量規則,一個可能的下跌幅度等于從最高峰頂到波谷之間距離的73%。雙重底與雙重頂是完全對稱的,很多特征可以依此類推。

新聞和媒體評論員為了讓自己的評論更像技術分析師,常會對并非真正的雙重頂/底部形態的情況也冠以雙重頂/底部形態的名稱。實際上,只有在中間的反轉點被突破后,才算真正的雙重頂/底部(即M頂或W底)形成。但是過早采取行動的風險也很大,大約有64%的此類形態,價格可能最終無法突破,而是回歸到原來的趨勢繼續發展。而一旦該形態在突破點成功突破,就能達到非常精確的預測效果。

根據雙重頂預測價格突破,失敗的概率為11%,這意味著根據雙重頂進行交易,投資者承擔的風險較小。波考斯基將雙重頂形態的盈利能力排在21個形態中的第2位,算是相當高的排名。這一排名綜合權衡了價格形態的失敗率、平均利潤、拉回和拋回利潤以及達到價格目標的交易比率等多種因素。

技術分析知識15-3

雙重頂/底形態交易

在碰到雙重頂/底形態時,為了提高盈利的概率,投資者需要明白幾個要點。第一,在突破發生之前不要買入。第二,在與雙重底部持平的水平或者稍高、稍早一點的位置上尋找平的基底。第三,在形態上方未發現盤整區域。第四,看看有沒有出現“夏娃雙頂”。這種形態分析中,成交量并沒有太大的問題,雖然通常情況下在第一個頂部成交量應該更大一些。

矩形形態(“交易區間”或“盒子”)

之前論述交易區間和橫向盤整走勢時,我們提到了矩形形態。這是最簡單的形態之一,上方包含了一條阻力線,下方包含了一條支撐線(見圖15-2)。每一條阻力線或支撐線同時也是趨勢線,這意味著這條趨勢線至少有兩次試探同一價格反轉點。但是矩形形態和雙重頂部或雙重底部的形態也有所區別,確切地說矩形形態試探同一價格反轉水平需要達到至少兩次,而雙重頂/底部形態只要求發生三次價格反轉。在矩形形態中,價格往往在阻力位和支撐位之間震蕩,最后在某一個方向離開或突破這個區域。當然,形態可以呈現略微的上揚或下滑,但是定義支撐位和阻力位的趨勢線要一直保持平行。這種形態與水平通道有些類似。矩形形態中也經常會出現假的或過早的突破點,這兩類突破點對最終的突破方向都沒有任何指示意義。

圖15-2 矩形形態(上漲進場、向上突破)

技術分析知識15-4

假突破或過早突破

假突破或過早突破并不是某一形態結束的標志,而是在突破水平附近(上方或者下方)發生的小突破,之后價格會快速回到形態中。這些假突破點或過早突破點,既可以出現在阻力位、支撐位,也可以出現在趨勢線上。假突破是指在與最終離場突破點相反的方向上發生的突破,而過早突破是指在最終離場突破點的方向上發生的突破。事后分析,這些突破點都具有預測價值,但是每當出現假突破或者過早突破時,投資者幾乎無法判定這些突破點的性質。當這類突破點不斷出現的時候,就是在提醒我們必須使用非常嚴密的突破判定方法,以避免在真正突破發生之前過早采取行動。

在矩形形態中,價格不一定能到達阻力位和支撐位,可能會出現下跌不到位(shortfall)現象,又叫作部分下跌(partial)。有時候這可以提示我們最終突破的方向。例如,在形成矩形形態的過程中,如果價格一路下跌,沒有到達對應的支撐區就發生了反轉,買家購買的欲望更加迫切,就很有可能出現向上突破的情況。波考斯基認為,在形態后期出現的下跌不到位現象,在預測最終的突破點方向上的正確率可達60%~90%。愛德華茲和邁吉預計大約40%的時間將會出現拋回或者拉回的狀態。如果在缺口上出現突破點,那么反轉發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成交量在所有的形態變化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過在矩形形態中,形態內部某一點成交量的增減,對于突破發生后的走勢并無多大影響,盡管成交量減少更常見一些。而當突破點上的成交量增加時,突破發生后的表現則比較好。

