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起居中的健康科學:遠離癌癥、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
- 龐保珍
- 10336字
- 2020-01-03 20:44:13
二、引起癌癥的原因是什么
(一)了解致癌物,遠離致癌物
目前科學已經認識到,人體具有的所有正常細胞,在其染色體上均含有細胞原癌基因,細胞原癌基因在正常情況下處于相對靜止狀態,沒有致癌作用。若細胞原癌基因在某種情況下受到強烈刺激而被激活,于是,染色體的自身復制“出錯”,導致細胞開始癌變。那么,激活原癌基因的罪魁禍首就是所謂致癌物或致癌因素或致癌因子。目前已知的致癌物不少。
1.化學致癌物
煤焦油、瀝青、石棉、亞硝胺類、黃曲霉毒素等。
目前發現生活環境中存在著多種化學致癌物,但除少數有直接致癌作用外,多數屬于間接致癌物(或稱前致癌物),亦即要先經代謝活化后才能產生致癌作用。在化學性致癌因子中,與人們日常生活關系較大的主要是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這類化合物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或有機溶媒,在一般環境中相當穩定,但可在高溫下完全燃燒而被破壞。尤其要注意的是,煤焦油中的3,4-苯并芘與人工合成的1,2,5,6-二苯并芘不僅廣泛存在于煤焦油、瀝青、煤炭、內燃機排出的廢氣中,而且存在于煙草燃燒、脂肪不完全燃燒時。當吸煙或用煙直接熏制食品時均會產生3,4-苯并芘,并且已經證實具有較強的致癌效應,經皮膚、口腔、氣管進入體內,只要小劑量就能使其作用的局部引起癌變。1999年傳媒報道了一條令人深思的消息:中國蘇州市華南虎繁殖基地死去一只雌性老虎,經過蘇州醫學院進行病理檢測證實,該老虎死于肺癌。專家所做的研究表明,華南虎患肺癌的主要原因是空氣污染所致。具體原因是這只華南虎的居所旁邊,經常有人焚燒垃圾,包括焚燒泡沫塑料制品、樹葉等。老虎原來是在野外的大范圍活動,被轉入到僅二三十平方米的小范圍生活,肺活量下降,抵抗力減弱,為致癌因子的入侵提供了內在條件。人們想不到威風八面的龐然大物,竟也逃不過污染之災,這的確給人敲響了大氣污染嚴重危害的警鐘。
大量動物實驗提示,亞硝胺類的致癌性很強,小劑量一次給藥即可導致許多器官引發癌癥,甚至可以通過胎盤致癌。經臨床實踐證明,食物中亞硝胺的含量的確與誘發癌癥有一定關系。在正常情況下,食物中的亞硝胺的含量相當低,但它很容易由其前身物(如二級胺、三級胺、亞硝酸鹽等)在酸性條件下形成。所以,有人認為這些前身物在人胃內(胃液為酸性)如果生成亞硝胺,必然與某些癌癥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在中國食管癌高發地區河南省林縣的現場調查,發現該地居民生活環境與食物中的確含有比其他地區高的亞硝胺及其前身物。另外,某些地區居民喜歡吃的酸菜,如果腌制不得法,極易促進亞硝胺前身物合成亞硝胺。故有專家提出,機體內合成致癌的亞硝胺可能是導致食管癌的一個發病原因。
石棉致癌性:石棉本身并無毒害,它的最大危害來自于它的纖維,這是一種非常細小,肉眼幾乎看不見的纖維,一旦當這些細小的纖維被吸入人體內,就會附著并沉積在肺部,造成肺部疾病,石棉已被國際癌癥研究中心肯定為致癌物。暴露于(長期吸入)一定量的石棉纖維或元纖維可引發下列疾病:肺癌、胃腸癌;間皮癌(胸膜或腹膜癌);石棉沉著病(因肺內組織纖維化而令肺部結疤-石棉肺)。與石棉有關的癥狀,往往會有很長的潛伏期,可能在暴露于石棉10~40年才出現(肺癌一般15~20年、間皮瘤20~40年)。預防接觸:一些舊住宅內的天花板,禁止噴涂含有石棉纖維的耐火材料。嚴禁將石棉垃圾傾入江河湖海等水域。
