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嗎?——作為佛教飛翔之地的犍陀羅
佛教在亞洲的興起與傳播,是人類歷史上的大事,再怎么強調都不過分。這一歷史脈絡也是理解東亞文明根基的一個切入點,任何繞開它來研究東亞文明的嘗試都是不全面的。如果考慮到佛教在公元前5—前4世紀已經作為印度教的一種“異端教派”開始傳播,令人奇怪的是,在釋迦牟尼涅槃后的五六百年中,它沒有傳入中國——盡管我們有一些阿育王派遣僧團到中國分舍利建塔之類的傳說,但這些都是后來中國文獻的附會。可以說,佛教產生后的傳播是非常緩慢的,但是為什么突然在公元2世紀,也就是佛教誕生五六百年后,在中國迅速發展并繁榮起來?這其中關鍵的因素,就是犍陀羅。
作為佛教史的學者,也許跟很多相關的學者一樣,如果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佛教的發展脈絡,將其視為一種歷史文化現象和人類文明遺產,筆者常常有一些非常強烈的感覺——這些感覺很可能不是錯覺,而是基于歷史常識的判斷。其中一個感覺是,佛教傳播到中國的歷史,肯定不是簡單的線性發展史。很多復雜而重要的歷史支脈(甚至是主干),因為各種原因,在歷史記憶的長河中被抹去了,留給我們的是一些支離破碎的信息,以及出于各種目的講述的、整整齊齊的故事。
筆者撰寫此書的目的,或許是想進行一次恢復歷史支脈(甚至主干)的嘗試,來解釋佛教作為一種世界性宗教的屬性來源。佛教是人類各種文明共同作用的產物,在犍陀羅地區經過各種文明融合與再造之后,從一種地方性的信仰一舉躍升為一種世界宗教。從這個角度來說,犍陀羅不愧是佛教的飛翔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