根據矩形形態的進場點和離場點(即由此判定是趨勢的反轉還是持續),收益未能達到5%的概率為9%~16%。最糟糕的矩形形態是持續下跌的形態(從高點進場,低點離場)。波考斯基將矩形形態的總體盈利能力排在多種經典形態的中間位置。

技術分析知識15-5

矩形形態交易

愛德華茲和邁吉聲稱矩形形態往往是一個持續性形態。矩形形態反轉往往會發生在底部。正是因為如此,波考斯基列舉的常是向上突破的矩形形態。但是絕不能由此推定矩形形態就會出現向上突破。雖然2/3的矩形形態都是持續形態,但是首先預期的突破方向應該與先前的趨勢方向一致。

矩形形態常會引發假突破,這常讓人大惑不解。75%以上早期發生的突破都是假突破。假突破經常發生,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最終突破的方向。此外,還要求我們密切關注發生突破的時機,而且要有嚴格的止損操作。一旦最終的突破出現,失敗的概率就很低了。因此,如果能夠確定突破點,那么為此付出一點代價也是值得的。還有一點是價格運行短缺,它通常在形態發展的后期出現,可以用來預測突破的到來。投資者可以使用類似于第13章介紹的方法來預測突破點,同時采取收盤價防護性止損操作。形態中的成交量變化并不能指示突破的方向,對于整體的形態變化影響不大。

一些交易者在矩形形態中進行交易,在支撐位買入,在阻力位賣出。除非矩形形態的頂部到底部的距離非常遠,否則不建議這樣做。交易中的買賣行為都要花費成本的。明顯的交易成本包括傭金、滑點以及價差等。此外,當在邊界內部進行交易時,邊界常常不能精確定位,交易也未必準確在邊界上進行。因此,賣出訂單指令可能要設在阻力位以下某個位置,而買入訂單指令則在支撐位上方一定的距離處。為了避免這些成本和篩選標準的影響,交易者只能針對高低價格相差很大的矩形形態進行交易。嘗試這類交易的人員必須不斷地觀察價格形態,并做好在短線犧牲幾個點的準備。多數交易者和投資者的能力達不到進行此類交易并盈利的水平。

將矩形形態的高度加上突破價格,就可以計算目標價格。根據波考斯基的觀點,矩形形態中,到達或者突破高價價格目標的概率達到91%~93%,而到達或者跌破低價的價格目標的概率是65%~77%。百分比的差異主要取決于進場點。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價格目標比較精確,可以用于風險、收益比率計算。

三重頂和三重底形態

三重頂和三重底實質上是一種矩形形態,只不過價格形態接觸到支撐位或阻力位的次數達到三次而已。因此,可以說三重頂或三重底是一種特殊的矩形形態,比較少見。在該矩形形態中,頂部的峰值大致處于同一水平,并且頂部的形狀大體相同,中間的峰值可以比兩邊的峰值稍低一點。與兩次形態一樣,當價格突破發生在底部以下時,形態才算真正得到確認。拋回現象比較普遍(63%),使得突破的表現大受影響。圖15-3顯示了帶有一個向下突破的三重頂形態。圖15-4顯示了帶有向上突破的三重底形態。顯然,這兩個三重形態具有同樣的特征。有時候在三重底部中,第二個谷底可能比第一個谷底稍高一些。這樣對交易者比較有利,因為突破發生在兩個峰值之間。這些形態不太常見,通常要根據主要的市場趨勢而定。三重頂/底形態的業績表現位列經典形態前三甲,失敗率較低(三重底的失敗率為10%,而三重頂的失敗率是4%)。

圖15-3 向下突破的三重頂形態

圖15-4 向上突破的三重底形態

標準三角形形態

矩形形態受到兩條平行線的限制。如果去掉這一限制,那么普通形態的兩條邊界線常常會相交,從而形成所謂的三角形形態。三角形形態的下邊界為上升的曲線,而上邊界是下跌的曲線。這兩條線的組合形成多種三角形形態。