目前科學已證實黃曲霉素對動物具有致癌作用。黃曲霉菌可以在許多食物(如花生、玉米、大米、面粉、土豆等)中生長,特別是在濕熱的氣候條件下,食物被黃曲霉菌污染的機會較多。許多地區的調查資料表明,食物(尤其是糧食)被這類黃曲霉菌污染的程度與該地區居民肝癌的患病率有明顯的相關性,如將被黃曲霉素污染的霉變糧食混入飼料喂養大鼠,6個月后,肝癌誘發率可達到80%。
2.物理致癌因子
電離輻射、長期機械刺激、慢性炎癥、潰瘍、瘢痕、紫外線等。
隨著X射線、原子能在各方面的廣泛應用,電離輻射已成為人類生活環境中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子。電離輻射是某些癌癥,如肺癌、乳腺癌、甲狀腺癌和大多數白血病的危險因素。世界上最大的自然輻射來源之一是氡——一種來源于巖石和泥土中鈾反應鏈所產生的氣體。另應提高對避免日光、其他非電離輻射和低頻率形式輻射(如日光浴床)等引發癌癥的認識。2006年,WHO發布了《全球陽光紫外線輻射相關疾病負擔》,估計每年約有6萬人死于紫外線的過度暴露,而其中,4.8萬人死于惡性黑色素瘤,1.2萬人死于皮膚癌。
臨床曾發現某些慢性炎癥、潰瘍、瘢痕,甚至某些異物持久作用后,引發癌癥。如慢性皮膚潰瘍引發皮膚癌,以及痣的惡變(黑色素瘤),長期飲用烈性酒與熱食、熱飲與食管癌的關系,慢性胃潰瘍與胃癌的關系,慢性宮頸炎與子宮癌的關系等。
3.生物致癌因子
乙肝病毒(HBV)、人乳頭狀瘤病毒(HPV)、EB病毒(又稱人類皰疹病毒)等為代表的生物致癌因素。
與特定癌癥相關的感染有:①病毒:如乙肝病毒和肝癌、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和宮頸癌、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Kaposi肉瘤等;②細菌:如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等;③寄生蟲:如血吸蟲和膀胱癌等。
另外,有的植物若接觸過多,對人體有促癌作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是鼻咽癌的高發區,該地區“龍膽科”、“古果科”類植物分布比較廣。研究還發現,鐵海棠除了植株會釋放出一種難聞的刺激性氣味外,在種植這些植物的土壤里及產于這些土壤中的蔬菜和當地產的蜂蜜中,均含有致癌病毒和化學致癌物的激活物與促癌物。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曾毅院士,從1693種植物中檢驗出了52種含有促癌物質的植物,它們不僅渾身上下都帶“毒”,而且種過此類植物的土壤中均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病毒和化學致癌物的激活物質。現將這52種促癌植物轉錄如下。
鐵海堂(刺兒梅)、變葉木,烏桕、紅背桂花、油桐、金果欖、曼陀羅、石栗、細葉變葉木、蜂腰榕、石山巴豆、毛果巴豆、巴豆、麒麟冠、貓眼草、澤漆、甘遂、續隨子、高山積雪、千根草、雞尾木、多裂麻瘋樹、紅雀珊瑚、山烏桕、圓葉烏桕、木油洞、火殃勒、芫花、黃芫花、細軸芫花、結香、狼毒、了哥王、土沉香、蘇木、廣金錢草、紅芽大戟、豬殃殃、黃毛豆付柴、假連翹、射干、鳶尾、銀粉背蕨、黃花鐵線蓮、三梭、紅鳳仙花、剪刀股、堅莢樹、闊葉獼猴桃、海南蔞、苦杏仁、懷牛膝。其中前述7種常用作觀賞性植物。
以上一種或幾種致癌因素長年累月地對人體細胞進行刺激,尤其是多種致癌因素發生作用,并且相互作用疊加,最后終于達到一個突破點,將原癌基因激活。這就是人體 致癌的外部原因。
