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情溝通:100篇醫(yī)患溝通的故事
- 徐長江 鄭桂香
- 1283字
- 2020-01-03 20:33:29
3.那位“夾生”的病人笑了
姬秋晨
曾經(jīng)在大學讀書時,讀過南丁格爾文集,一直憧憬著我的職業(yè)生涯,然而現(xiàn)實的矛盾、不理解、不信任一度將我的熱情澆滅。我開始保護自己,小心翼翼地上班,生怕出錯,但這樣的我,在護理了一位老大爺之后轉變了。
在消化科,我們都記得這位老大爺,他在我們所有人的眼中應該就是最“夾生”的病人。他是做食管ESD的,術后并發(fā)了穿孔、膿胸,可能他覺得這全是我們的錯,從此他就和他兒子像有強迫癥一樣,開始瘋狂地“折磨”我們。54床極其不信任我們,他會就同一件事問三到四個醫(yī)務人員,直到所有人答案一致才會相信我們,每個時間段我們做什么事他都會記在自己的本子上……就這樣,我們和這位老大爺開始了不信任的治療。他的房間永遠都是陰暗的,走進去除了壓抑還能感覺到病床上的他投來的冷漠刺骨的眼神。我自然心有厭煩,每次他問話,我也是冷冷地回答,都不愿走進他的房間。但是護士長每次都帶著微笑進去,我覺得這是一種委曲求全,表示十分不理解。護士長問我,換做是你的家人你怎么處理,我開始思考。我想我過分繃緊了自己的心弦,忘記了溝通是醫(yī)生和病人之間最重要的“互相理解”的工具了。
后來隨著病程的延長,老大爺置入了鼻膽管腸內營養(yǎng),但由于鼻膽管細,營養(yǎng)液的濃度高,發(fā)生了堵塞,怎樣沖洗都沒用。主任做了胃鏡,發(fā)現(xiàn)瘺口還沒有閉合,鼻膽管非常重要,不能拔出,他的身體也不允許更換新的鼻膽管。怎么辦?護士長她們想了很多辦法做實驗,最后嘗試用可樂封管溶解,在堵塞的第三天竟然通了。病人和他的兒子非常開心,這次“72小時事件”讓他們打開了心結,因為我第一次看見了他的微笑,在清晨的陽光下,來的那么珍貴,我也第一次見到他房間充滿了光亮。我知道,這微笑是全科室的功勞,是用真心和努力換來的。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的信任只是對護士長他們,對于我們年資低的,他還是不放心,還是會小心翼翼地盯著我們,還是沒有完全信任我們年輕人。
一次我夜班,在床頭燈下給他沖洗鼻膽管,他裝作睡著,我看見他瞇著眼睛看著我,我想著三通是不是還沒有沖洗呢,就扭轉沖洗了下,竟然沖出了一塊管腔樣的營養(yǎng)液塊。他問那是什么,我說是三通里的營養(yǎng)液塊,他激動地說“小姬,很好,你救了我,不然管子堵了,我又不能吃了,病也好不了,謝謝你。”后來在護士長休假的時候,他竟然跟護士長提出要我去護理他,當時我根本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我只好頂住壓力去護理這位“超級”病人。后來我才知道是那件小事讓他開始信任我。再后來他會跟我講許多人生道理,講他家的事、他的過去……陽光適宜的午后他也會坐著輪椅出去散散心、聽聽歌,不再是那位“夾生”的病人,而是風趣的爺爺了。
出院前他給我們寫了一封長長的感謝信。我聽說他出院那天下著雨,謝老師、張老師去送他,他擁抱著兩位,說“干女兒我走了”,老人家竟然哭了……我沒有親自送他,但我能感受到下雨天送別的感傷,臉上濕濕的,分不清是淚還是雨。
這位老大爺,是我最難忘的病人,讓我重新認識了醫(yī)患關系可以是敵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親人。這一切都取決于我們,有沒有真心付出,有沒有換位思考,有沒有真誠溝通……從他身上我決定重拾最初的信念:全心全意地為病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