在本節中,我們著重描述標準三角形形態。兩線交叉的點稱為頂點(apex)或者叫作起點(cradle),三角形形態內部第一個高價反轉點和第一個低價反轉點之間的距離稱為(base)。

當下邊界是一條水平的支撐線而上邊界是一條下跌的趨勢線時,這個三角形形態就稱為下降三角形(descending triangle)。當下邊界是一條上漲的趨勢線,而上邊界是一條水平的阻力線時,這個形態就稱為上升三角形(ascending triangle)。當三角形形態的上邊界下跌,而下邊界上升時,就稱為對稱三角形(symmetrical triangle)。當上下邊界都是在同一個方向延伸并交叉時,就稱為楔形(wedge)。當上下邊界曲線呈背離形態,反三角形出現,又稱為擴展形態(broadening pattern)。將擴展形態與三角形(一般是對稱三角形形態)合在一起,會出現菱形形態(diamond pattern)。

下降三角形形態

圖15-5 下降三角形形態(帶有向下突破點)

圖15-5顯示了下降三角形及其向下突破的情況。下邊界是一條水平的支撐線,上邊界是一條下跌的趨勢線,價格對兩條邊界的試探至少有兩次,運動軌跡能填滿“三角形”的空間。投資者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進場。突破點在下跌方向上出現較多(64%),但上漲方向的突破點更加可靠,盈利能力也更高(平均收益為16%~47%)。這一形態可以向更高、更寬的方向上延伸,有時候很難辨認。定義邊界的趨勢線向來不夠準確,充滿了假的日內交易突破點。因此,針對這種形態需要實施嚴格的突破監控標準,詳見第13章的敘述。如果能駕馭這一形態,那么價格突破幅度較大,能夠產生比較可觀的收益,甚至有時候可以預見價格狂飆的狀態。這樣的話,順勢而為就比較穩妥。價格突破、運動;繼續突破,然后拉回到趨勢線上;再突破,然后再拉回到頂點,或者拉回越過頂點,形成一個大陷阱,出現價格反轉,回歸到原來的突破方向上繼續運動。由此可見,從下降三角形形態形成一直到突破,投資者在進場必須要時刻關注價格的行為。

缺口的向上突破可以大大提高收益,值得我們努力尋找。向下突破時,缺口效應并不明顯。平均突破幅度是從底到頂點距離的64%,最大可以達到80%。從低點和成交量上升處進入,可獲得較好的收益。

圖15-6描繪了帶有向上突破點的下降三角形形態。典型的下降三角形形態在整個形態期間都呈下跌態勢。然而向上突破的下降三角形中成交量增加,往往要比成交量下降包含更多利好,盡管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不高。這與人們的傳統觀點相悖,以前人們認為成交量上升是否定該形態的標志,一旦出現成交量上升,就可以排除下降三角形形態了。當向下突破發生時,形態形成時期的成交量下降對突破后業績表現的提升作用有限。實際操作中的向上突破交易量對于突破后的表現沒有多大影響,但是在下跌的突破中,突破點上成交量的增加能夠稍稍提高整體的業績表現。在很多情況下,向上突破的下降三角形類似于頭肩頂的頂部。

圖15-6 下降三角形形態(帶有向上突破點)

上升三角形形態

在上升三角形中,一條水平的阻力位為上邊界,一條在支撐位下方上漲的趨勢線為下邊界(見圖15-7)。這一形態的特征與下降三角形一樣,飄忽不定。由于形態的性質決定了其本身會經歷很多假突破,因此突破點必須要逐個排查。成交量下降很常見,但絕不是上升三角形形態的必要條件。向上突破點發生的概率是77%,所有突破幅度幾乎都在從底到頂點距離(或時間)61%的位置。上升三角形在所有類型的形態中總體表現排名居中,向下突破的情況更加有利一些。根據突破的方向而定,形態失敗的概率在11%~13%。失敗概率接近所有形態的平均水平。

圖15-7 上升三角形形態(帶有向下突破點)

對稱三角形形態(“線圈”或“等腰三角形”)