目前科學已經認識到,人體具有自我修復的康復功能與免疫功能,染色體上的DNA攜帶了進行自我修復的所有信息,當它們在復制時由于受到各種致癌因素刺激一旦出現錯誤時,就會立即啟動DNA的修復程序進行自我改錯的工作,即使個別細胞未能及時改錯而發生了癌變,免疫細胞也會迅速發現,并且立即把這個蛻化變質了的異己分子消滅。若由于精神刺激,心情不舒、營養缺乏、臟腑失調,氣血不和、正氣虧虛,無力抗邪或外邪過于強盛等,最終導致人體自身的康復系統與免疫系統發生功能障礙,不能正常工作:不能及時改正染色體復制時的錯誤,又不能及時消滅由于染色體復制錯誤產生的癌細胞,這就是人體 致癌的內部原因。
(二)導致癌癥的因素
腫瘤是一種多因素、多階段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國逐漸增加的腫瘤負擔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威脅人類的三大疾病。癌癥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幾乎和人類歷史相同,然而至今仍然在全世界肆虐,而且發病率越來越高,比以往瘟疫危害大得多。癌癥比以前多了,到目前為止引起癌癥的原因還不是十分明確,但主要危險因素有以下幾種。
1.人口老齡化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的人口數達到13.7億人,其中60歲以上人口占全人口的比例上升至13.3%,65歲以上人口占全人口的比例上升至8.9%,表明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趨嚴重。人口老齡化導致許多慢性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特別是惡性腫瘤。
正氣不足。世界人口老齡化,中國也是如此,癌癥是中老年人多得的疾病,而全世界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所以得癌的人也就多了。癌癥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并不是說抽幾支煙就生肺癌了。到了中老年,致癌物質的作用在體內越積越多,容易引起癌癥。另外,中醫認為人到中老年正氣不足是導致癌癥的關鍵,“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現代醫學認為老年人免疫力減退,人對癌癥的抵抗是靠身體中的細胞免疫,就是身體的各種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攻擊”,這種細胞需要有胸腺功能的支持。人到中年以后,胸腺功能逐漸減退,因此,一方面中老年人免疫能力下降了,另一方面,致癌作用又積累了,所以容易得癌癥。
科學發展。現代科技發展了,診斷明確的多了,也顯得多了;治療效果比以前好了,癌癥病人的生存期延長了,所以,我們能在社會上看到很多癌癥病人。
2.吸煙
吸煙是全球公認的第一位致癌因素,尤其是男性。因吸煙引起的癌癥主要有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膀胱癌和鼻咽癌。被動吸煙每年引起1.2萬名不吸煙婦女死于肺癌。
預防癌癥首先要弄清癌癥的病因。雖然目前我們還不能徹底搞清每一種癌癥的病因是什么,但是從宏觀上來講,大多數致癌病因是基本清楚的。
肺癌與吸煙有關。目前認為吸煙容易得肺癌,但也有不吸煙的人得肺癌的,因為汽車的尾氣、廚房里的油煙中的致癌物質均和肺癌有關,而吸煙的人從煙霧中吸入的致癌物質更多,所以,吸煙的人比不吸煙的人更容易得肺癌。
