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胃癌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1 臨床表現
早期胃癌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少數人有惡心、嘔吐或是類似潰瘍病的上消化道癥狀,無特異性。疼痛與體重減輕是進展期胃癌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患者常有較為明確的上消化道癥狀。晚期胃癌患者常可出現貧血、消瘦、營養不良甚至惡病質等表現(圖1-30)。

圖1-30 晚期胃癌惡病質
根據腫瘤的部位不同,也有其特殊表現。賁門胃底癌可有胸骨后疼痛和進行性吞咽困難;幽門附近的胃癌有幽門梗阻表現;腫瘤破壞血管后可有嘔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癥狀。腹部持續疼痛常提示腫瘤擴展超出胃壁。大約10%的患者有胃癌擴散的癥狀和體征,如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腹水、黃疸、腹部包塊、直腸前凹及腫塊等。
2 診斷
診斷胃癌有賴于胃鏡活檢,并不困難。但由于早期胃癌無特異性癥狀,患者的就診率低,加上對胃鏡檢查的排斥,國內早期胃癌占胃癌住院患者的比例還不到10%。為提高早期胃癌診斷率,對有胃癌家族史或原有胃病史的人群應定期檢查。對40歲以上有上消化道癥狀而無膽道疾病者;原因不明的消化道慢性失血者;短期內體重明顯減輕,食欲缺乏者應作胃的相關檢查,以防漏診胃癌。
目前臨床上用于診斷胃癌的檢查主要有纖維胃鏡檢查、CT檢查、X線鋇餐檢查、腹部超聲等。
● 纖維胃鏡檢查
可以直接觀察胃黏膜病變的部位和范圍,獲取病變組織作病理學檢查,是診斷胃癌的最有效方法。采用帶超聲探頭的纖維胃鏡,對病變區域進行超聲探測成像,有助于了解腫瘤浸潤深度以及周圍臟器和淋巴結有無侵犯和轉移。下圖為胃鏡所見病灶(圖1-31)。近年,無痛胃鏡逐漸普及,擴大了醫生和患者對胃鏡檢查的接受程度,使胃癌的診斷率顯著提高。
下圖為胃鏡與胃鏡超聲下病灶對比(圖1-32)。

圖1-31 胃鏡下所見胃癌病變

圖1-32 胃鏡超聲所見胃癌病變

圖1-33 上腹部CT冠狀位成像

圖1-34 胃腸造影見胃竇部充盈缺損
●CT檢查
CT檢查除了了解胃鄰近臟器(特別是肝、胰)受浸潤及淋巴結轉移的情況外,對胃癌病灶情況的判斷也有重要價值。檢查前應注射“阿托品”類藥物使胃松弛,并多喝水使胃充盈,作橫斷位和冠狀位成像,如此可更準確地了解胃壁病灶的范圍和浸潤深度,有助于胃癌的診斷和術前臨床分期。
圖1-33為上腹部冠狀位CT,可見胃壁增厚。
●X線鋇餐檢查
是診斷胃癌的常用輔助檢查方法,數字化X線胃腸造影技術的應用,使得影像分辨率和清晰度大為提高。常采用氣鋇雙重造影,通過黏膜相和充盈相的觀察作出診斷。對腫塊型和潰瘍型進展期胃癌的診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還可以了解彌漫型胃癌的大體形態。但是對淺表性病變的診斷價值不高。圖1-34可見胃竇部充盈缺損。
● 腹部超聲
在胃癌診斷中,腹部超聲主要用于觀察胃的鄰近臟器(特別是肝、胰)受浸潤及淋巴結轉移的情況。圖1-35為B超所見腹膜后淋巴結腫大。
目前胃癌尚無特異性標志物,實驗室檢查很難發現、確診胃癌。血常規檢查可以了解患者貧血情況,大便隱血檢查可了解消化道出血情況等。

圖1-35 B超所見腹膜后淋巴結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