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P公司運用成本分析降低模具采購成本的實踐

模具是產品生產中最常見的一種工具,很多塑膠、五金制品的成型都需要用到。對于采購來說,模具也是一種被采購的“產品”。很多公司將模具的采購合并在制品的采購職責范圍內。例如,一個負責注塑件制品的采購人員,同時也管理著相應的注塑模具的采購。注塑模具可能由塑件供應商(一級供應商)自制,也可能是塑件供應商的模具供應商(二級供應商)提供的。這種將制品和模具的采購職責合并在一起的采購方式,有利于節省采購資源。在這種模式下,很多時候采購只需要關注塑膠件制品,無須花更多的精力關注模具的狀況。同時,授權一級供應商提供模具(自制或外購),可以充分利用供應商的資源,由供應商對模具和注塑生產的品質做保證,減少了模具供應商與注塑供應商之間的矛盾與摩擦,但也會讓模具的采購不透明,失去對模具供應商的管控。尤其是對于精度要求高、技術復雜、價格昂貴的模具來說,在模具的價格和品質方面,采購人員往往一籌莫展。

對于P公司來說,每年的模具采購支出占公司總采購金額的30%左右,但之前沒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模具的采購管理,甚至沒有采購價格的績效數據。因此,P公司讓五金件采購團隊專門負責公司的模具采購。在五金件采購團隊剛接手這項工作的時候,模具采購價格的認定主要源于價格比較,也就是說貨比三家。因為模具服務于產品的成型,是根據產品的結構進行設計和制造的,而針對相同的產品結構,可以有不同的模具結構去實現相應的功能;同時,對于新項目或新產品,因為其產品結構不同,導致模具結構也不同,這造成了每套模具都是獨特的,每次采購都類似于一次性采購,這也給采購人員評估報價增加了不小的難度。看起來,模具報價就像是一個黑箱,為了了解模具的成本結構,采購團隊決定從模具的制造著手調研。

采購團隊首先展開了對供應商的逐一拜訪。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有時在供應商處蹲點),采購團隊發現了供應商之間的一些差異,這些差異主要來自模具供應商的設計能力和模具加工機床設備的不同。比如,火花機設備的加工頻率、速度,制造過程中加工刀具、治具以及操作工人的熟練程度等。為了做進一步的分析,方便比較其中的差異,采購團隊重新設計了模具報價模板,決定讓每家供應商提供其報價的成本明細。各供應商做了成本報價明細,粗略的成本明細表包含以下成本因素:材料(鋼材、模胚、電極、標準件等外購件)、加工費(設備折舊和加工時間)、設計費用、管理費、物流費等。

采購團隊從成本明細中發現,模具成本中占比較大的部分是加工成本。以模芯為例,加工步驟至少包括下料(訂料)、鉆水路和螺絲孔及攻牙、CNC、細孔放電、慢走絲(線割)、打火花(EDM)、省模、刻字、飛模(配零件、配模)等。多個工序使加工過程看起來比較復雜,好在業內的生產設備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以針對不同工序使用的機器設備調查得出其折舊費率。比較難以把握的是每個工藝的加工工時。通常供應商會由工藝編制人員核算出理論工時,然后與車間加工類似零件的實際工時相比較,修正估計值,再呈送報價部門給出報價工時。P公司的采購團隊將幾家供應商報價的工時進行對比分析,逐一與每家供應商開會了解工時的計算過程,最后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得出一套還算準確的標準工時計算方法,作為衡量報價的參照。工時出來之后就可以計算加工成本(將機器設備的折舊費率與工時相乘再加總)。這個方法的采用,是因為采購團隊之前沒有這個信息基礎,所以只能被動地接受所謂的市場價。

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材料費用。為此,采購團隊要求供應商提供材料的采購單價(包括鋼料、電極等),同時也在開放的材料供應市場詢價,并與供應商模具設計部門合作統一了模具主要材料的規格,然后與各模具廠家進行談判(模具廠商通常購買的鋼料多,與鋼料代理商有長期的合作,有相對的價格優勢),獲得了一個材料指導價格,要求供應商以后在核算成本及報價時不得高于此指導價。這樣,就有效地控制了材料的成本。對于模具上使用的標準件,很容易拿到供應市場的市場價,這個控制方法其實和原材料的是一樣的。當然,還需要注意材料的采購渠道,來源不同,價格有可能差異很大。與此同時,采購的金額和談判能力也決定著價格的好壞。

經過半年的密集訪問和現場調查,最終,采購團隊建立了模具成本的數據庫,創建了模具成本的應當成本分析模型。對于長期合作的供應商,雙方的合作模式比較清晰、明確,以應當成本為基礎,考慮其他費用、利潤進行報價(對于不同的項目,可以給不同的利潤率,5%~15%都有可能)。這個方法在雙方間建立了信任感,也節省了對于報價的核實與談判。同時,在公司內部,因為有了成本核算分析的依據和標準,采購部門容易取得銷售、財務等相關部門對采購價格的認同。在降本的壓力下,采購方與供應商的努力方向也從談判轉向如何通過優化設計、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損耗來降低成本。

采購團隊從報價細分、供應商走訪,到建立模具成本模型、進行成本改善活動持續了兩年時間,綜合降本達到25%。當然,所有這些工作的開展,需要有一定的成本基礎知識。

● 要熟悉產品的結構、材料及單價,這樣才能計算材料成本。

● 要對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進行調查研究,否則就無法計算出較為合理的制造成本。

● 再根據市場、行業、供應商狀況考慮三項費用的影響(管理、財務和銷售費用)。

小師妹插嘴

P公司的采購成本管控做得真不錯,看來作為一個優秀的采購人員,學習成本相關的知識,對提升個人采購能力、為公司創造價值非常重要。

學霸掉書袋

是的,宮老師講過采購人員要做到“三化”——“知識結構化、能力顯性化、個人品牌化”,從成本分析模型的學習開始,向“三化”前進。要學好成本分析,第一步就是了解成本結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克什克腾旗| 商洛市| 建昌县| 柞水县| 宝坻区| 井冈山市| 金乡县| 灵石县| 郓城县| 苍南县| 鄂托克旗| 读书| 安乡县| 兴山县| 铁岭市| 平潭县| 辽中县| 肃南| 鹤峰县| 清新县| 庆元县| 措勤县| 盱眙县| 德令哈市| 开阳县| 张家港市| 个旧市| 杭锦后旗| 祁门县| 孟连| 岳阳市| 洱源县| 伽师县| 苍南县| 习水县| 万全县| 皮山县| 平度市| 库车县|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