若三角形形態的上邊界是一條下跌的斜線,而下邊界是一條上升的斜線,則構成對稱三角形形態(見圖15-8)。對稱三角形形態常會讓人聯想到上下邊界呈現角度對稱、方向相反的情況。事實上,其并沒有要求上下兩條邊界線的角度一致。因此,對稱三角形形態中的“對稱”兩個字并不是精確的描述,只是由于人們經常使用,就保留了下來。實際上,“線圈”(coil)一詞更能精確地表達這種形態。

圖15-8 對稱三角形形態(帶有向上突破點)

與其他的標準三角形一樣,對稱三角形價格必須至少試探邊界線兩次,同時價格運行軌跡還應覆蓋整個三角形。在價格形態形成的過程中,成交量呈現下滑趨勢(86%的時間),突破點往往發生在上漲方向(54%的概率)。對稱三角形形態也有很多假突破點,技術分析師要密切關注,必須使用嚴格的突破監控標準來剔除假突破。突破后的幅度常在底和起點73%~75%之間的位置。對稱三角形形態發生的頻率雖然沒有下降三角形或上升三角形高,但是比其他類型的三角形形態更常見。拋回和拉回發生的概率分別是37%和59%。和其他三角形形態一樣,一旦對稱三角形形態中出現拉回或者拋回現象,就會抵消突破的動力。這意味著在實際的投資或交易中,投資者可以對最初的突破做出反應,然而當拉回或者拋回現象發生時,必須加強保護性止損操作。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要忽略拉回或者拋回現象,而是在這兩種情況發生時,應減少對投資或者交易的預期。缺口突破點并不會影響漲勢,卻能在下跌趨勢中產生幾個百分點的影響。一旦突破發生,成交量上升代表收益更好。突破點上的高成交量,無論是發生在上漲還是下跌時,都能大大提升形態的總體表現,要重點查找高成交量的突破點。總體而言,對稱三角形形態的表現略低于所有經典形態的平均值。

技術分析知識15-6

三角形交易形態

利用三角形形態進行交易的理想情況是,有確定的突破點、三角形形態內部有交易區間并且位置較高。在形態形成時,成交量呈上升趨勢,突破點上有缺口更佳。這些形態在漲勢明顯的小盤股市場中更管用。

三角形形態比較普遍。例如,頸線突破前無法實現上漲的頭肩頂形態就是一種向上突破的下降三角形形態。這也是如果頭肩頂形態無法完成,投資者就可能有利可圖的原因之一。

雖然三角形形態非常普遍,但是由于帶有許多假突破和過早突破,因此實際操作起來也不容易。這意味著要使用非常嚴格的突破規則,在突破區域外不但要做篩選,還要使用多個止損點。此外,還要求在突破水平上設置近距離保護性止損點,以防發生假突破的情況。一旦這些防御性價位被突破,交易者就能暫時放松一會兒,因為在合理的突破點發生后,形態失敗的概率較低。在每個進行中的小反轉趨勢附近設置跟蹤止損點很有必要。

有關三角形形態內部何時應該發生突破的傳統規則很多。有些人(例如墨菲)認為從底到頂點距離的1/2和1/3處比較合適。還有些人(例如愛德華茲和邁吉)使用了1/2和3/4的規則。實際上一旦三角形形態通過合理的上下相交的趨勢線確定,突破點隨時就會發生。愛德華茲和邁吉指出,這個距離越大,收益就越小,但這一點未必準確。在從底到頂點距離的60%~70%處突破的形態,表現往往最好。但是,在對稱三角形中,在從底到頂點距離的73%~75%處突破時,利潤最高。因此,許多傳統的觀點有些地方有道理,但投資者絕對不能盲從。

在通常情況下,在三角形形態形成的過程中,交易量常常下降,但是對于向上突破的下降三角形、上升三角形和向下突破的對稱三角形,成交量上漲往往帶來有利結果。但是不能因為成交量下降,就排除形態的存在。在對稱三角形形態中,突破點成交量更有用,但成交量這一因素卻不會影響到其他因素。在向上突破的下降三角形形態和向下突破的對稱三角形形態中,缺口是投資結果更好的預測標記,但是缺口未必是三角形形態的必要條件。