煙草點燃后產生的煙霧中有害物質高達600多種,其中已經證實有致癌作用的就有40多種。其中最重要的不是尼古丁,而是日本人山極先生涂在兔子耳朵上、使兔子長出一個腫瘤來的煙焦油和其中的苯并芘。的確,吸煙的人與不吸煙的人相比,患肺癌的危險性高8~12倍,究竟是8倍還是12倍,就看你吸煙多少了,比如1萬個不吸煙的人中一年有1人生了肺癌,而1萬個吸煙的人中一年有8~12個生肺癌,危險性增加了8~12倍,這是千真萬確的事。不僅如此,吸煙的人比不吸煙的人發生食管癌的危險性高6倍,發生膀胱癌的危險性高4倍。吸煙為何引起膀胱癌,因為煙霧會通過喉嚨,到肺里面,有害物質被血液吸收了,經過腎臟濾出來,也會積在膀胱里面,小便是4~6個小時釋放一次,所以膀胱會不斷地接觸化學致癌物質,當然也會引起膀胱癌了。
也許有人會講,有人不抽煙也得肺癌,而某人吸了一輩子煙也沒生肺癌。這說的是對的,肺癌的病因不只是吸煙一項,比如油蒸氣中就含苯并芘,汽車的尾氣中含芳香烴類致癌物,都可能引起肺癌。所以不吸煙的人也會生肺癌。
而吸煙的人除此以外還吸入大量的煙霧中的致癌物質,他患肺癌的危險性顯然就更大了。當然吸煙的人患肺癌的畢竟是少數。據統計,中國16歲以上的男子吸煙的占60%,當然不會60%的男人都患肺癌。可是,您到腫瘤醫院的病房去問問那些患了肺癌的人,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吸煙的。
腫瘤學上有一個勃氏吸煙指數。這個指數是,每天吸煙的支數乘上吸煙的歷史年數,如果乘積大于400支年,那么這個人就成為了肺癌的高危對象。比如這個人每天吸一包煙(20支),20年吸下來,20乘20已經達到400支年,如果每天吸兩包,那么不需20年,10年便達到400支年了。這位煙民患肺癌的危險性比別人就高8~12倍呀!
吸煙還會影響到其他人的健康,不吸煙的人與吸煙的人在一起,也被動地吸進了煙霧,被動吸煙同樣影響健康。英國有人調查,家庭成員中若有一個人吸煙,家庭其他人患癌的危險比家中無人吸煙的家庭成員高1倍,若是有兩人吸煙,則高2倍。
順便談談,有人說:“最好別吸煙”,這個我贊成,但是又說:“如果吸了就別戒了,因為身體已經達成了平衡,一旦戒煙,就會失去平衡,反而會生病。你看某人原來蠻好,就是聽了某醫生講的要戒煙,戒煙了,可現在好了,住醫院了,聽說要開刀。”真是戒煙導致的病嗎?不是。其實他不是因為戒煙才生病的,是戒煙戒得太遲了,要是早幾年戒就好了。吸煙對于人體的危害是根深蒂固的,的確不是今天戒煙明天就萬事大吉了。英國有一個著名的流行病學研究機構,調查了許多原來吸煙而后來戒了煙的男醫生,逐年訪問他們,將他們和那些從來不吸煙的男醫生相比,結果是這些吸煙的男醫生戒煙之后,許多與吸煙有關的毛病逐年減少,一直到戒煙后16年他們患肺癌的機會才和從來不吸煙的人一樣了。說明了吸煙對人體的危害根深蒂固。提倡最好別吸煙,吸了煙的人還需提倡早戒煙,而且越早戒越好,戒了煙雖然不能保證他們從此不生病,但是生病、患肺癌的機會逐年減少是肯定的。我主張逐漸戒煙。
3.飲酒
楊秉輝教授認為:“酒精是促癌物質。”楊秉輝教授對患過肝炎的人做過調查,有的人認為自己生過肝炎,從此不喝酒了,而有的人認為肝炎好了,為什么不能喝酒,于是照喝不誤。10年下來,生過肝炎后繼續喝酒的人生肝癌的危險性比生過肝炎后不喝酒的人高了2倍,這起碼說明過量的酒精是促癌物質。因此,飲酒偶爾為之可以,患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人千萬別喝酒,因可促生肝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代敏所撰寫的文章介紹:據估計,我國每年有將近8萬人死于因飲酒引起的癌癥,其中男性7.6萬人,女性0.3萬人。每年有9萬多人因飲酒而患上癌癥,其中男性占90%以上。因飲酒引起的癌癥主要是肝癌(占60%以上),其次是食管癌、頭頸部腫瘤和結直腸癌。
