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認知共情是每個人必備的武器

本書聚焦的是亞當·斯密所說的那種共情,即情緒共情,也就是對他人感受的感受,尤其是對他人痛苦的感受。

情緒共情狹隘且充滿偏見;它會偏袒一小部分人而犧牲其他人的利益;它不計多寡,因而會扭曲我們的道德決策和政策決定,導致痛苦的增加。

當然,還有另一種共情,或者說共情的另一面。確實存在一種能力讓人可以理解他人在想什么,知道是什么讓人害怕、是什么引發人的喜悅和悲哀、是什么讓人感到尷尬不已或心胸開闊。這就是認知共情,指的是理解他人正處于痛苦之中的狀態,但自己并不親自體驗這種傷痛的感覺的能力。那么,對認知共情,我是不是也不認可呢?

當然不是。如果從行為的結果這一視角來看道德,那么自然而然,做出道德之舉的前提就是能夠理解他人的內心。畢竟,如果對什么能讓人快樂一無所知,那你又怎么才能讓人快樂呢?如果對什么會引發人們的苦痛一無所知,那你又如何才能避免傷害他們呢?如果完全不能理解他人心中所想,那么即便是用心良苦,你的行為最多也只能算瞎貓撞上死耗子,結果通常不可預期。

在日常生活中,認知共情必不可少。例如,如果我要當面告訴一個學生他掛科了,那么,我最起碼的體貼就是盡量用一種不會引發他太多擔憂或尷尬的方式來說這件事。如果我要給小侄女買禮物,那么,我應該買她喜歡的東西,而不是我喜歡的東西。只有理解他人心智的內容,我們才能真正做出對他人有益的事情。

從政策制定層面而言,認知共情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美國,人們一直對是否應該把共情能力作為甄選法官的一個必要指標存在爭論。也許你會感到奇怪,因為我認為答案可以是“是”——前提是當我們說的是認知共情時。在這一點上,我同意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托馬斯·科爾比(Thomas Colby)的觀點。科爾比注意到,很多判決都需要法官基于對案件是否殘忍、困難或者嫌疑人是否受到了脅迫的判斷來做出,而進行這種判斷就需要具有理解他人心智的能力。

科爾比舉了一個例子。因為懷疑一個13歲的女孩攜帶毒品,所以學校領導對她進行了裸身搜查,那么,這是否侵犯了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所賦予她的權利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提出,公民的檔案和財產不受無理查封或者搜查。——譯者注呢?根據已有的條例,這種搜查必須是“不特別具有侵犯性”的,而科爾比認為,想要判定是否具有侵犯性,就需要知道一個13歲的女孩在這種情形下會有何感受,也就是需要具有認知共情的能力。

認知共情這種理解他人心智的能力其實是個與道德無關的工具,可以被用作任何用途。成功的治療師和父母都有很強的認知共情能力,但騙子和拷問者同樣是此中高手,甚至欺凌者也需要這種能力。人們往往對欺凌者存在一種刻板印象,認為他們是因為在社交能力方面有所缺失,所以才會把憤怒發泄到他人身上。但事實并非如此。就理解他人心智的能力而言,欺凌者是高于平均水平的——他們比一般人更了解什么會讓人害怕,這也正是他們能夠成功實施欺凌的原因。認知共情能力弱的人又會如何呢?他們往往會成為欺凌的受害者。

關于認知共情的力量,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中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奧布賴恩欺騙主人公溫斯頓·史密斯,讓他錯把自己當成朋友,后來才暴露自己思想警察的身份,最后成為溫斯頓的拷問者。

在奧威爾筆下,奧布賴恩幾乎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怪獸,但他表面上卻很好相處。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而且人們的所想所思、一舉一動都在他的預料之中。奧布賴恩能夠輕而易舉地看穿溫斯頓的心靈,并最終利用了溫斯頓最大的恐懼來徹底摧毀他——這恐懼,溫斯頓之前從未對奧布賴恩說過,甚至連他自己都沒能直接面對過。這就是認知共情通過邪惡之手發揮的巨大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巴嘎旗| 鹤岗市| 兖州市| 南溪县| 老河口市| 枝江市| 乌海市| 祁阳县| 南涧| 诏安县| 错那县| 沂南县| 三原县| 明光市| 龙川县| 澄江县| 梁平县| 雷波县| 新源县| 丰台区| 塔城市| 聂拉木县| 锡林郭勒盟| 娄底市| 阳春市| 抚州市| 大宁县| 喀喇沁旗| 长泰县| 安宁市| 仁怀市| 大石桥市| 明星| 台山市| 通化市| 舒兰市| 黄大仙区| 文山县| 杨浦区| 塘沽区| 赫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