這些形態的初始價格目標可以通過將底部距離(初始高價和低價反轉點之間的距離)和突破價格相加獲得。在向上突破的下降三角形形態中,價格目標達到的比率是67%以上。其他三角形形態也有這樣的成功比率,上升趨勢中成功的比率比下降趨勢中成功的比率更高。這就是為什么在三角形形態內,投資者往往希望出現比較寬廣的交易區間,因為這意味著在突破點上會有更高的目標價格。

擴展形態

將標準的三角形形態的上邊界和下邊界按照背離而不是相交的方向勾畫出來,就能形成擴展形態。如圖15-9所示,在擴展形態中,價格波動區間增大;在標準三角形形態中,價格波動區間縮小。擴音器形態(megaphone)、漏斗形態(funnel)、反三角形(reverse triangle)和擴散三角形(inverted triangle)都是擴展形態。擴展形態還有很多變化形態。有一種形態其中的一條邊界線是水平的,因此與上升和下降三角形形態類似,而另一條邊界線則沿著這條水平線朝上或者朝下延伸。還有一種修正的擴展形態稱為擴展楔形(見圖15-9),與楔形類似,區別在于邊界線呈現背離趨勢,并不呈現相交。除了上升擴展楔形外,擴展形態沒有有關整體表現的翔實的統計數據。上升擴展楔形形態上下兩條邊界都呈上升態勢,且互相背離。在波考斯基對于23種形態的評級中,擴展形態的向上突破表現排名第6位,失敗率為2%,這一失敗比率幾乎可以忽略。

圖15-9 擴展形態(帶有向上突破點)

擴展形態的利用價值不高,理由如下。首先,這些形態不太常見,并且很難確定。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投資者很難從這類形態中盈利。這是由于兩條邊界線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分開,而突破線也會遠離邊界線。在向上突破的擴展形態中,這種遠離意味著突破上邊界的價格越走越高,離上面的趨勢線越來越遠(見圖15-9)。突破上邊界的價格越走越高,不僅代表突破后很多潛在利潤被消耗了,更重要的是它遠離了很多明智的保護性止損水平,因此風險很大。最后,原始的統計數據表明,擴展形態充其量只能獲得一般利潤,而且失敗率遠遠高于其他形態的平均水平。使用擴展形態最有利可圖的模式是與對稱三角形形態合并,形成菱形頂部,我們在下文中將會介紹。

鉆石頂形態

鉆石形頂部很少見,但是盈利能力卻很高(見圖15-10)。它包含了一個擴展形態和一個對稱三角形形態,且一般發生在股票價格暴漲之后的頂部。鉆石形很少出現在底部。

圖15-10 鉆石形態(帶有向下突破點)

鉆石形頂部包含兩個三角形形態,因此很難判定。我們都知道要確認一條趨勢線,兩個極值點之間的連線必須要確定。在標準的擴展形態中,上趨勢線呈現上漲,必須包含兩個峰值,后面的峰值大于前者。同理,下趨勢線也有兩個谷底,后面的谷底價格低于前者,并且兩條趨勢線幾乎同時形成。第一個反轉點取決于進場的方向。由于菱形通常出現在頂部,因此,一般進場是從低點開始的。這意味著首個反轉點應該是一個峰值。之后,第一個谷底出現,然后是第二個峰值、第二個更低谷底。當畫出趨勢線來連接這些反轉點時,就出現了擴展形態。現在我們必須在擴展形態后快速尋找對稱三角形形態,然后確立鉆石形態。對稱三角形形態中的趨勢線相交,但在趨勢線確定時,至少要包含兩個峰值和谷底。第一個反轉峰值和谷底有可能是擴展趨勢中的最后一個反轉點,也有可能是擴展形態形成后的下一批反轉點。總之,對稱三角線的趨勢線肯定與擴展形態中的趨勢線平行,但這并不是構成鉆石形頂部形態的充分條件。