4.感染因素
在我國引起癌癥的感染因素主要是乙肝病毒(HBV)感染、丙肝病毒(HCV)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幽門螺桿菌(Hp)感染與EB病毒(EBV)感染。HBV與HCV感染主要引起肝癌及非霍奇金淋巴瘤,Hp感染主要引起胃癌,HPV感染主要引起宮頸癌與頭頸部腫瘤(口腔癌、口咽癌和喉癌),性行為比較混亂、性伴侶比較多的人感染機會就比較大,EBV感染主要引起鼻咽癌、霍奇金病與Burkitt淋巴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代敏等撰文介紹:有學者認為這五種感染每年可以引起大約53萬人死于因感染導致的癌癥,占所有癌癥死亡的將近30%;每年可以引起大約67萬人發生因感染導致的癌癥,占所有癌癥發生的26%,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5%~20%)。
另外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有關。中國人得鼻咽癌的比較多,尤其是廣東人,EB感染者是導致鼻咽癌的因素之一。有人認為和吃魚露也有關系,后來又發現湖南南部地區患此病的人也很多,原來他們喜歡在屋子里生火,又經常吃熏、烤的東西。
5.不合理飲食
食管癌、胃癌與亞硝酸鹽的攝入有關。目前認為亞硝胺是肯定的致癌物質。
大腸癌與高脂肪的飲食有關。食入脂肪多了,膽汁分泌就特別旺盛,在腸道里面產生的二級膽酸就多,二級膽酸有致癌作用。像日本人以前胃癌的發病率曾很高,腸癌的發病率很低,將他們與美國人比,當時日本人胃癌的發病率是美國人的8倍,而腸癌美國人是日本人的8倍。后來研究發現,移民到美國去的日本人,他的后代出生在美國,生活方式改變后,下一代患胃癌的卻明顯減少,得腸癌的卻明顯增多,而孫子輩,胃癌與腸癌的發病率已經和美國人同樣了。所以,移民流行病學提示我們,不是日本這個種族容易患胃癌,而是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不當起了重要作用。再說中國的上海,在上海油票取消的20年間,上海人油吃得多了,腸癌明顯增加,幾乎翻了兩番。另外,缺少運動也與腸癌有關系,很多人肥胖,血脂過高,也成為了一個致癌因素。過多的動物脂肪乃是誘發某些癌癥的主要原因。專家發現,每天以豬、牛、羊等畜肉為主食的女性,患腸癌的比例比那些每月只吃幾次肉者高出2.5倍。我國以前日常飲食以糧食為主,又多食素食,飲食結構較為合理。而現在流行的“洋快餐”屬高脂肪食物,對人體十分有害。高脂肪食物易導致乳腺癌、大腸癌的發生,而且也不利于心、腦血管系統的健康。
由于中國物質生活變好了,蛋白質飲食吃得多了,咸菜等吃得少了,亞硝胺等致癌物質減少,食管癌就少了。在中國,原來食管癌位居第二位,現在食管癌已經退居第四位。胃癌原來是首位。在上海,現在胃癌已經退居第二,說明生活條件好了,而脂肪物質吃多了,大腸癌就增加了。有人很幽默地說:“窮人的癌在上面,富人的癌在下面。”上面的食管癌、胃癌少了,下面的大腸癌明顯增加。
乳腺癌和內分泌有關。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區的女性中,乳腺癌明顯增多,已經高居婦女腫瘤的第一位,難道這里婦女的內分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嗎?楊秉輝教授認為:“不是,而是因為高脂肪的膳食使乳腺癌組織對致癌因素比較敏感。癌癥是多因素疾病,其中一個因素為主,稱為啟動因素,其他的因素為輔助因素,高脂肪飲食起碼是導致乳腺癌的一個重要因素。”
