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象對話心理學系列·你有幾個靈魂:心理咨詢中人格意象的分解
- 朱建軍
- 1541字
- 2020-01-03 21:06:50
第二節 她們是姐妹嗎
由于對心理現實和物質世界的現實混淆,威爾伯醫生還有類似的錯誤。當然,作為先行者,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這個錯誤是關于西碧爾分裂出的多重人格之間的關系,還是讓我們從引用開始。
“佩吉·盧、佩吉·安、瑪麗、西碧爾等人之間是什么關系?她們是姊妹嗎?”
“沒有人說她們是姊妹。”維基兩眼瞪著醫生。
“的確沒有,”醫生強調地說,“沒有人說過。可是,維基,如果有幾個人,其母親同是一個,那么,他(她)們要不是同一個人,就必然是姊妹或兄弟。”
醫生的這個推理是客觀物質世界的邏輯,而不是心理世界的邏輯。如果我們認識一個人類學家,就知道在神話和原始民族的傳說中,這個邏輯是不成立的。
維基是一個成年的、聰明的子人格,她知道醫生犯了錯誤,但是,她也沒有辦法說服醫生。要想說明這個問題,需要太前衛的哲學理論,即使維基能說清楚,醫生也未必可以接受。于是維基采用了息事寧人、不去計較的態度。
維基好似沒有聽出醫生的言外之意,同意道:“我有許多兄弟姊妹,我們共有一個父親和一個母親。”
“不錯,維基,”醫生接著說道,“你承認自己的家屬關系,但沒有提到西碧爾、瑪麗、兩個佩吉等人的家屬關系。”
維基聳了聳肩說:“嗯,大夫,你剛才不是說她們必然是姊妹嗎?”
“不對,維基,”醫生堅定地說,“我沒有講她們必然是姊妹。我只是問你,她們是否是姊妹。我還說,如果幾個人有同一個母親,那么在邏輯上,他們要不是同一個人,就必然是姊妹或兄弟。”
維基語塞。
醫生無情地按照邏輯來追問下去:“喂,維基,告訴我,她們到底是姊妹,還是同一個人?”
維基在追問下十分審慎地答道:“大夫,你既然如此,我只好承認她們必然是姊妹。她們只能是姊妹,因為她們不可能是同一個人!”
可憐的維基被邏輯征服了,只好承認她們必然是姐妹。事實是她們不是同一個人,也未必一定是姐妹,她們也未必是“有同一個母親”。物質世界中只有一個母親,但在心理世界中,這個母親可以分裂為多個,這個母親精神病發作時,她是“惡魔一樣的母親”,在她沒有發作時,是“溫和的母親”。在心理世界中,這不是一個母親,所以,那些女孩也不一定是姐妹。
在人格意象分解的實踐中,我們不用邏輯強制不同的子人格形成“合乎邏輯”的關系,而是允許他們說出他們的真實關系。結果是一個人內心中的子人格之間有多種多樣的關系:有姐妹、有夫妻、有父母子女、有上級和下級、有鄰居、有朋友、有仇敵。
電影《大話西游》中,有兩個女孩子共有一個身體,名字分別為紫霞和青霞,稱呼也是姐妹,但是她們卻并沒有同一個母親或父親。她們本來是仇敵,佛祖為了讓她們和好,把她們變成了油燈中的燈芯,每一個人是一條線,兩條線捻在一起。
這樣的神話當然不符合物質世界的邏輯,但是在象征的意義上,確實合乎象征性的邏輯。
在同樣的邏輯引導下,威爾伯醫生還做了一件在我看來頗不必要的事情。在她嘗試把多重人格患者西碧爾的多重人格結合為一個人格的時候,她先把每個子人格的年齡調到同一個年齡,也即西碧爾的生理年齡上。這和前面兩件事情一樣,反映了威爾伯醫生的誤解。她以為一個36歲的女人,也應該有36歲的子人格。她以為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病態。
電影《致命ID》中也有一個誤解。這個誤解變成了電影中的一個情節:被困在汽車旅館的所有人,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都是同一天。從我的心理咨詢經驗中看,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這樣的,子人格的年齡各個不同,最多偶爾會有兩個相同。子人格的年齡和現實中人的年齡完全不是一回事。也不是在現實世界中每過一天,子人格就長一天——如果子人格的年齡按照現實世界中的年齡去長,那么童話中的睡美人從十五歲開始睡,已經睡了一百年才遇到王子,那王子見到的她已經是一個一百一十五歲的老婦了,王子要多重口味才會吻她?事實是睡美人睡著后時間就停止了,王子見到她的時候,她十五歲。