波考斯基的數據表明,鉆石形頂部之前的價格行為有58%的可能性屬于直線暴漲的態勢。當發生這一情況時,鉆石形頂部向下突破點發生的概率大大升高,且同樣具有突發性,概率為82%,而且前期漲幅基本會被全部抹掉。僅當在頂部發生向下突破的時候,這組數據才有效,而頂部開始發生下跌的概率為67%。根據歷史的數據,鉆石形頂部發生向上突破進而盈利的情況特別不理想,應該盡量避免。因此,一旦形態確認,且向下突破也已經發生時,就應該立即采取行動。

鉆石形底部與鉆石形頂部的參數設置一樣,兩者是波考斯基確定的形態中盈利能力最強的形態。當這類形態失敗并且發生中斷(概率為31%)時,其盈利能力仍然是最高的。鉆石形底部試圖向上突破時,其綜合表現依然在23個形態中排在第8位。

與多數形態一樣,鉆石形底部的成交量在形態形成過程中下降(概率為67%),但并不是說鉆石形底部的成交量必須下降,而且突破后的成交量上升,可以增強總體的盈利能力。

“拉回”在鉆石形形態中很常用,發生概率超過53%。對于整體趨勢來說,這些拉回形態往往會拖后腿,尤其當它們不太引人注意的時候。最好的形態當屬向下突破發生,成交量少于一般的突破點,而且沒有拉回現象的情況。這種形態的失敗率較低,大約為4%~10%。這些概率在某些程度上與風險相當。考慮到該形態超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失敗率低表明雖然鉆石形頂部形態很少見,但是一旦確認,就有很大的盈利空間,并且風險較低。

技術分析知識15-7

鉆石形交易形態

鉆石形形態一旦確認,價格就會迅速朝著突破的方向移動。一旦突破發生前的價格呈現比較疲軟的態勢,投資者就應該著手平倉或在當前價格水平附近設置一個緊貼的跟蹤止損點。價格目標通常是進場后要達到鉆石形形態所需要經歷的價差。這種形態常常伴隨著急性進場和離場行為。

楔形形態和市場高潮

楔形相當于擁有兩條同向趨勢線的三角形形態。上升楔形的兩條趨勢線都上升,而下邊界線上升的速度快于上邊界線,如圖15-11所示。下降楔形兩條趨勢線都下跌,上邊界線的跌勢快于下邊界線。在未來的某個時段,這兩條趨勢線會相交,這與標準的三角形形態一樣,交點和高點的命名方法都相同。

圖15-11 上升楔形(帶有從市場高潮峰值開始下降的突破點)

標準三角形形態以矩形作為形態的根基,楔形形態以通道為基礎(通道描述詳見第12章)。通道是兩條平行的上漲或下跌的趨勢線。在上文有關通道的討論中,我們注意到當沿著與反轉點相反的方向畫出平行的通道朝著趨勢線的方向逼近時,表明交易者對于趨勢線的方向熱情減少。例如,在上漲的通道中,位于連接下降反轉點趨勢線以上的通道將與上漲趨勢線平行。而當通道內部遲來的反彈沒能到達通道上邊線時,連接新的下降反轉點和最近下降反轉點的趨勢線的斜率將比基本趨勢線的斜率要小。由此推算,這一通道線將最終與趨勢線相交。這種新的通道和趨勢線叫作上升楔形。賣方變得更加焦慮,表明趨勢線很快就會被突破。當然,實際的統計數據也可以證明這一點。幾乎所有的下降楔形(92%)都會經歷向上突破,且大多數上升楔形(69%)都會出現下跌突破(波考斯基,2010)。

楔形形態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調整形態之一。它能夠逆著原來的趨勢進行盤整,也能在頂部盤整,尤其是出現市場高潮點之時。在盤整中,這類楔形形態發生的概率較高,且在市場高潮峰值后,楔形形態的表現更加戲劇化。

我們先來看一下上升楔形形態。它一般在長期下降趨勢中或在上漲市場高潮之后出現。在下降趨勢中也會出現上升楔形,因為逆著趨勢的反彈非常微弱。上文就說過,它們總是突破,再次下行,并順勢進入下跌趨勢。下降楔形基本上形態一樣,且在類似的情景中發生,只不過方向相反。