肝癌與患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有關。在胎兒、幼兒的免疫力還沒有建立時感染乙肝,很容易形成慢性感染狀態,并可能導致硬化分解。肝癌與霉變物質有關,尤其霉花生、霉變的玉米等含有大量的黃曲霉素。黃曲霉素攝入過多,至少是致癌輔助因素。
有人試驗把霉變玉米中的黃曲霉素提取出來,給老鼠喂食,半年后老鼠就得肝癌了。當然,霉有很多種,有些霉可食用,比如臭豆腐,還有醫院里有的青霉素也是霉卻不是致癌物質。
其他一些不良的飲食行為,比如嚼檳榔,嚼這種東西會讓人心跳出汗,有人就喜歡這東西,有報道嚼檳榔容易引起口腔癌。還有研究認為,食管癌高發地區的居民大多喜歡吃些很燙的飲食物,食管的黏膜被燙傷、被反復地刺激,也是發生食管癌的可能因素之一。
盡量不吃或少吃熏制食品。盡量少接觸焦油、瀝青及石油殘余物。
盡量少吃腌制食品,盡量吃新鮮的食物。
在保管糧食的過程中要防止霉變,對已經發霉的食品絕對不要食用。
食物化學污染:比利時科學家對600名確診或懷疑乳腺癌婦女的血樣進行了化驗,結果發現血液中兩種常用農藥明顯增多,DDT殘余物含量是正常人的5倍多,HCB殘余物則是正常人的9倍多。農藥DDT被封殺以后,雖然全世界已陸陸續續停止使用,但其殘余物能在人體中存留50年,且活性不減。這些物質中有多種會在人體內分解為一種類似女性雌激素的化學物質,雌激素水平偏高則是引發乳腺癌的一大誘因。
常飲高熱的濃茶者:經常飲用高溫(80℃以上)茶水有可能燙傷食管,而茶中的鞣質可在損傷部位沉積,不斷刺激食管上皮細胞,使之發生突變,而突變細胞大量增殖后即可變成癌組織。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胃癌的高發地區往往也是高血壓的高發地區,原因就是與食鹽過多有關,因鹽分過高可以破壞胃黏膜的黏液保護層,從而使胃腔內的致癌物易于直接與胃黏膜相接觸而致癌。
6.維生素缺乏
若膳食不合理,就會導致部分營養成分的缺乏,就容易發生癌癥。維生素缺乏者特別容易患癌。
維生素A包括視黃酸與視黃醇。如維生素A缺乏是眼部腫瘤、呼吸道癌、消化道癌、泌尿生殖道癌、皮膚癌的內因之一。維生素A的常見食物來源:豬肝、鵪鶉蛋、雞蛋、全脂奶粉、雞肉松等。
維生素C缺乏者罹患膀胱癌、食管癌、腎上腺癌的危險增加兩倍;在維生素E不足的人群中,唇癌、口腔癌、咽癌、皮膚癌、宮頸癌、胃癌、腸癌、肺癌等患病率均增高。
維生素B族缺乏與癌癥的發生有關。維生素B 1的常見食物來源:葵花子仁、臘肉、豬大排、花生仁、黑芝麻、瘦豬肉、豌豆、黃豆等。維生素B 2的常見食物來源:豬肝、冬菇(干)、香菇(干)、紫菜(干)、鱔魚、全脂奶粉等。
維生素C缺乏與癌的發生有關。維生素C的常見食物來源:鮮棗、豌豆苗、油菜薹、青菜、青辣椒、獼猴桃、菜花、苦瓜等。
維生素E缺乏與癌的發生有關。維生素E的常見食物來源:豆油、葵花子仁、菜籽油、葵花子油、玉米油、黑芝麻、干核桃、花生油等。
蛋白質缺乏與癌的發生有關。蛋白質的常見食物來源:豆腐皮、花生仁、千張(百葉)、豬肉松、烏骨雞、瘦豬肉、全脂奶粉、青魚等。
硒缺乏與癌的發生有關。硒的常見食物來源:魔芋精粉、豬腎、蟶干、淡菜(干)、牡蠣、蝦米、蝦皮、鴨肝、河蟹、大黃魚等。
7.心情緊張—癌癥的“催化劑”
只有人的心理平衡,人的生理才能平衡,若長期精神緊張,就會導致疾病,精神緊張是導致癌癥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宋代朱丹溪在論述“乳巖(乳腺癌)”發生機制時,斷定多年來人際關系緊張,女子“不得于姑嫂”、“不得于公婆”,心情抑郁是主因之一。
