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跋史探(修訂本)
- 田余慶
- 651字
- 2020-01-03 17:57:09
北魏后宮子貴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變
魏收《魏書》多載“子貴母死”之事,后宮產子將立為儲貳,其母皆賜死。我就拓跋歷史來龍去脈思考子貴母死問題,發現子貴母死不是一種臨時的因應措置,而是根植于拓跋部落早期君位傳承引發動亂以及相關的母系部族利益沖突等事實。道武帝時國家轉型,面對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歷史傳統,乃行子貴母死加以扭轉,并因此形成制度。順此脈絡剖析拓跋歷史,還能看到道武帝離散部落之舉,其性質竟與子貴母死之制一脈相通,兩者事不連屬,卻具有同樣的社會歷史背景。而且,文明太后馮氏的固位和擅權,在策略上也是憑借子貴母死制度。縱觀歷史進程,脫胎于拓跋部落母體的子貴母死既是一種制度,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它的形成和演變,顯示拓跋部落在其進化過程中承受的精神痛苦。
盛樂時期拓跋部的歷史,文獻簡略,考古資料目前尚少。本文所涉問題,有些環節難于用實證方法一一確鑿言之,只能就史料所及窮思立說,并輔之以推理分析,在隱約中求其近似,算是勾勒盛樂時期拓跋部社會側影的一種嘗試。
周一良先生曾說:“拓跋氏入中原前之舊制,凡其子之立太子者,母妃先賜死,至孝文帝母猶因此而被殺。但北方其他少數民族未聞有此風俗,且游牧部落亦不如封建王朝之易于發生母后專權之例,其來源尚待研究。”周先生認定子貴母死是拓跋舊制,但來源不明。本文探索盛樂時期游牧的拓跋部為何出現母后專權從而使拓跋局勢動蕩不安問題,探索拓跋部在平城創立帝業之時為何不得不建立如此殘酷的子貴母死之制。探源究理雖似有可說之處,但覺仍在若明若暗之中,不知對周先生的疑惑,是否能予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