當價格呈現加速度上漲時,就出現市場高潮(見第12章)。在市場高潮發生的時候,基本趨勢線逐漸調整,斜率更大,與價格的方向保持一致。在上漲加速趨勢線中,支撐反轉點發生在預定趨勢線的上方,同時也會導致趨勢線的調整,斜率更大。當價格呈現飛速上漲時,加速趨勢線的斜率可能要經過多次調整。市場高潮點本身通常成交量較大,然后經歷急劇反轉。這些現象將在第17章逐一描述。在市場高潮發生并且市場價格穩定了以后,無疑會出現試圖穿越高潮峰值的反彈。而在楔形形態中,這種嘗試往往以失敗告終。也就是說,當價格嘗試穿越市場高潮峰值時,如果不能超越市場高潮極值點,或者只是超過了一點點,就表明出現了上升楔形(見圖15-11)。針對引發人們恐慌的市場高潮低點,對應的楔形應該屬于下跌形態(見圖15-12)。

圖15-12 下降楔形(帶有從市場谷底開始的向上突破點)

在市場高潮的峰值上,如果價格沖刺的嘗試表明這就是上升楔形形態,則向下突破的概率較高。由于市場高潮峰值已經耗盡了人們的情緒和專注程度,且不能重新再次凝聚大家的情緒,因此楔形形態中的向下突破可算是長期下降趨勢的信號。由此可見,楔形是一種趨勢反轉形態,盡管有可能不會在實際的市場峰值上出現。

其他上升楔形可以作為一種盤整形式在持續的下跌趨勢中出現,也可以偶爾在疲軟的上升趨勢頂部終止。對于后者,我們將在第20章詳述。

即使不存在楔形形態時,也會有同向趨勢線相交的情況。波考斯基要求至少要捕獲五個趨勢反轉點,才算形成楔形形態。這意味著,在某一根趨勢線上要有三個趨勢反轉點,在另一條趨勢線上至少有兩個反轉點,否則楔形形態無法準確定義。而當真正的楔形出現時,人們又往往無法識別。

楔形形態的另一個特征是,無論處于盤整狀態,還是處于趨勢反轉,在形態形成過程中,成交量均呈下降的趨勢。楔形形態中,在3/4的時間里,成交量都在下降。而在楔形形態之后,當成交量上升時,總體的表現也會提高。突破點的成交量似乎與形態發生后價格的表現無多大關系。拉回和拋回的發生概率較大,出現這類現象時常會減小形態突破的力度。

楔形形態在各類經典形態中總體表現排名靠后。向上突破的失敗率(8%~11%)比向下突破的失敗率(15%~24%)低。上升楔形形態中出現向下突破的現象最不可靠。

技術分析知識15-8

楔形形態交易

對于楔形形態而言,投資者等待突破的發生,然后做出反應,這一過程是值得的。此外,由于楔形形態在與自身形態相反的方向上有很高的突破比例,因此一旦楔形形態形成,突破的方向就明朗了。上升楔形形態會發生向下突破,而下降的楔形形態會發生向上突破。每當出現市場高潮,無論是上漲還是下跌,我們都需要尋找楔形進行測試。楔形是最能盈利的形態之一。在采取行動之前,確認所描述的楔形形態確實存在、有效,這一點格外重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北县| 阿勒泰市| 建瓯市| 济源市| 清徐县| 秦安县| 依安县| 临西县| 福贡县| 清新县| 四子王旗| 皋兰县| 镇宁| 乐安县| 西乡县| 辽宁省| 锦州市| 高密市| 新沂市| 龙川县| 平邑县| 大同县| 澄江县| 龙门县| 金湖县| 柏乡县| 九台市| 惠水县| 呼伦贝尔市| 肥东县| 伊春市| 彭泽县| 永济市| 闽侯县| 文化| 太康县| 宁城县| 拉萨市| 唐海县| 千阳县| 蓝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