8.環境污染
藍天白云、鳥語花香、青山綠水曾是多少人兒時的美好回憶與向往,如今,一些地方環境污染到處可見,導致癌癥發病率越來越高。
大氣污染:
現代的工業文明活動,釋放了大量的致癌物質。如鋁、汞、鋅、砷、硫酸氣溶膠、六氯化苯和滴滴涕等人造農藥。其中大部分進入大氣環境,它們被大氣中的風散布到世界各地。大氣對海洋的污染負有責任,如致癌物四氯化碳,大氣通道占海洋污染源的80%。全球不論哪一個海域,從北極冰島到南極大陸,到處都不同程度地監測到有害物質,有的濃度雖然不高,但這些有害物質通過大氣的長途擴散和雨水沉降后,長期地沉積在海中和陸地上并沉積在食物鏈上。
因此高級食肉動物開始在它的組織中出現大量的有毒物質,人們長期食用這些被人類自己污染了的肉類和糧食,呼吸被人類自己污染了的空氣,必然導致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
土地和水源污染。
食品污染:
發霉的花生、剩飯含有黃曲霉菌,是糧食中常見的污染。常吃泡菜、臘肉、熏魚等腌制食品,含有亞硝胺,已證實具有強致癌性。美味的烤肉、烤魚也含致癌物——苯并芘,食物經煙火熏烤或油炸后,可以產生苯并芘。
多環芳烴是加工食品中常見的污染物。食品制作時為了美觀和易于保存,往往加入一些著色劑、保色劑、防腐劑和甜味劑等。雖然允許在食品中加入某些添加劑,但用量過多或不當,則會帶來危害。如人造奶油中的奶油黃內含防腐劑苯甲酸(安息香酸),可引起肝癌;過量使用茴香、桂皮、咖喱等含黃樟油一類的香料,也有致癌危害。甜味劑使用最廣的是糖精,它是苯甲酸的亞磺化物,過量使用有致癌作用。
室內污染:
二手煙、三手煙的危害等。二手煙是吸煙者吐出的煙霧以及煙草燃燒直接冒出的煙霧,被非吸煙者吸入。人們在密閉室內吸煙后,即便二手煙的煙霧已經散去,仍有相當一部分可吸入細微顆粒沾染在吸煙者的衣服、頭發和室內的家具、沙發上等,這些包括重金屬、致癌物等有害物質的煙草殘留物便是三手煙。三手煙被稱為不會隨風而散的隱性“殺手”,當兒童在上面摸爬滾打、玩耍時,尤其危害健康。
廚房油煙污染:
廚房油煙中含有一種被稱為苯并芘的致癌物,苯并芘可導致人體細胞染色體的損傷,長期吸入可誘發肺臟組織癌變。塑料餐具含有氯乙烯致癌物,用尿素甲醛樹脂生產的仿瓷餐具,長期使用會誘發癌癥。
裝修污染:
常有報道有人家里裝修后不到10天便住了進去,不料半年不到,卻得了癌癥。刺鼻、嗆人的氣味,往往是室內空氣中甲醛、氨、苯、氡濃度超標,長期接觸可引起鼻、咽喉、皮膚與消化道癌癥。
9.經常憋大小便
尿液中有一種可以致癌的物質,會侵害膀胱的肌肉纖維,促發癌變。大便有害物質更多,如硫化氫及其他致癌物,經常刺激腸黏膜會導致癌變。
10.經常熬夜
癌細胞是正常細胞裂變過程中發生突變而形成,而夜間恰是細胞裂變最旺盛的時期,睡眠不好,人體很難控制細胞發生變化而成為癌細胞。如經常熬夜者為提神而吸煙、喝咖啡,將會使更多的致癌物侵入體內。
11.過度肥胖
研究資料顯示,肥胖女性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女性高兩倍,腰部以上特別肥胖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高出正常者4~6倍。
美國大多數居于社會下層的黑人不乏體重嚴重超標的胖子,而其健康狀況也遠不如白人,幾乎各種疾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白人,平均壽命也遠較白人為低。有人認為其間也存在種族差異,有如食草動物之與肉食動物,牛、羊、馬等食草動物,由于草料中營養成分低,須較長時間的消化吸收,才能轉化為機體所需之各類營養,故該類動物的腸子較細而長。而肉類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等與草料不同,因此,這類食肉動物的腸子短而粗,如狗、虎、獅等均是腸子短而粗。那么,東方人素以各種豆、谷類及蔬菜為主食,有如食草動物,一旦飲食成分改變成營養豐富的肉類,則極易導致營養過剩,導致肥胖。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雞、鴨、魚、肉吃的多了,從而胖子愈益增多其因皆出于此。人們已知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與體胖有關,但殊不知癌癥也與肥胖有關,且其與癌癥發病關系的密切程度僅次于吸煙,現已確認,14%~20%的癌癥死亡率與超重或肥胖有關。故控制體重乃是防癌之一大要務。如絕經后的乳腺癌、結腸癌、子宮內膜癌、食管腺癌、腎癌等均與此有密切關系,其次與肥胖有關的尚有胰腺癌、膽囊癌、甲狀腺癌、卵巢癌、宮頸癌以及多發性骨髓瘤、霍奇金淋巴瘤、進展性前列腺癌。
12.遺傳因素
家族成員的健康狀況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如你的近親(母親、親姐妹、女兒)患有乳腺癌,那么你的患病幾率要比普通人高。
調控細胞生長主要有兩大類基因,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基因等同于油門,而抑癌基因就是這輛車的剎車,當剎車失靈時,即使輕踩油門,車子仍會前進,導致細胞瘋狂生長。抑癌基因的突變可遺傳到下一代的基因體中,故增加了后代發生癌癥的機會。
13.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過度肥胖、缺乏體力活動或體育鍛煉等因素也是癌癥發生的危險因素,同時也是其他慢性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自然在開展其他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降低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提供了可能性。
就全球而言,中低收入國家與高收入國家癌癥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不同。吸煙、飲酒、低水果與蔬菜攝入、慢性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中低收入國家癌癥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由人乳頭瘤病毒(HPV)導致的宮頸癌是中低收入國家婦女死亡的主要癌癥。在高收入國家,吸煙、飲酒、體重超重與肥胖是癌癥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
(三)中醫認為癌癥是怎樣發生的
癌癥的發病機制至今未完全清楚,但根據癌癥的臨床表現,中醫將發病原因概括為氣滯、血瘀、熱毒、濕聚、痰凝、正虛6種情況。上述6種因素在臨床上往往是2種或數種兼夾,而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以虛實夾雜較為多見。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在正氣不足,機體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邪氣趁機發展,導致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